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托爾特·布萊希特是德國著名的劇作家、戲劇評論家和導演。他創立和發展了史詩戲劇的形式,認為戲劇應該是政治和社會活動的工具,而不僅僅是娛樂。他的公司,柏林劇團,成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旅游公司之一,直到今天繼續以布萊...
貝托爾特·布萊希特是德國著名的劇作家、戲劇評論家和導演。他創立和發展了史詩戲劇的形式,認為戲劇應該是政治和社會活動的工具,而不僅僅是娛樂。他的公司,柏林劇團,成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旅游公司之一,直到今天繼續以布萊希特風格創作具有政治思想的作品。

貝托爾特·布萊希特在好萊塢被列入黑名單。
1898年出生于巴伐利亞州的中產階級家庭,貝托爾特·布萊希特在一個舒適的生活方式中長大。在小學時,他認識了卡斯帕·內哈爾,他將成為他一生的朋友,并為布萊希特的許多戲劇設計布景。作為一戰期間慕尼黑大學的學生,這位劇作家學習戲劇,并對德國的歌舞表演著迷,尤其是喜劇演員卡爾·瓦倫丁的作品。

貝托爾特·布萊希特開始創作戲劇,他還花時間研究政治理論家馬克思和社會主義的著作,形成了他的"史詩戲劇"理論。這種戲劇背離了亞里士多德所描述的戲劇的傳統目的,史詩戲劇并不是為了模仿現實或娛樂手段。
史詩戲劇的本意是提出一個論點,并邀請觀眾對其作出判斷。傳統的慣例,如不直視觀眾,則被忽略。觀眾應時刻意識到自己在看一出戲,造成情感上的脫節通常被稱為疏離效應布萊希特試圖阻止觀眾同情他的角色,而是希望他們關心正在討論的問題。
1927年,貝托爾特·布萊希特開始與一位名叫庫爾特·威爾的作曲家合作。他們將共同創作幾部戲劇,其中最著名的是《三便士歌劇》。該劇于1928年在劇院由威爾的妻子洛特·倫雅主演,這部改編自18世紀歌劇的音樂作品最初受到評論家的批評,這部歌劇越來越受歡迎,在接下來的兩年里演出了400多次。現在它是布萊希特所有作品中最常被復制的一部。
三便士歌劇講述了Macheath的故事,也被稱為Mac the Knife,這出戲以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為背景,尖銳地忽視了上流社會,關注的是貧窮和絕望的乞丐和罪犯的生活。雖然馬基斯得救了,但他是一個罪犯而不是英雄。這部戲圍繞資本主義固有的不公義主題展開,并詢問是否存在建立銀行比搶劫銀行更為嚴重。
作為一個自稱的馬克思主義者,貝托爾特·布萊希特面臨納粹迫害,并于1933年逃離德國。在納粹政權統治期間,他在歐洲四處游蕩,并由此引發戰爭。由于無法擺脫不和情緒的蔓延,布萊希特于1941年逃到美國。在此期間,他寫了幾部反對法西斯主義和阿道夫·希特勒統治的戲劇,包括《勇氣母親和她的孩子》,《塞祖安的好人》,《高加索粉筆圈》,以及戰后第三帝國的苦難,布萊希特再次因為共產主義信仰而面臨迫害,他在好萊塢被列入黑名單,在那里他曾寫過幾部劇本,并在美國眾議院聯合國活動委員會(U.S.House Un-American Activities Committee)被列入黑名單起初他拒絕作證,但最終他出現在委員會面前,聲稱自己從未是共產黨的積極分子。在其他被指控的藝人的背叛指控下,貝托爾特·布萊希特第二天離開美國,搬到共產主義東德。
1956年,他因心臟病突發去世后,布萊希特的劇團柏林劇團是由他的妻子海琳·魏格爾經營的。該公司舉辦了許多世界巡演,其中大部分都是布萊希特的作品。到了21世紀,貝托爾特·布萊希特在他的祖國德國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貝托爾特·布萊希特是德國著名的劇作家、戲劇評論家和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