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飛上太空,我國從此正式起頭了太空摸索。為了紀念這一偉大時刻,自2016年起,每年的4月24日被定為中國航天日。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也是東方紅一號升空50周年數念日。在這主要的時刻,中國國度航天局(CNSA)發布了一項重大動靜,中國的第一次火星探測使命被正式命名為“天問一號”,名字取自屈原所著的長詩《天問》。
我國將會在什么時辰發射天問一號?
火星位于地球軌道的外側,這顆紅色星球以分歧的角速度繞著太陽公轉,所以火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在不竭發生轉變,從比來的5500萬公里到最遠的4億公里。是以,我們在地球上并不克不及隨時發射探測器前去火星。只有當火星接近地球時,發射探測器才是最節流時候和燃料的。
按照計較,火星發射窗口每26個月才會開啟一次,比來的一次是在本年7月和8月時代。按照打算,天問一號將會在本年炎天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前去火星。估計在本年年末或者來歲年頭,天問一號將會飛抵火星。
天問一號若何探測火星?
達到火星之后,天問一號進行制動,被火星的引力捕捉,當作為環抱火星飛翔的人造衛星。在軌時代,探測器將會對火星的大氣和情況進行研究。
在合適的機會,天問一號會把著陸器送到火星概況上,而且還要讓火星車在火星上巡視,從而一次性實現火星的“繞、落、巡”三合一使命。這在人類的火星探測史絕無僅有,難度很是之高。
著陸器若何登岸火星?
著測器從火星軌道到地表僅需7分鐘的時候,因為火星遠離地球,旌旗燈號存在延遲,地球上的節制中間很難節制著陸器下降,著陸器在此時代需要自立下降。這個下降時候被稱為“可駭7分鐘”,因為任何環節稍有閃掉,著陸器就會在火星上墜毀,今朝火星著陸的當作功率僅為40%。
火星上存在稀薄的大氣,我們對于火星大氣的具體環境全無所聞。別的,我們對火星簡直切地貌也完全不清晰。是以,我國的第一次火星登岸之旅必然布滿了龐大的挑戰和堅苦。
按照打算,著陸器將會一頭扎進火星的大氣層中。在此時代,隔熱板朝前,這可以阻隔探測器高速穿偏激星大氣過程中發生的高溫。顛末充實減速和降溫之后,下降傘將會被打開,隨后隔熱板也會分手。
當著陸器下降到足夠接近火星地表時,下降傘會被分手。接下來,反推火箭啟動,著陸器自立選定登岸地址。著陸器慢慢下降,最終登岸火星。登岸火星之后,一輛火星漫游車會被釋放出來,它將會在火星長進行巡視探測。
天問一號之后的火星探測使命
到了本宿世紀20年月末的火星發射窗口開啟時,我國將會發射天問二號。這個無人火星探測器不單會登岸火星,并且還會在火星長進行采樣,然后把樣本送回地球。
除了火星之外,我國將來還會對其他太陽系行星和天體進行探測。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永無盡頭,我們將會在太空中飛得更遠,摸索更多未知的宇宙。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