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軟件著作權的申請不一定要找代理,完全可以DIY。
2017年中旬開始,華東版權登記大廳可接受一定區域內的著作權人辦理軟件著作權R11(原始取得)類業務。
上述華東地區是指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
實際上,軟件著作權的登記、轉讓和變更都可以通過華東版權大廳辦理。
本文將對軟件著作權的新辦登記的流程做簡要介紹。
一般的,軟件著作權的新辦登記需要在中國版權保護中心(www.ccopyright.com.cn/)的網站上注冊并填寫R11申請表,提供軟件基本信息(如下截圖),開發說明書/軟件使用說明書(用戶手冊)二選一,源代碼(共60頁),著作權人的營業執照(復印件蓋公章),聯系人的身份證(復印件并簽字)。
有一種特殊的情況,標的軟件是在已有軟件(V1.0)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開發形成的軟件成果(V2.0)。如果兩項軟件是同一家公司的成果,則著作權人可以用上述材料再對V2.0軟件進行新辦登記。但如果兩項軟件不是同一家公司的成果呢?且V2.0軟件開發公司希望不是通過“受讓取得”而是通過“原始取得”的方式登記軟件著作權。這種情況下,著作權人必須提供V1.0軟件著作權人授權V2.0軟件開發公司進一步開發的協議。這樣,V2.0軟件開發公司才能以“原始取得”的方式獲得軟件著作權。
另外,華東登記大廳在辦理轉讓和變更時,也是填寫R11申請表,這點筆者比較疑惑,因為轉讓(R21)及變更(R41)都有相應的申請表格,可能這只是過渡階段的操作。
另附中國版權保護中心華東版權登記大廳的基本信息:
負責人:周磊
咨詢電話:021-54703882
電子郵箱:2341282@qq.com
地址:上海市閔行區春東路508號E棟112號
郵編:201108
有軟件著作權相關問題的小伙伴可以私信或微信聯系ericarainyworld。
本文轉載請注明出處。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是國家版權局認定的唯一的軟件登記機構,負責全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的具體工作。如果你沒在北京的話,最好就找一家大一點靠譜的代理機構
···································^^····································
辦理部門: 中國版權保護中心軟件登記部負責辦理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質權登記工作。 申請人辦理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質權登記,可派人到CPCC版權登記大廳辦理,或通過郵寄方式向中國版權保護中心軟件登記部提交登記申請材料辦理。
···································^^····································
辦理軟件著作權登記在哪里? 答:中國版權保護中心軟件登記部負責辦理計算機軟件著作權質權登記工作。 1·申請軟件著作權登記的,應當向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提交以下材料: (一)按要求填寫的軟件著作權登記申請表; (二)軟件的鑒別材料; (三)相關的證明文件。 2·申請軟件著作權登記的,應當提交以下主要證明文件: (一)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身份證明;(二)有著作權歸屬書面合同或者項目任務書的,應當提交合同或者項目任務書;(三)經原軟件著作權人許可,在原有軟件上開發的軟件,應當提交原著作權人的許可證明;(四)權利繼承人、受讓人或者承受人,提交權利繼承、受讓或者承受的證明。 3· 申請軟件著作權登記的,可以選擇以下方式之一對鑒別材料作例外交存: (一)源程序的前、后各連續的30頁,其中的機密部分用黑色寬斜線覆蓋,但覆蓋部分不得超過交存源程序的50%;(二)源程序連續的前10頁,加上源程序的任何部分的連續的50頁;(三)目標程序的前、后各連續的30頁,加上源程序的任何部分的連續的20頁。
