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隨著我國科技型產業發展迅速,特別是進入全面創業時代,創業者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軟件企業涌入市場,為了在全新的時代更好更快的發展,官方出臺了一系列企業優化政策,其中就包括“雙軟認證”。
“雙軟認證”是軟件產品登記和軟件企業認定的簡稱 ,企業通過雙軟認定,不僅可以享受稅收優惠政策,還可以提升企業形象,為上市加分。
2020年企業雙軟認定必備條件:
如果要申請軟件企業認定則首先要進行軟件產品檢測和軟件產品登記。
成為“軟件企業”包含四個程序:“軟件著作權登記”、“軟件產品測試”、“軟件產品評估”、“軟件企業評估”。
一、軟件產品登記
1、取得本企業開發或擁有知識產權的軟件產品的證明材料。指軟件產品登記證書、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或專利證書等;
2、由信息產業部授權的軟件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證明材料。企業如若申請過軟件著作權則可以進行產品登記,原則上說只要公司有研發產品即可申請。
二、軟件企業的認定
1、軟件著作權登記:具有一種以上由本企業開發或由本企業擁有知識產權的軟件產品,或者提供通過資質等級認定的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等技術服務;
2、人員要求:在中國境內依法設立的企業法人,簽訂勞動合同關系且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職工人數占企業當年月平均職工總人數的比例不低于40%,其中研究開發人員占企業當年月平均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20%;
3、研發費用:擁有核心關鍵技術,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活動,軟件技術及產品的研究開發經費占企業年軟件收入8%以上;
4、銷售收入占比:軟件企業的軟件產品開發銷售(營業)收入占企業收入總額的比例一般不低于50%,其中軟件產品自主開發銷售(營業)收入占企業收入總額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0%;
5、管理體系:具有保證設計產品質量的手段和能力,并建立符合集成電路或軟件工程要求的質量管理體系并提供有效運行的過程文檔記錄,具有軟件產品質量和技術服務質量保證的手段與能力;
6、生產環境:具有與集成電路設計或者軟件開發相適應的生產經營場所、軟硬件設施等開發環境以及與所提供服務相關的技術支撐環境。
7、誠信要求:2019年申請雙軟認證的企業應積極開展誠信體系建設,近三年內在《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未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三、通過雙軟認定后的企業還能有這些好處
1、“兩免三減半”。符合條件的軟件企業經認定后,自獲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2、國家規劃布局內的重點軟件生產企業,如當年未享受免稅優惠的,減按1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3、增值稅即征即退: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其自行開發生產的軟件產品,按17%稅率征收增值稅后,對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實行即征即退政策。所退稅款由企業用于研究開發軟件產品和擴大再生產,不作為企業所得稅應稅收入,不予征收企業所得稅。
*銷售發票的開票內容必須與軟件著作權上軟件的名稱一致。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辦理雙軟認證可以享受國家稅收的優惠政策,以下是有關雙軟認證的優惠政策,有關雙軟認證申請方面的資料您可以搜下【漢唐雙軟】里面都是一些辦理的材料。 軟件企業認定的優惠政策: 經認定的軟件生產企業的工資和培訓費用,可按實際發生額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對我國境內新辦軟件生產企業經認定后,自開始獲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軟件產品認定的優惠政策: 軟件產品經登記生效后,自2000年6月24日起至2010年底以前,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其自行開發生產的軟件產品,按17%的法定稅率征收增值稅后,對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實行即征即退政策。所退稅款由企業用于研究開發軟件產品和擴大再生產,不作為企業所得稅應稅收入,不予征收企業所得稅。
···································^^····································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所得稅減按15%征收 雙軟 指軟件產品、軟件企業。 所得稅兩免三減半 成為誠科信vip會員,免費雙軟服務 免費成為高新認定企業請咨詢 誠科信咨詢 誠科信創新基金 誠科信高新認定 誠科信
···································^^····································
高新雙軟認定指從事軟件開發的高新企業,進行的軟件企業證書和軟件著作權證書認定,簡稱雙軟認定
···································^^····································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雙軟企業認定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王辰院士“戰疫”期間通過醫療云平臺在湖北為沈陽六院新冠肺炎患者診治
全國最大醫療云平臺
專業醫療云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
“云技術+云服務+云專科”三維一體,提供多維度醫療云應用服務
遠程問診、電子病歷、“云端”醫院……近年來,我國醫療領域數字化進程不斷加速。
抱著用互聯網破解資源不均衡帶來的健康難題,讓所有人都能找專家看病的理想,心醫國際數字醫療系統(大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心醫國際)在這個“無人區”孜孜以求。
2010年成立至今,心醫國際已建成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聯結萬余家醫院的醫療云平臺。
憑借一張“醫療”互聯網,將全國80%的三甲醫院、160多家區域龍頭醫院和萬余家基層醫院連接起來。
通過一個遠程智能就診平臺,拉近廣大患者與權威專家的距離,業務覆蓋31個省(區、市)、946個縣及縣級市。
成立10年,估值50億元,研發中心遍布全國東西南北,被中金、國投、廣發等眾多投資機構看好,成為遼寧“潛在獨角獸”中的種子選手。
心醫國際如何成就醫療佳話?
