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洗者是在17世紀或更晚的激進宗教改革中出現的許多重新洗禮派基督教教派中的一員。一些被認為是再洗禮派的教堂包括阿米什人、赫特人、浸信會、門諾派、兄弟會、貴格會,還有在基督里的弟兄們。從這張單子上可以看出,再...
重洗者是在17世紀或更晚的激進宗教改革中出現的許多重新洗禮派基督教教派中的一員。一些被認為是再洗禮派的教堂包括阿米什人、赫特人、浸信會、門諾派、兄弟會、貴格會,還有在基督里的弟兄們。從這張單子上可以看出,再洗禮有很多種形式,在基督教這個更大的神學家族中,它是一個難以置信的多樣化分支。

再洗禮者努力像耶穌一樣生活。
對嬰兒洗禮觀念的拒絕。再洗禮者認為嬰兒不能為罪負責,因為他們不知道善惡,所以他們不給他們的嬰兒施洗,也不尊重嬰兒的洗禮。相反,再洗禮者認為洗禮是對信仰的懺悔,而再洗禮者實踐信徒的洗禮,人們選擇洗禮來表達他們的宗教信仰。

再洗禮者不進行嬰兒洗禮。
他們認為圣經是終極的宗教權威,拒絕羅馬對基督教信仰的權威,許多人也從早期教會中汲取靈感,試圖像耶穌和他的同時代人一樣生活。拒絕嬰兒洗禮也是早期教會價值觀的反映;畢竟耶穌本人,成年后接受施洗者約翰的洗禮。
許多再洗禮教派也強調過簡單的生活一個重新洗禮教派的成員在慈善項目上合作也是很常見的,許多重新洗禮會認為慈善是基督教價值觀的重要體現。一些再洗禮會教會也是和平主義的,有時甚至相當激進,認為基督是激進的,他們應該追隨他的腳步。
宗教改革在歐洲是一個劇烈動蕩和斗爭的時期,而重新洗禮者只是分裂的基督教教派中的一個,這些教派反叛羅馬,試圖重新定義信仰。許多重新洗禮者相信政教分離,等等,他們被同時代的人視為激進分子。"再洗禮者"一詞最初是一個貶義詞,意思是"再次洗禮"。
尤其是在美國,重新洗禮是活的,北美各地有許多教堂表達了重新洗禮的價值觀。這可能與宗教改革后來自歐洲的重新洗禮者;一些人認為一旦他們擺脫了迫害,他們可以在新世界建立自己的宗教團體。美國也有一些非常保守的再洗禮教派,如阿米什教派和舊秩序門諾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