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機
改革開放之后,隨著電視的發展與普及,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中央電視臺在1983年舉辦春節聯歡晚會,以慶祝除夕,迎接新的一年。
春晚并不僅僅是一個晚會,更是開創了中國電視綜藝節目的先河。自從第一次春晚播出后,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每年除夕全家坐在一起吃團圓飯看春晚慢慢地成為了一種習慣。
其實廣義上的春節聯歡晚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當時還叫春節大聯歡。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向全國現場直播了當時的演出。當時的很多大師都曾經出鏡,如越劇大師徐玉蘭、王文娟、評劇大師新鳳霞、京劇大師梅蘭芳、相聲大師侯寶林、人民藝術家老舍、巴金、表演藝術家趙丹等人。
中央電視臺具有春晚性質的“迎新春文藝晚會”是自1979年除夕開始播出。
不過大多數人對春晚的記憶還是1983年的春晚。本屆春晚由黃一鶴 鄧在軍擔任總導演,晚會四位主持人是王景愚、劉曉慶、馬季、姜昆。從此,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成為了電視觀眾歡度春節的一個重要形式,成為了老百姓每年除夕夜的視聽盛宴,更成了華人的年夜飯。該屆春晚給人印象最深的節目就是歌曲《鄉戀》,而李谷一則成為了春晚正式登臺的第一位歌手。
春晚由央視“臺長工程”首次升格為“國家項目”,規格等同于奧運會開幕式,同時要求“央視春晚應該更加平民化,反映老百姓的訴求,內容應具有更多的諷刺性和娛樂性。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