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s Blinkenlights”或僅僅是“blinknights”是一個幽默的術語,指的是在計算機和網絡設備上發現的任何一種前面板發光二極管(LED)燈。Das blinknights背后的概念可能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對德語的模仿,德語是一種...
“Das Blinkenlights”或僅僅是“blinknights”是一個幽默的術語,指的是在計算機和網絡設備上發現的任何一種前面板發光二極管(LED)燈。Das blinknights背后的概念可能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對德語的模仿,德語是一種用于精密機械工作的設備,以及他們張貼自信或霸道告示的訣竅。為了減輕人們的情緒,二戰期間盟軍機器車間的工人在機器上或機器周圍張貼了仿冒的安全告示。這些告示的目的是警告外行人員不要亂動他們不懂的任何機器,取而代之的是觀看和欣賞輸出。在20世紀50年代早期,這些標志進入了更多的科學實驗室和研究機構。據傳第一個提到閃爍燈的通知出現在劍橋大學卡文迪什實驗室的電子顯微鏡上。另一個版本是據報道,1955年在一家國際商業機器(IBM)實驗室亮相,20世紀60年代初又出現在倫敦大學。標志中使用的仿擬語言的產生是基于這樣一個事實:英語具有很強的日耳曼語根,模仿德語很容易理解,二戰后,講英語的人都喜歡讀,這個標志繼續傳播和變化。最初的“blinkenlichten”最終變成了“blinkenlights”,因為后者在計算機實驗室中更為常用。早期的計算機程序員在他們的計算機前面安裝了一系列的燈,以便他們能看到計算機何時執行特定的操作操作。當程序在機器上運行時,這些指示燈用來幫助他們解釋總線寄存器狀態或指令計數器隨著計算機的速度越來越快,閃爍的指示燈變得模糊,只能提供非常一般的信息。現在大多數現代計算機都放棄了原來的閃爍指示燈,而閃爍指示燈面板通常只在網絡設備(如路由器、集線器和配線架)上找到,以指示何時發生吞吐量在一個特定的界面上。盡管如此,das的blinkenlights比普通的黑匣子要有趣得多,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了許多變化。在20世紀80年代,一臺名為Connection Machine的并行處理計算機被賦予了一個只不過是一個可編程的led網格的前面板;在演示過程中,它被設計成展示約翰·康威的數學游戲。后來,一臺名為BeBox的個人電腦出現在市場上,它的前面板上有一排排的閃光燈。盡管現在大多數電腦的前面板上幾乎沒有或幾乎沒有閃光燈,點亮一臺原本無聊的電腦的愿望仍在以新的形式出現。有進取心的用戶已經設計了多種方法來實現這一點。其中一些方法包括通過透明面板可見的照明冷卻風扇、底座照明以及對電腦機箱和前面板進行的其他修改
-
發表于 2020-08-08 01:25
- 閱讀 ( 1505 )
- 分類:電腦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