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禁播美劇能保護國產劇嗎?

    自上周起,各大視頻網站上《生活大爆炸》、《傲骨賢妻》等多部美劇“下架”。

    對此,《環球時報》就發表評論認為,對美劇限制,“更深層的原因在于保護國內依舊羸弱的影視工業,特別是面對美劇的競爭日益顯出弱勢的國產劇。”

    他們的觀點是否正確呢?今天,壹讀君就來說說,保護國產影視能不能單純依靠“限制美劇”?

    【美劇迷是一小撮,《鄉村愛情》才是主流】

    2013年,大陸引進境外影視劇共132部,其中電影78部,電視劇54部、共1073集。而當年,中國電影故事片產量638部,電視劇產量多達1.5萬集。數量上看,引進影視只是一小撮,美劇又是一小撮中的一撮,而已。

    但從受歡迎程度上看,高產的國產影視卻未必爭得過一小撮進口片。

    從票房來看,2013年國產片票房為127.67億元,占比58.65%;只相當于國產電影1/9數量的進口片,卻分走了超過4成票房。為了保護國產片,中國此前已經出臺過許多扶持國產電影業發展的規定,比如每年度引進片的數量限額、由院線排片控制而形成“國產電影保護月”、對于中外合資影視制作公司持股與合作的限制、以及以稅收方式從電視廣告純收入中提取3%建立“電影精品專項資金”作為扶持補貼。

    而在電視劇方面,美劇的表現就相當湊合了。近幾年來,央視雄心勃勃地引進了幾部在美國創下收視率奇跡的電視劇,卻不料都砸在手里。2003年美國頂尖級劇目《兄弟連》來到中國,反響平平,而贏得65個獎項的情景喜劇《人人都愛雷蒙德》在央視八套播放,也因收視低迷中途“夭折”,2005年央視八套播出的《瘋狂的主婦》、北京電視臺引進的曾在美國創造驚人收視率的美國熱門電視劇《24》,結果觀眾反映都非常平淡。

    從搜狐視頻的點擊率排行來看,美劇收視最好的《尼基塔》第一季,收視是2.76億,在全部電視劇中排第35位,而前34位幾乎全部是國產電視劇,比如《我是特種兵》、《步步驚心》、《還珠格格》和《鄉村愛情》,被網友吐槽得一塌糊涂、雷點貫穿始終的爛片《特種兵之火鳳凰》居然排在收視第二,高達11.38億。

    據搜狐的消息,一線城市觀看美劇的比例大概是其他人群的2-3倍,“喜歡看美劇的人群是相對消費能力更強的,像辦公室白領、中高層,以及校園人群。”但赤裸裸的數據展示出,現在網上鬧得歡的美劇迷,雖然大多數在一二線城市,教育程度較高,城市白領較多,消費能力較強,但在廣大人民群眾中,他們只是盲目崇拜美帝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的一小撮。業內人士都承認,美劇流量一般不會超過全站的10%。

    除了質量之外,國產劇對美劇都有碾壓優勢,壹讀君在感到深深自豪的同時,看不出國產劇有什么需要保護的。

    【限制外國影視是跟國際接軌】

    不過話說回來,在這個全球化時代,保護本土影視,對外來影視進行限制,其實是各國的通行做法,甚至是外國的先進經驗。

    比如法國,他們規定一個季度中有5周必須上映法國本土長篇電影,并提取電影票房收入11%、TV進口收入的5.5%、錄像帶出租收入的2.5%,并從錄像帶/VCD/DVD產業中征收20%的稅,用以支持本國電影業的發展。

    日本雖沒有電影配額制度,但建立了專門放映日本電影的院線,占總院線的23.6%。

    加拿大《廣播法案》明確要求,加拿大廣播系統中每個組成部分都應該貢獻于“使加拿大內容提供給加拿大人”。 在商品貿易上,加拿大跟美國之間沒有墻,但在文化事業上,人民群眾必須緊密團結在加拿大政府周圍,電視臺至少78%的股份由加方掌握,外國人不得收購加拿大的電影發行公司。各類電臺和電視臺節目中,至少60%是”加拿大內容”。

    至于我們的近鄰韓國,大家都知道,韓國影視劇這些年發展勢頭強勁,但是再往前30年,誰知道韓國電影和韓劇啊?為了保護韓國影視業,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韓國政府就制訂了電影配額制,規定電影院在一年內上映本國電影必須滿146天,或者說韓國電影必須占電影院上映影片的40%以上。

    這一銀幕配額制度也被認為是韓國影視業崛起的重要原因。

    【“韓國經驗”不僅僅是“限制”】

    韓國經驗為中國影視崛起提供了榜樣。但是,如果把韓國影視的成功崛起歸功于限制外國影視,就大錯特錯了。

    事實上,通過限制外來影視產品保護本土影視業只能取得有限的效應。

    韓國民眾中,一直存在另一種聲音,認為過度的保護措施將讓韓國電影人“不思進取”。而韓國電影在實行配額制的前20年里,也并沒有太大的起色,直到1999年,韓國電影《生死諜變》獲得巨大成功,在本國票房甚至超過了《泰坦尼克號》。

    很多人將成功的原因歸因于保護政策,但導演姜帝奎卻始終頭腦清醒。他認為是取代電影審查制的分級制度首先保證了創作的自由,由此才使銀幕配額制發揮了應有的作用。要知道,韓國本來一直都是實行電影審查制度,從1984年開始,韓國政府才廢除事前審查制度,減少對影視創作的限制,開放禁區。1996年,韓國開始實行電影分級制度。

    在《生死諜變》之前,沒有人敢把韓朝關系拿來拍電影,更沒有人敢在電影里表現韓國特工跟朝鮮特工談戀愛。而姜帝奎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成了韓國影視騰飛的起點。

    所以,認為限制外國影視,就能保護本國產品的想法,恐怕有失片面。只學習韓國限制進口影視,大概是很難保護到國產影視的。反正壹讀君一點都不樂觀。至于央視版的《生活大爆炸》,反正前車之鑒都在那里,且行且珍惜吧。(作者:劉靜、欣悅)

    • 發表于 2014-05-03 00:00
    • 閱讀 ( 979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