···································^^····································
您好,中國可以辦理軟件著作權登記的地方目前有兩個,一個是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登記大廳,在北京天橋藝術大廈,另一個是中國版權保護中心西南登記大廳,在四川省成都市。申請軟件著作權步驟是,準備好申請表、軟件的說明書、代碼文檔。說明書要求有軟件的界面截圖,配以文字來描述這個界面上所展示的功能,最少寫10頁,不超過50頁。代碼要求提交3000行,開頭和結尾必須是完整的,中間可以不連貫。如果軟件的全部代碼不夠3000行,那么就全部提交。對于身份證明文件,如果是企業申報,需要企業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蓋公章,申請表蓋公章。如果是事業單位申報,需要事業單位法人證書副本復印件蓋公章,申請表蓋公章。如果是個人申報,需要身份證正反面復印件簽字,申請表簽字。以上所有材料都要準備成紙質的,您可以找代理公司,也可以自己去版權中心遞交。普通件需要微信預約,到約定的那一天去版權大廳等著叫號,叫到號之后審查員會掃描預約成功后顯示的那個二維碼,會出一個繳費號,然后繳費,繳費之后會有幾天的時候才會顯示核費成功,這時候才能去把材料遞交到審查員那進行審核,通過即可領取受理通知書。然后是等待下證。如果辦理加急件則不需要微信預約,可以先交材料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沒有受理通知書可以領取,下一個工作日開始計算下證時間,在這期間只要去交上費就可以。然后就是等著下證書了。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2020智慧城市先鋒榜入圍案例
第十四屆中國智慧城市大會將于2020年11月26-27日召開。智慧城市系列獎項是中國智慧城市大會的主題活動之一,備受社會各界的認可和參與。現將優秀案例獎評選流程公示:
10月20-31日 入圍公示
11月02-06日 集中投票
11月09-13日 專家評審
11月26日大會開幕式現場頒獎
即日起,大會公號將陸續公示入圍案例,歡迎關注……先鋒榜申報將于10月25日截止
南通市城市照明智慧運維平臺
黃向陽、奚春華、齊志飛
南通市測繪院有限公司
01
項目背景
城市照明是體現城市形象的重要標志,它對于美化城市夜景、夜間交通和保障社會治安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現代化經濟和社會的高速發展,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和城市景觀,路燈的建設和管理,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和社會各方面的高度重視。隨著各地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裝燈數量、線路長度、覆蓋范圍都有了大幅飛躍,隨之而來的是城市照明管理的難度越來越大,運營成本也越來越高。
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新基建)建設進度。城市照明設施是新基建重要基礎設施之一,是城市5G建設、大數據、物聯網等設施的最優質的載體。因此,作為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智慧照明,迫切需要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智慧化技術手段感知、分析、整合數據資源,實現數據共融共享,提升日常管理效能和應急處置能力。
基于智慧照明理念,采用大數據、物聯網、時空地理信息、無線傳感、三遙等先進技術,對照明設施實施智能化監控與管理,提高整個照明管理體系的“智慧度”,實現“資產管理精細化、工作流程標準化、應急處理智能化、決策判斷科學化”的管理目標。
02
案例內容
系統定位為服務于城市照明管理行業的軟件系統平臺,為城市照明管理的職能部門提供智能化管理解決方案,并建立照明管線地理信息與業務數據庫。平臺聚焦城市照明管理提升和節能減排兩大目標,采用物聯網、大數據和地理信息等技術,搭建城市智慧照明時空云平臺,對城市照明進行“點、線、面”綜合監控管理,提供城市照明設施資源管理、智能集中監控、單燈節能管理、動態管線GIS數據更新、智能巡檢、故障報修微服務和生產管理等應用,推動城市照明管理與節能雙發展。
