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義:
幸存者偏差,顧名思義,即幸存者與偏差。幸存者即從生活的暴擊中幸存下來的人,換一個詞,即幸運兒。偏差即誤差,指人們判斷一個事物采用了結果推理過程的方法,幸存是結果,而過程有很多種,有非幸存——喪生。因此,在推理過程中就必然會產生偏差。
舉例:
最近有一則笑話,即有記者在火車站臺上采訪別人是否買到了火車票。大家都應該知道,只有買到火車票的人,才會去站臺,只有從搶票大軍中幸存下來的人才會去站臺,因此,這位記者就會得出一個結論,大家都買到火車票了,所以,你一定可以買到或者票的,這個邏輯可以說細思極恐。
為什么會產生幸存者偏差?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部分,你不僅看不到墻角灰暗的地帶,反而被幸存者吸引了目光,因此,你憑借自己的所見所聞來判斷事情,就會得出一個片面的結論。
在統計學里,有一個經典的案例,英國人曾經對飛回來的戰斗機做過一個統計,戰斗后的飛機受損部位主要在機翼而不是機腹,因此,我們應該減少對機腹的安全裝置而增加機翼嗎?錯了,事實是,機腹受到攻擊的飛機大多的墜落了,而飛回來的都是幸存機,機腹當然不會有事。
怎樣減少幸存者偏差呢?
第一:豐富自己的知識,不要總是拿自己的直接接觸來作為判斷問題的首要依據,而應該把一些你間接學到的專業知識作為看待問題的重要依據之一,因為眼見其實真不一定為真,耳聽也是一樣。
第二:學會分析你所見、所聽。比如,有一句話叫作”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事實上,受過高等教育的群體在個人素質、處事方式上的確是要好很多的,反而,屠狗之徒,由于自身環境的局限,”負心“的概率會略微大一點。
但常規的案例未免太敗興,好像個例才更值得拿來作為談資,才更能嘩眾取寵,因此,”負心的屠狗輩“其實沒人理會,而”負心的讀書人“就會吸引你的眼球;”仗義的讀書人“,人們決定沒有什么可以夸贊的,可是”負心的讀書人“就不一樣了。
第三,去思考現象背后的原因和群體。有一句話叫做“努力一定會成功”,很多人直到現在仍然把它當作真理,其實努力不一定成功,成功往往是幸存者,是偶然,可是大多數相信這句話的人往往覺得,失敗才是偶然,成功是必然。如果你想要去論證這句哈,那么,經過自己努力之后成功的人會告訴你,當然是真的,你看我,我經過自己的努力,我就成功了;而失敗的人面對這樣的問題往往選擇了沉默,因為努力卻不成功的人,其實大眾是不會夸贊他們的,甚至會覺得是你方法錯了;還有一類人,正處于迷信這段話的過程中,他們會告訴你,如果失敗了,只能說明你的努力還不夠多。
以上三點,是大多數人常見的誤區,希望大家看完之后可以收獲一些東西,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要隨波逐流。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