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與地球的距離不是直接測量出來的,而是操縱間接的方式算出來的。我們無法經由過程標的目的太陽發射雷達旌旗燈號然后期待回波的時候來測出太陽的距離,因為作為等離子體的太陽難以反射雷達波,并且太陽自己也有龐大的電磁干擾。測量太陽距離最經典的方式是金星凌日法,四百多年前的天文學家哈雷(最早算出哈雷彗星的軌道)最早提出這種方式,后來的天文學家操縱該方式初次較為切確地獲得了日地距離。

金星位于地球內側,年夜約每隔584個地球日,兩個天體就會匯合一次,金星位于地球和太陽的連線之間。于是,從地球上不雅測,就能看到金星從太陽前方擦過。金星凌日的道理與日食一樣,只是月球視直徑較年夜,可以剛好蓋住太陽。

但因為金星和地球的軌道存在3.4度的夾角,所以并非每次匯合城市呈現金星凌日的現象。事實上,每隔一個宿世紀才會呈現兩次,比來的兩次相隔8年,上兩次是在2012年和2004年,下一次要到98年后的2117年。
采用金星凌日法來計較日地距離,素質上是操縱三角視差的道理。

如上圖所示,假設在地球上相隔較遠的兩位不雅察者同時不雅察金星凌日的現象,那么,對于P來說,金星在太陽盤面上的活動軌跡為AB;而對于P'來說,金星在太陽盤面上的活動軌跡為A'B'。在P和P'不雅測到的金星凌日時候之比就正比于AB和A'B'的“長度”(視直徑)之比。按照勾股心猿意馬理可以計較出夾角θ:

此中R暗示太陽的視半徑(0.25度),tP暗示P點的金星凌日時候,ω暗示金星的軌道角速度,tP'暗示P'點的金星凌日時候。
計較出夾角之后,再由P和P'的距離,可以算出金星和地球的距離。經由過程天文不雅測,哈雷知道金星和太陽距離是地球和太陽距離的0.72倍,所以就能算出日地距離。在1761年,天文學家操縱金星凌日法測出的日地距離與現代數值相差不到3%。

別的,也可以經由過程金星的東年夜距和西年夜距來測量日地距離。在金星繞太陽活動的過程中,它和太陽與地球所當作的夾角會不竭轉變。當這個角度達到最年夜時,就被稱為金星年夜距。此時,地球與金星的連線剛好垂直于金星與太陽的連線。在金星工具年夜距時,它和太陽與地球所當作的夾角年夜約為46度,由此可以直接獲得日金距離是日地距離的72%。再經由過程雷達波反射法切確測出金星和地球的距離,操縱三角函數就能算出日地距離。
天文學家在知道日地距離之后,就能操縱三角視差法測量位于太陽系外的恒星距離,這里就不再贅述。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