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需資料: 1、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書; 2、企業營業執照副本、稅務登記證(復印件); 3、知識產權證書(獨占許可合同)、生產批文,新產品或新技術證明(查新)材料、產品質量檢驗報告...
申請高新企業的流程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所需資料:
1、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書;
2、企業營業執照副本、稅務登記證(復印件);
3、知識產權證書(獨占許可合同)、生產批文,新產品或新技術證明(查新)材料、產品質量檢驗報告、省級以上科技計劃立項證明,以及其他相關證明材料;
4、企業職工人數、學歷結構以及研發人員占企業職工的比例說明;
5、經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研究開發費用情況表(實際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實際經營年限),并附研究開發活動說明材料;
6、經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的財務報表(含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實際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實際經營年限)以及技術性收入的情況表。
辦事流程:
(一)企業自我評價及申請
企業登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對照《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第十條規定條件,進行自我評價。認為符合認定條件的,企業可向認定機構提出認定申請。
(二)提交下列申請材料
1.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書;
2. 企業營業執照副本、稅務登記證(復印件);
3. 知識產權證書(獨占許可合同)、生產批文,新產品或新技術證明(查新)材料、產品質量檢驗報告、省級以上科技計劃立項證明,以及其他相關證明材料;
4. 企業職工人數、學歷結構以及研發人員占企業職工的比例說明;
5. 經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研究開發費用情況表(實際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實際經營年限),并附研究開發活動說明材料;
6. 經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鑒證的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的財務報表(含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實際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實際經營年限)以及技術性收入的情況表。
(三)合規性審查
認定機構應建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評審專家庫;依據企業的申請材料,抽取專家庫內專家對申報企業進行審查,提出認定意見。
(四)認定、公示與備案
認定機構對企業進行認定。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上公示15個工作日,沒有異議的,報送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上公告認定結果,并向企業頒發統一印制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
--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自頒發證書之日起有效期為三年。企業應在期滿前三個月內提出復審申請,不提出復審申請或復審不合格的,其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到期自動失效。
--高新技術企業復審須提交近三年開展研究開發等技術創新活動的報告。
復審時應重點審查第十條(四)款,對符合條件的,按照第十一條(四)款進行公示與備案。
通過復審的高新技術企業資格有效期為三年。期滿后,企業再次提出認定申請的,按本辦法第十一條的規定辦理。
--高新技術企業經營業務、生產技術活動等發生重大變化(如并購、重組、轉業等)的,應在十五日內向認定管理機構報告;變化后不符合本辦法規定條件的,應自當年起終止其高新技術企業資格;需要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按本辦法第十一條的規定辦理。
高新技術企業更名的,由認定機構確認并經公示、備案后重新核發認定證書,編號與有效期不變
·······································································
揚州開發區已經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淮安呢?雷聲大雨點小~~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揚州開發區原本基礎就比淮安開發區好,比淮安開發區先升格為國家級開發區也正常啊
···································^^····································
淮安開發區升國家級確實有難度。但應該也快了。多引進幾個大項目,成績突出,自然會升國家級,當然,這是相輔相成的。
···································^^····································
[新聞] 學蘇州 超揚州 江北爭第一 全省爭十強,淮安經濟開發區瞄準新目標確立新標桿
···································^^····································
“以產業用地為主,嚴禁房地產開發。”如果已經開發了怎么辦?
·······································································
揚州高新區創建“國家級”進入白熱化,創新轉型將許邗江一個怎樣未來?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在蘇南經濟的版圖上,常州地區作為全省開放程度最高、開放型經濟最活躍的板塊之一,已成為令人不敢小覷的角色。
引領時代之先,攀登創新之高,借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之東風,常州高新區正緊緊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自信地站在全球科技創新的潮頭搏浪擊水,成為代表全省參與全球創新競爭的一支重要力量。
“弄潮兒向濤頭立”。新常態下,創新轉型已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常州高新區智慧轉型引領新興產業升級、集聚、高端發展,經濟運行劃出“微笑曲線”,園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了千億元,占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0%。這樣的經濟質態,我們看到了常高新的未來,常高新的這種“未來”,或許正是邗江的未來。
創新成果的孕育生長,離不開肥沃的土壤、溫暖的陽光、清新的空氣。
走進創新熱潮涌動的常高新,記者看到,隨著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大幕開啟,常高新正加緊優化創新創業生態,著力構建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區域創新體系,打造創新創業者的最佳“棲息地”。一個創新氛圍濃厚、創新政策優化、創新服務完善的區域創新體系,在常高新正快馬加鞭,漸行漸近。
在常州高新區下發的《關于進一步支持科技創新的若干政策意見》中,記者看到,支持創新企業發展、支持重大載體建設、支持創業孵化發展、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四種類型科技創新共計16條政策,條條“切中要害”,每項補貼都刺激著企業創新的“神經”。
當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省科技進步獎的企業和個人,按國家、省獎勵額度的50%給予相應獎勵;當年新認定為國家創新企業的,一次性獎勵50萬元;當年新認定為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的,一次性獎勵20萬元;當年被認定為國家級、省級、市級孵化器或加速器的,分別獎勵2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對于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還給予150萬元財政補貼......