(1)多模態設施故障報警檢修技術。包括圖像識別自動報警技術、路燈三遙監控報警及自動診斷技術、路燈桿二維碼標識編碼技術、移動端巡查技術、微信報修與人工報警等多種技術手段;研究了設施故障定位、設施故障維修跟蹤、設施故障耗材管理等全過程故障信息化技術。
(2)物聯網技術在路燈管理中的開發應用。包括線路狀態在線監測、耗電量實時計費、遠程線路開閘合閘、用電單位遠程充費。
(3)地理信息建模在路燈管理中的應用技術創新。包括在按控制箱(路燈變壓箱等)管理路燈的技術,基于骨架線概念的供電電纜走向地理信息建模技術。
(4)路燈管線時空數據管理技術。包括地理信息數據回溯、多時相路燈管線空間比對技術、“施工-測繪-建庫-更新”的閉環數據動態更新技術等。
(5)路燈數據挖掘與輔助決策支撐技術。包括基于路燈空間數據與業務數據的集成,及其路燈主題數據倉庫建設。基于大數據進行了輔助決策和統計分析。
03
應用效果
以物聯網技術、AI識別技術、GIS技術、NB-IoT等技術為支撐,智慧照明著力打造一個基于“一張圖、一中心、一平臺”的智慧照明系統,通過分層建設,達到平臺能力及應用的可成長、可擴充,創造面向智慧城市的智慧照明系統框架。
(1)一張圖:精準化采集路燈各類設施的空間位置信息(包括燈桿、電纜、控制箱等),根據設施類型的不同,進行可視化展示,實現“以圖管燈、圖屬聯動”的管理目標。
(2)一中心:按數據類型的不同,構建時空大數據中心,數據類型包括:路燈設施GIS數據(電纜、控制箱、燈桿等)、基礎地理信息GIS數據(道路、河流、居民點、綠化等)、實時物聯網感知數據(三遙監測數據、單燈監測數據、電表監測數據等)、多媒體數據(攝像頭)等。融合各類時空大數據,去照明設施大數據的挖掘提供數據支撐;
(3)一平臺:以城市空間信息、基礎地理信息的二三維GIS數據為基礎,整合路燈設備的專業信息,構建照明信息智能服務平臺,打造了一套具有路燈設施管理、遠程控制、實時監測、故障報警、設施防盜、績效評價等功能的智慧照明系統,形成管理技術創新在城市照明行業應用的實際案例,打造全國領先的城市照明管理示范系統。
平臺軟件采用BS架構設計,融合GIS、數據庫、地圖加密等多種技術,可實現多用戶的并發操作、多級權限管理、歷史數據追溯,數據匯總、報表輸出等多種功能。大大降低城市照明管理部門的日常工作強度,提高了相關業務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1)能夠提供全面、準確、實時的路燈設施(包括地上路燈及地下電力管線)空間數據,全方位反饋和管控運維狀況,提供決策依據,給現代化運維模型的建立和數據的分析提供了基礎條件;
(2)基于圖像識別技術,自動獲取路燈設施的光照度,智能化報警閃爍、不亮、照度不足的故障燈,提升故障巡檢效率;
(3)結合智能電表技術,實時監控電量用度情況,提高電量管理精細度;
(4)創新開展NB-IoT技術在城市智慧照明領域的應用,通過運營商蜂窩網絡實現對城市路燈更為靈活、精準的管理和節能控制;
(5)采用GIS技術,提取城市照明覆蓋范圍,并根據人口信息,智能化規劃路燈設施安裝線路,為“安全南通”的建設提供服務;
(6)基于微信平臺,南通市70000多桿路燈設施進行“身份證”互聯網+二維碼智慧管理,實現每桿路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為廣大市民參與城市照明的建設提供便利。
總之,采用先進的GIS技術,并結合管理需求,設計了具有較強科學性、先進性以及實用性的項目實施方案。軟件平臺功能模塊的劃分、功能實現與成果表達等符合技術設計要求,系統質量優秀、界面美觀、功能實用符合照明管理行業的工作需求。項目改變了應用單位的城市照明設施管理方式,從傳統的紙質管理到GIS信息化,實現了數據共享,做到了以圖管燈、圖燈聯動的管理目標,提高了管理效率,提升了管理水平。為市民參與城市照明管理提供了便利,加強了南通市城市照明管理部門的公眾服務能力,提升了路燈領域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和在南通市的社會形象。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實現了智慧城市的在城市照明行業的應用,探索了智慧照明時空數據的應用。
04
推廣價值
(1)時空GIS技術