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家用“心”的企業。
2020年2月17日,心醫國際遠程醫療平臺,一端是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遠程會診中心,另一端是湖北省襄陽市中心醫院遠程會診中心。
襄陽市中心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曹鋒生結合患者連日來的CT影像介紹患者情況后,中國醫大一院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回復:“患者需早‘插管’吹氧。患者脫離‘艾克膜’可能性小,動態監測血小板,口服‘阿比朵爾’。”
找專家看診,不排隊,不奔波,
通過遠程平臺,
“云端”專家隨時“把脈開方”。
這宛如科幻片一樣的場景,
心醫國際,讓它們成真。
初心:用健康助小康
4月,大連,陽光正好。早上6點,王興維換好衣服、戴上耳機,開始晨跑。
作為心醫國際的創始人、董事長,他覺得自己最值得驕傲的是完成了世界馬拉松比賽的六大滿貫賽事。
王興維如此癡迷這項運動,“因為每次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獲勝,我喜歡這種公平的‘贏’。只要努力,每個人都能成功。”
眼前這位穿著考究的企業家,出生在大連金州,爹媽都是農民。高考,使他走進“象牙塔”,成為遼寧中醫學院中醫藥專業的一名學生。
畢業進入國企當醫藥代表,9個月就做到了全國銷售總監。
下海經商,賣醫療器械,一年打進全大連所有相關醫院。
王興維從村里“走”出來了,“混”出了模樣,鄉親們除了高興,只求他一件事,就是看病。
王興維深知村民看病的不易,“對于一輩子都生活在農村的人來說,能讓大城市的醫生給他們看好病卻‘求醫無門’。
資源不均衡,硬件設備的差距可以拉近,但醫生診療水平的差距短期內卻難以縮小。如何讓每個病人都能隨時找到專家問診?王興維心里萌生創建互聯網平臺,借助科技力量消除醫患間障礙,用健康助小康的念頭。
2010年6月,心醫國際在大連注冊成立了。
最初,王興維就打算用數據鏈接醫院、醫生、患者,必須是實體與網絡雙核驅動,必須用醫院內部的醫學數據,要從醫療系統由內而外鋪開。
專心:超強團隊 硬核創新
跑,讓人心無旁騖。放空一切的時候,也是最能吸收精神養分的時候。
“創業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是一群人的事業。心醫國際需要能人!”一次慢跑中,股權激勵這個當時的新鮮詞匯植入王興維的創業理念。
只要是人才,王興維從不吝惜股份,公司中的十幾位高管都是股東。有了人才,有了方向,王興維選擇了影像作為技術攻堅突破口。
醫學影像檢測,是目前腫瘤、血管等重癥診斷的主要依據。但看“片子”,十分考驗醫生的經驗。一些隱性、罕見、復雜的疾病,很可能因為醫生的經驗不夠豐富,出現誤診。
如何讓所有人都能得出正確判斷,哪怕是沒有醫學基礎的病人家屬也能對患者的腫瘤位置一目了然?心醫國際利用兩年時間研制出了一種三維影像技術。
客戶在公司試看影像數據
心醫國際的展示間內,售前工程師在電腦屏幕上進行著操作。患者胡先生的腦血管上,長著一個極不易看到但隨時可能破裂的血管瘤。將片子上的醫學數據傳入系統后,一個三維切片旋轉而出,明顯看到在一處血管交匯處,有一個紅色的小包在跳動。醫生以此為參考,成功進行了診治。
影像是最難突破的“醫學語言”,有了這個撒手锏,心醫國際進一步拓展業務,開始向遠程醫療平臺領域邁進。
成立不到10年,心醫國際形成了五大研發中心,340余人的研發團隊,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和雙軟認證企業,擁有190余項自主知識產權,獲得包括FDA、CFDA、ISO9001、ISO13485、IHE、CMMI L5級等在內的多項認證。
恒心:“馬拉松”剛剛開始
2015年春節前,心醫國際闖過了一道“鬼門關”。
醫聯網的每一次擴張,都需資本的注入。2014年初,心醫國際與國內一家大型電商平臺談投資。談判到了最后,對方提出要控股。王興維為了讓企業照自己的初心發展,拒絕了投資方提出的優越條件。
其實王興維的底氣并不足。眼看春節到了,員工的工資還沒著落。“挺著,挺過去才是企業家,挺不過去就是失敗者。”王興維心里默念著這句“雞湯”,打了一天的電話。終于,一筆3000萬元的投資,解決了危機。
之后,心醫國際經過多輪融資,國內多家知名基金都向它拋出了橄欖枝,發展的步子邁得更大了。
青海基層醫院的醫生在與遼寧專家遠程會診
2019年9月,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療遠程會議中心里,上演了一場生死營救。屏幕那端是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一名消化道急病患者和4名當地急診醫生。
相隔數千公里,半小時內完成,技術的橋梁正是心醫國際提供的遠程醫療平臺。平臺將全國甚至全世界的患者與醫生聯系起來,就診像在“天貓”上購物一樣便捷。
比起技術,讓市場認可更不容易。
缺錢,心醫國際就借力國家推動數字醫療的優惠政策和財政支持,先從貧困地區較多的青海、貴州等地入手;對一號難求的大醫院,心醫國際則“以硬件換軟件”,讓其免費試用。
缺用戶,心醫國際就讓遠程醫療平臺,不僅能看病,還能培訓,吸引有提升欲望的基層醫院加入;讓大醫院的醫生可以借助遠程醫療合理增加收入,推動其接診遠程病例。
突破了瓶頸,心醫國際的遠程醫療勢如破竹,很快成為全國最大醫療云平臺運營商。
10年,并不短暫。但對于心醫國際來說,距離讓所有人都能就近、便捷、從優問診的目標,還很遙遠。
在王興維看來,這場“馬拉松”,才剛剛開始……
來源:遼寧日報《北國》客戶端
海納英才 創業中國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