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夏歷二月初二了,俗話說:“二月二,龍昂首”。相信的科學的我們都知道,龍是不存在的,那這“龍昂首”中的龍到底是啥?并且二月二為什么有剪發的習俗呢?

圖/http://image.so.com/

二月二到底是什么節日?
二月二正統的名字應該叫“龍頭節”、“春耕節”、“稼穡節”、“春龍節”、“青龍節”等,古代稱作“中和節”。
按照傳說,把二月二心猿意馬為節日是源自三皇五帝中的宓羲。二月二這一天,宓羲年夜帝會親自下地干農活,為全國人平易近做示范。皇后這一天會裝當作農配偶的樣子,給他送飯。后來的堯舜禹等帝王都延續了這一傳統,據說堯帝仍是在二月二此日出生的。

圖/http://image.so.com/
到了周朝,二月二此日的節日勾當尤其盛大,不僅周皇帝要耕地,文武年夜臣都要下地干活,體驗一下農人伯伯的工作。

“二月二,龍昂首”是怎么來的?
關于“二月二,龍昂首”的故事本家兒要有三個版本:
神話版:武則天篡位稱帝,惹怒了玉皇年夜帝,于是他使出了報復用殺手锏,那就是就是三年不下雨。有條小龍見到蒼生們心里苦,就偷偷下了一場雨。玉帝年夜怒,將小龍壓在山下,還說要在金豆開花的時辰才能放他出來。有位老農發揚了勞動聽平易近的聰明,號召大師將炒開花的玉米撒的滿地都是,對空中大呼“金豆開花了”,玉帝猛一看仿佛確實如斯,就把小龍放了出來。小龍昂首飛上空中,此日正好是二月二。
不外這個傳說有個硬傷,玉米原產于美洲,明朝后期的中國才有,所以唐朝農人炒炒黃豆還差不多。
地輿版:二月二是驚蟄之后,地下的蛇、蚯蚓等動物從蟄伏中醒來,這些長條形動物是龍的原型,所以“蟲昂首”就釀成了“龍昂首”。
天文版:這個詮釋年夜部門怙恃都給孩子說不清晰。本來前人認為天上的工具南海說神聊對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年夜神獸,每個區域有七個星宿,而二月二此日正好是東方青龍七星宿從東方地平線上起頭上升的日子。

圖/http://image.so.com/
二月二為啥要剪發?
中國人過節必然要吃些工具,不外二月二比力特別,此日人們會給家常食物“更名字”,此日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面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豬頭稱作“食龍頭”,吃蔥、春餅叫做“撕龍皮”。

圖/http://image.so.com/
清代的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龍昂首》中記錄“是日食餅者謂之龍鱗餅,食面者謂之龍須面。閨中遏制針線,恐傷龍目也。”并且此日不磨面,不碾米,不可年夜車,怕“砸斷了龍腰、龍從頭至尾”。鑒于清朝女子是不睬發的,所以這漢子出去剪發,女人在家。這是不消干活的一天,是少有的安逸日子。
那為什么二月二要剪發呢?
曩昔清朝的漢人是被迫剪發的,尤其每年正月,親朋團據,看到大師都被剃了頭,不由得忖量舊日年夜明河山,是以就有了正月剪發“思舊”的說法。后來就傳當作了海說神聊方人所說的“正月里剪發死舅舅”,這么不吉利,誰還剪發呀!所以二月二正好是“龍昂首”,就圖個口彩,叫“剃龍頭”了。

圖/http://image.so.com/
山東等地域這一天要炒黃豆,還有個順口溜:“二月二,龍昂首,家家鍋里嘣豆豆,驚醒龍王早升騰,行云降雨保豐收。”可見金豆開花并不是忽悠玉帝,真正的原因在這里。
夏歷二月初三為文昌帝君誕辰日,曩昔在二月二也讓孩子們開筆寫字,但愿接下來能有利于考取功名,不外此刻已經沒幾多人記得了,因為正月十七孩子們就已經開學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浩繁,良多的節日中也包含了良多汗青傳說,只要你細心咀嚼,就會發現此中的趣味哦。
文 / 朱廣思
海說神聊京科普作家學會會員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