于是,各類人才扎堆創業:諾貝爾獎得主來了、首席科學家來了、皇家院士來了、海歸人才來了……已引進和培育“千人計劃”人才近百名。科研機構爭先“下海”:浙大常州研究院建成10個研究中心引進18支團隊成立了20多家公司。
常州高新區科技局副局長鄒瑩告訴記者,鼓勵創新,政府決策需植入更多“科技思維”,“政府要當好引導者和裁判員,用科學的考核指揮棒營造公平、開放、包容的創新環境。”在鄒瑩看來,原來搞招商引資,用財政、稅收等優惠政策來盯大項目;現在搞自主創新,既需要盯著各領域的領軍人才,也需要為人才提供創新環境。這些環境,需要政府拿出“真金實銀”來優化生態,打造最佳創新“棲息地”。
植入更多的“科技思維”,關鍵在于頂層設計上首先要突破。邗江區委、區政府以創新型經濟為主攻方向,在蘇中率先吹響了發展創新型經濟的號角,邁出了產業轉型升級的鏗鏘步點。近年來,先后出臺《關于進一步促進工業經濟優化發展若干政策意見》、《關于實施科技創新“四百工程”,加快建設揚州市科技創新先導區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并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先后設立2000萬元工業優化發展基金、5000萬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基金、500萬元人才建設專項資金,5000萬元高新技術風投基金,促進企業上市、資產重組、技改擴能和創新創牌,支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
雖然蘇中與蘇南在政策支持力度上仍有差距,但只要堅持創新驅動以及打造創新“棲息地”的方向一致,并不斷為之努力,我們就能充分感受到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給區域產業升級、經濟轉型帶來的強大推動力。
常州高新區三晶孵化器是全國首家街道級別創辦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也是首批“江蘇省‘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創業孵化鏈條”試點單位。孵化器簽約企業160余家,70%由常州領軍人才創辦,其中有3家產值超億元企業。“孵化器里的企業很少需要倉庫,小小一包電路板價值就達幾十萬。”孵化器總經理沈留建說,“正是高新企業的整合聚集讓孵化器實現了一畝一企業的孵化傳奇。三晶的目標是每平方米廠房年產值達到10萬元,發展要像美國的硅谷一樣,成為創業者的沃土。”
目前,像三晶這樣的孵化器、加速器,全區總數達到21家,面積總量超過170萬平米,承載人才項目的空間進一步擴大,能力進一步提升。新申報的河海、廣告、夢想家園和浙江大學常州工業技術研究院4家市級孵化器已獲批準,已在加速建設中。
除此之外,常州高新區還積極引進區外創新資源,共同建設創新創業公共平臺。常州高新區與中科院納米所合作成立印刷電子檢測中心華東地區分中心;蘭州交通大學國家綠色鍍膜技術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州基地);四川大學常州生物醫藥技術轉移中心揭牌運行,浙江大學常州工業技術研究院、印刷電子產業研究院、中央“千人計劃”生物醫藥產業研究院等高端平臺日臻成熟。
常州經驗告訴我們,高層次平臺的集聚落地生根,為區域經濟帶來強大推動力。在邗江,平臺與創新要素集聚也走在了全市前列。揚州高新區相繼建成了中科院揚州應用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中心、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江蘇省(揚州)數控機床研究院、金榮科技園等創新創業平臺,維揚經濟開發區打造了甘泉生態科技園孵化器。
中科院揚州應用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中心,自2008年運營以來,已成功吸引21家知名高校院所設立研發分支機構,成為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是揚州首家國家級孵化器,在孵企業152家,涉及光機電、軟件和自動化、新材料等領域;江蘇省(揚州)數控機床研究院由邗江區政府聯合清華大學、濟南鑄鍛所、華中科技大學、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4家單位共建,是江蘇省“十二五”重點扶持四大產業技術研究院之一;金榮科技園是由擁有十二年科技園投資運營經驗的金榮集團打造,總投資50億元,規劃面積800畝,建成后入園企業和機構將超過500家,實現年產值100億元、利稅8-10億元;甘泉生態科技園孵化器引入了1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園孵化,并設立了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邗江創新創業基地......
