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不同的因素促成了第三世界國家的劃分。自從二戰后這個詞開始使用以來,第三世界分類就意味著不同的東西。最近,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的不發達國家被稱為"不發達國家"。這些國家往往依賴于其他貧困國家。關于哪些國家屬...
許多不同的因素促成了第三世界國家的劃分。自從二戰后這個詞開始使用以來,第三世界分類就意味著不同的東西。最近,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的不發達國家被稱為"不發達國家"。這些國家往往依賴于其他貧困國家。關于哪些國家屬于這一群體的許多爭論都始于貧窮的非洲和亞洲國家。

第三世界";通常用來指拉丁美洲和其他地方系統不發達的貧困國家。
第三世界分類是由法國人口學家阿爾弗雷德·索維于1952年提出的,與法國大革命前的階級觀念相比較,索維以18世紀法國的莊園為例,稱美國及其資本主義盟國為第一世界,他將共產主義集團、蘇聯及其同盟國稱為"第一世界",第二世界。世界上其余的國家被授予第三世界稱號。

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居民缺乏適當住房的資源。
這一理論在1956年得到了另一個團體的支持,他們試圖指定哪些國家是第三世界的一部分。該團體與索維的人口研究所有聯系。弗朗西斯·佩魯克斯在1960年參與了關于哪些國家屬于哪個階級的爭論。他認為第三世界的定義應該是給予非洲、亞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的不發達國家

生活在不發達國家的人可能會經歷極端貧困。
,中國的毛主席提出了另一個關于哪些國家是第三世界的論點,他把美國和蘇聯的超級大國的敵人稱為第一世界。他說,西歐、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屬于第二世界。所有其他國家,包括不發達國家和中國,都結束了討論哪些國家是第三世界國家。以后的討論將由學者、政治思想家和領導人來決定。
在冷戰的激烈時期,關于哪個國家屬于哪個階級的爭論,主要是由政治分析家和國家領導人來決定的。隨著各國開始用這個詞來劃分自己,包括南斯拉夫、埃及和印度,出現了第三世界運動。隨著戰爭的結束,各集團之間的政治區分變得混亂起來,這一術語在分析上失去了清晰性。自冷戰以來,這一術語一直被用來描述出生死亡率高、貧困率高的不發達和經濟依賴型國家。
今天,哪些國家是第三世界的一部分,進而又是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是由理論家和院士們。這個詞沒有明確的客觀分類。它被稱為一種意識形態,而不是一種現實。決定哪些國家是第三世界的人,歸根結底是那些在政治、學術界使用這個詞的人,或者日常生活。

高貧困率在第三世界國家很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