時空GIS是一種采集、存儲、管理、分析與顯示地理實體隨時間變化信息(或時空信息)的計算機系統(簡稱TGIS)。它不但包含傳統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特性,而且涵蓋時間特性;它不但反映事物和現象的存在狀態,而且表達其發展變化過程及規律。
(2)空間數據庫技術
空間數據庫指的是地理信息系統在計算機物理存儲介質上存儲的與應用相關的地理空間數據的總和,一般是以一系列特定結構的文件形式存儲在存儲介質上,從而實現對復雜對象(如圖形、圖像等)的存儲。空間數據引擎是GIS與關系數據庫之間的通道,它允許多用戶在多種數據管理系統中管理地理信息,并使所有的GIS應用程序能夠使用這些數據。
(3)富客戶端技術
富因特網應用程序(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RIA)利用具有很強交互性的富客戶端技術來為用戶提供一個更高、更全方位的網絡體驗,它提供一個運行時的環境以承載被編譯的客戶端應用程序,該客戶端應用程序是一個使用HTTP協議發布的文件。
(4)AI圖像識別技術
利用計算機對圖像進行處理、分析和理解,以識別各種不同模式的目標和對像的技術,將其應用到城市照明監控中,智能化提取故障路燈設施,結合GIS技術,進行智能化故障巡檢,精確定位故障。
(5)物聯網監控技術
集成了智能電表實現用電量實時監控、在線電費充值、遠程開閘合閘。集成路燈三遙系統,實時監測路燈電壓、電流、功率、開關狀況等指標。為故障診斷、數據挖掘收集匯聚了監測數據。
(6)移動端協同管理技術
包括開發移動APP協助路燈管理處進行移動化巡檢。基于微信公眾號技術讓市民擴展城市地址編碼,基于二維碼進行路燈的唯一標識和圖像化編碼,幫助巡檢人員、報修人員、維修人員快速定位設施和故障。
05
社會效益
本項目路燈牌號,進一步加密了南通市城市地名地址,實現了基于空間位置的實時信息資源的交換和共享,在公安、城管、江蘇省首個市域治理現代化中心深入應用。
基于智慧照明平臺提供的多類型、多時相、多來源的信息資源,及資源和平臺的托管式管理,有力地支撐了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建設。除此之外,平臺的這種對全市城市照明及地理信息資源的集中式的交換管理和共享,對促進各類數據的跨部門、跨行業利用及協同辦公,提供了基礎條件,為政府部門對城市運行的精細化管理起到智能化和自動化的支持,使信息資源真正為社會公眾服務,為南通市民眾的日常生產和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項目對于南通的智慧城市建設而言,提供了強大的基礎數據和平臺軟件基礎,建立了“智慧南通”的專題數據庫,對“智慧南通”的后續建設和應用提供智慧的大腦支持。本項目獲得的技術產品有:
(1)項目成果通過了江蘇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價;
(2)獲得江蘇省科技查詢中心的科技查新報告;
(3)獲得軟件著作權5項;
(4)項目成果通過了軟件產品登記監測(中國賽寶實驗室);
(5)項目成果通過了江蘇省測繪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組織的質量檢驗;
(6)發表省級以上期刊科技論文3篇;
(7)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認定測繪地理信息創新產品1個;
(8)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認定高新技術產品1個;
(9)江蘇省軟件行業協會認定軟件產品2個;
(10)江蘇省測繪地理信息學會測繪地理信息科技進步一等獎。
相關內容
1、威爾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平臺
2、寧波市規劃大數據應用系統
3、空間大數據在城市交通規劃中的研究與應用
4、復工復產人口大數據平臺應用案例
5、萊西市智慧城市應用案例
6、西固區GIS地理空間應用平臺項目
7、臨港桃浦園區 AI-PARK平臺與AI+應用建設項目
8、政府官方城市門戶APP “咱的駐馬店”的推廣應用
9、基于數字驅動技術的TOD問題挖掘和對策
10、諸城:AI賦能 信用閉環——打造城市智慧管理新模式
11、云科再制造產業基地可視化管理系統
12、污染場地調查評價與修復管理系統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