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最早的得名始自漢朝,漢朝時期的中原人,可認為是漢族最早的定型,那么,漢朝的中原人到底更像今天的南方人還是北方人?
能較信服解答這一懸疑的也許是體質人類學。簡單的說,就是比較古代中原人和現代各地人群和各民族的顱面骨骼特征,來判斷哪些古今人群最為接近,進而推測古代中原人的起源和流向問題。
這里的中原,指的是河南、山東、陜西三個廣義中原地區,下面逐一分析。
【漢代河南人的人種演化史】
狹義的中原專指河南,歷史上該地區還曾被稱為“中國”、“中州”、“中土”。
雖然漢朝古墓發現不少,但直到2013年,吉林大學研究者才在《鄭州漢唐宋墓葬出土人骨研究》一文中首次系統分析了漢代河南人的種系特征。報告指出:鄭州地區漢唐宋居民均與現代亞洲蒙古人種的東亞類型存在較大一致性,較多表現出“古中原類型”居民的特點。與近代對比組比較表明,鄭州漢代組居民雖然可能混入西北羌系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某些基因,但在體貌特征上與現代南方漢族存在很大相似性。
簡而言之,漢朝河南人與近代華南組相似性最大,這個近代華南組具體指的是福建漢族。
鄭州漢朝組人骨采集于多個考古遺址,種系特征較為統一,男女樣本無明顯差異。只是女性的頜骨突出程度更為明顯,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齙牙,鼻型也更闊一些(復原圖軟組織特征主要參考華南人面部軟組織特征,未考慮年齡因素)。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