邗江科技創新打響了區域品牌,也成為全區轉型發展強力引擎。但和常州高新區相比,大塊頭的“國家級”偏少,行業領域內的“前沿級”的不多,與高校科研互動更多還停留在互訪與咨詢上,如何把合作引向深入,還需進一步思考。
上個月,在北京全國股權轉讓系統行政大樓內,伴隨著一聲鐘響,漢得利(常州)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此掛牌。這家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專注于電子元器件、發聲器件、超聲器件和壓電陶瓷晶體等微電聲領域的研發和制造。由于掌握了核心技術,擁有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漢得利迅速占領了行業制高點,不僅汽車電子類產品如傳感器、揚聲器、蜂鳴器等遠銷到歐美國家和地區,非汽車電子類產品如助聽器、血糖儀等也成功地打開了西門子、博世等歐美市場的大門,同時也成為大眾、寶馬、奔馳、福特等多家汽車制造商的指定合作伙伴。
據悉,像漢得利這樣的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累計331家,居全省開發區第二位。去年,常州高新區光伏、創意、生物、動力裝備及航空船舶五大新興產業營業收入突破千億,占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0%,高新技術產業占據了半壁江山。在研發投入上常州高新區更是不遺余力,近三年,全區共爭取上級科技經費3.9億元,其中2013年爭取省級以上科技項目經費1.15萬元。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不斷提升,2013年達到2.8%。
“新興產業代表著未來產業發展方向,是未來經濟的主要增長點。”邗江區科技局局長林愛順介紹,邗江新興產業雖然目前處于起步培育階段,總的規模和影響還不大,但必須加大扶持、培育力度。據悉,邗江新興產業包括“三新”(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新型環保、生物科技、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四大新興產業。“力爭到2015年底,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2.8%,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48%,創新型城區步伐更加堅實。”
2015年盛夏,揚州高新區沖刺“國家高新區”進入白熱化。
作為邗江實現轉型發展最重要的平臺,高新區承載了全區打造高端產業新區的夢想。產業集群發展,園區日臻完善,2014年,高新區實現工業總產值35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068億元、財政總收入42億元,綜合排名列江蘇省省級開發區第5位,成為揚州市科技創新的“主戰場”和全區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火車頭”。
這里,形成了以數控裝備制造業與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為主導產業,生物技術、新型光電、現代服務業為三大新興產業的“一主三新”的產業發展格局。
這里,矢志于創新驅動戰略,提高發展“含金量”。在科技創新屢屢填補國際“空白”的征程中,邗江企業創新、產業集群效應日益彰顯,2014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668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50%。
這里,推行園區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形成了科技、生態、產業、城市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揚州高新區爭創國家級高新區對于揚州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快蘇中崛起實現跨江融合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今年三月,國家科技部專家組來揚就揚州高新區“以升促建”工作進行調研,并充分肯定了揚州高新區“以升促建”工作。
篤志“國”字號,每一步都是全新而艱難的。創建途中,高新區與探索、變革為伍,用付出和勇氣寫下一連串的革新……
數控裝備制造業與汽車及零部件產業是揚州工業經濟的兩大支柱。過去,國外軟件牢牢占據國產機床的“大腦”,然而不久前,由入駐江蘇省(揚州)數控機床研究院的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數控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揚州研發中心與揚力集團數控機床公司共同組建的40人團隊,開發出第八代數控系統,填補了國內空白,讓國內數控機床能“自主思考”。由“身”到“心”,國產數控機床邁上了完全自主化發展的創新之路。
