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舍伍德是美國劇作家和編劇。他生于1896年,生于紐約,1955年逝世,享年59歲。在他的一生中,他寫了十三部戲劇和一本羅斯福總統傳記,并因其作品獲得了四項普利策獎 羅伯特·舍伍德曾為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撰寫演講稿,...
羅伯特·舍伍德是美國劇作家和編劇。他生于1896年,生于紐約,1955年逝世,享年59歲。在他的一生中,他寫了十三部戲劇和一本羅斯福總統傳記,并因其作品獲得了四項普利策獎

羅伯特·舍伍德曾為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撰寫演講稿,并寫過一本關于他的傳記,從很小的時候,他的創造性努力就得到了支持。他在私立米爾頓學院接受教育,后來獲得了哈佛大學的學位。他曾與加拿大黑表組織(Canadian Black Watch)一起參加了一戰,這將影響到他后來的一些作品

羅伯特·舍伍德獲得了哈佛大學的學位,回到美國后,他開始在雜志社工作作為一個電影評論家,羅伯特·舍伍德和《名利場》的同事們一起,幫助發起了后來被稱為阿爾岡琴圓桌會議的活動。這個小組從1919年到1929年舉行,由許多當時的作家和智者組成,許多人活躍在報業界,他們經常在阿爾岡昆酒店見面,互相調侃,發展思想,建立友誼其他名人包括多蘿西·帕克、馬克·康奈利、埃德娜·費伯、海伍德·布魯恩、富蘭克林·亞當斯、羅伯特·本奇利和亞歷山大·伍爾科特。1927年,羅伯特·舍伍德首次演出,
《羅馬之路》是一部以漢尼拔入侵羅馬失敗為主題的喜劇性鬧劇,以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所產生的情感為基礎,以喜劇的手法來表現戰爭的愚蠢和徒勞1936年,羅伯特·舍伍德(Robert Sherwood)創作了他的戲劇《白癡的喜悅》(Double's Delight),這是對戰爭的另一次控訴,盡管這一次是出于更戲劇化的傾向,他因此獲得了普利策獎,1938年,羅伯特·舍伍德(Robert Sherwood)又一次獲得普利策獎,這一次是因為他的戲劇《伊利諾伊州的亞伯·林肯》。該劇講述了林肯總統的一生,并取得了成功,拍攝于1940年的一部電影,以及1945年至1945年間的五部電視劇1964年。1940年,羅伯特·舍伍德(Robert Sherwood)寫了《沒有黑夜》,為他贏得了第三次普利策戲劇獎。這部戲劇代表了他對戰爭立場的一個相當大的轉變,他以前的反戰立場讓位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產生的愛國熱情。該劇講述了俄羅斯入侵芬蘭的故事。后來他又在1948年寫了一本羅斯福總統的傳記,題為《羅斯福和霍普金斯》,并因此獲得了第四次普利策獎,這次是傳記或自傳類的羅伯特·舍伍德在好萊塢也有廣泛的工作,作為一名編劇和助理,他與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合作過很多次,尤其是在1940年的電影《麗貝卡》(Rebecca)中。在羅斯福政府時期,羅伯特·舍伍德還擔任過演講稿撰寫人,并被譽為羅斯福的一位演講者最著名的名言是"民主的武器庫"。羅伯特·舍伍德因其關于亞伯拉罕·林肯的戲劇而獲得普利策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