近年來,高新區以智能化裝備產業為突破口,推動主導產業“長高、變新”和優勢企業品牌化、高端化,加快引進、培育優質項目和人才,實現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目前,園區集聚了整機制造、配套協作、數控系統研發企業100多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9家,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揚力集團、金方圓公司、揚鍛集團位列全國鍛壓機床行業前5強,從這些企業里誕生了國內第一臺機械式數控轉塔沖床、液壓式數控轉塔沖床、全電伺服數控轉塔沖床、全電伺服數控折彎機和數控板材自動加工柔性生產線,數控激光切割復合機、重載高速精密數控沖床、鍛壓機器人自動化單元及聯線等填補國內空白。據悉,科技創新成果產出不斷加大,全區264個產品被認定為省級以上高新技術產品,占全市1/4強。400多個項目獲得市級以上部門2.87億元資金支持,項目與資金均名列全市榜首。
通過基地化建設,邗江“生物技術、新型光電、現代服務業”三大新興產業異軍突起。揚州高新區開辟“園中園”——生物健康產業園,為產業鏈招商和產業層次提升提供了重要條件。隨著聯環科技等項目入駐、伯克生物等項目投產,生物制藥和健康產業將成為高新區未來稅源經濟的主要支撐力量。
“一走進高新區,你會嗅到濃濃的科技味,因為這里有最活躍的創新因子。”高新區管委會主任葉華生告訴記者,高新區以打造“360”企業集群(培植6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建成60家高水平企業研發機構、形成60家創新型企業上市后備梯隊)為抓手,推動企業在科技創新中實現華麗轉身。目前,揚州高新區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2家、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各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2家。 這里成為企業創新的最佳“棲息地”——金方圓公司、揚鍛集團的4個項目獲國家高檔數控裝備重大專項立項,牧羊集團3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先后開發了“高速精密數控沖床”“智能化半導體激光夜視攝像機”等400多個國家重點新產品和省高新技術產品。近三年累計專利申請量達3123件,累計專利授權量達1526件,成功創成江蘇省首批知識產權示范園區。
創新成果加速轉化,需要創新載體提供“主心骨”,邗江通過牽線搭橋,創新載體,搭建平臺,已成為精彩之筆。高新區相繼建成了中科院揚州應用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中心、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江蘇省(揚州)數控機床研究院、金榮科技園等創新創業平臺。中科院揚州應用技術研發與產業化中心,是中科院在全國重點建設的平臺型技術轉移中心、江蘇省重點建設的公共技術創新平臺、揚州市重要的高新技術創新和轉化基地,自2008年運營以來,已成功吸引21家知名高校院所設立研發分支機構,成為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是揚州首家國家級孵化器,在孵企業152家,涉及光機電、軟件和自動化、新材料等領域,一批優質科技型企業在這里成長壯大,有的已經邁上上市之路。江蘇省(揚州)數控機床研究院由邗江區政府聯合清華大學、濟南鑄鍛所、華中科技大學、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4家單位共建,是江蘇省“十二五”重點扶持四大產業技術研究院之一,建有數控系統與技術等4個實驗室,近年來與企業聯合開發轉移了全自動數控金屬板材加工柔性生產線、五軸聯動立式數控無胎旋壓成形機等高端項目35項。金榮科技園是由擁有十二年科技園投資運營經驗的金榮集團打造,總投資50億元,規劃面積800畝,建成后入園企業和機構將超過500家,實現年產值100億元、利稅8-10億元。
眼下,高新區創建已進入沖刺階段。“下一步,高新區將繼續實施‘要素創新’戰略,培育創新生態體系。”葉華生告訴記者,在優化創新平臺上,將鼓勵各類企業爭創省級以上研發機構,實現億元以上企業“全覆蓋”。“特別是支持牧羊、揚力、金方圓等創新型領軍企業‘走出去’,設立海外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10家以上,介入國際研發分工,不斷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誰擁有核心人才,誰就能搶占產業鏈制高點。”人才的培育與發展是高新區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也是創建“國家高新區”的重要支點。葉華生表示,高新區將立足產業發展需求,加快實施“綠揚金鳳”人才計劃,落實“6+1”人才政策“組合拳”。強化柔性引才機制,重點引進一批掌握前沿技術、有成功創業經歷的領軍人才和團隊。同時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人才評價機制,成立“企業家評審團”,多方面考察創業精英,根據創新實踐安排資金或項目扶持。對“千人計劃”等創業型人才,提供100—300萬元的創業資助。
“實現人才價值最大化”就是要為各類人才成就事業提供廣闊空間。下一步高新區將以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揚州大學科技園、金榮科技園、清華智能裝備科技園等載體為核心,加快構建“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創業孵化鏈條。重點推動揚州大學科技園加快向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升級,形成以揚州高新區為核心的環大學科技園經濟產業帶,建成揚州現代科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