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何對待《錦繡未央》剽竊當作立?
娛樂本錢論,中國文娛財產第一垂直新媒體。
微博熱搜榜上,“錦繡未央剽竊當作立”高掛了一成天。
就在今天上午,經向陽區人平易近法院鑒定:作者周靜(筆名簡秦)的小說《錦繡未央》存在 116 處語句和 2 處情節與沈文文所著小說《身歷六帝寵不衰》組成不異或本色性相似,涉及近 3 萬字。組成侵權。
歷時兩年,這個在 2017 年頭立案,曾經顫動一時的 12 名作者結合告狀《錦繡未央》小說侵權案打響了首戰的勝利。沈文文只是此中的一位,此后還有 11 位原告的案子期待法院宣判,甚至還包含了知名武俠作者溫瑞安。
這場漫長的戰爭傳來了第一個好動靜,可是很多網友卻并不對勁。經法院鑒定,被告周靜需要補償原告作者經濟損掉 12 萬元和其余合理支出 1.65 萬元,當當網當即遏制發賣。
“罰的太少了”、“剽竊當作本真低”、“對周靜來說不外是滄海一粟吧”……網友的評論中不乏這樣的聲音。《錦繡未央》于 2013 年售出影視改編版權,同名影視作品于 2016 年末播出,并穩居同期收視榜首,原著作者早已“名利雙收”。
然而無論是原告作者仍是律師,都對成果暗示了承認。“此次告狀我們針對的仍是小說自己,這個案件判決的補償數字也是在法令尺度內的,在我們的預料之中。關頭是法令承認了剽竊事實存在。”原告律師團負責人、中聞律師事務所合股人王國華告訴娛樂本錢論矩陣號先覺游報(ID:yuyanjiayoubao)。
這樣的勝利背后有著漫長的籌辦期。近 20 人的收集文學自愿者團隊最先“碼盤”,從 2013 年起頭便進行剽竊內容對比清算,陸續 3 次收集證據并多方聯系原告作者、律師團,最終提告狀訟,知名編劇汪海林、余飛也在經濟上予以撐持。
“順遂的話,整個案子在本年年中就可以宣判完畢。慢一點的話可能要到年末。”王國華說。而關于后續是否會對《錦繡未央》影視劇方提告狀訟,自愿者團隊和律師方暗示會按照作者定見,“不解除這種可能”。
大大都人得知《錦繡未央》是從其影視作品起頭的,由唐嫣、羅晉等人本家兒演的同名古裝偶像劇在 2016 年年末播出,收視率破 2,為同時段的熱播劇集。
這也讓 2017 年正式立案的原作侵權訴訟受到了更普遍的存眷。對于今天的判決成果,很多網友義憤 13 萬的補償金額過少,不痛不癢。“小說版權費都不止這個數吧”是呈現最高的詞匯。
而針對補償金額,先覺也咨詢了王國華律師,據他介紹,關于此案的判比尺度是按照法心猿意馬尺度進行核算的。案件中鑒定的侵權字數為兩到三萬,按照 5000-6000 元 / 千字的尺度進行補償,已經算是鑒定中比力高的尺度。
先覺游報(ID:yuyanjiayoubao)查閱了相關法令條則后發現,常識產權庇護范圍中著作權的補償尺度很低,凡是補償尺度還在千元擺布,經常只是象征性補償。此前,編劇李梅曾于 2014 年告狀“三月暮雪”所著《狐媚山河》一書剽竊她 1998 年的作品《朱顏滄桑》,顛末兩年時候打贏了訟事,卻僅收成補償 1050 元,按照的是千字 100 元的稿費尺度。
“具體的稿費是基于侵權的本家兒不雅惡意水平來進行倍數確定的。”王國華說。如斯看來,《錦繡未央》已經被認心猿意馬為十分惡意的侵權行為了。而針對網友所要求的遵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為依據”計較補償,在王國華看來也是不實際的。
“這一體例的計較前提是侵權行為是作品發生收益的獨一獲得體例。今朝涉及《錦繡未央》侵權的不止這一本書,還有其他作品。除了原告 12 人之外,還有很多并未告狀的作者。是以按照這種體例要求法院進行鑒定是難以操作的。”
數萬字的剽竊,打了兩年的訟事,13 萬的補償金額對于勝訴作者沈文文來說更像是一種“立場”,她在微博亮相:“獲賠幾多還在其次,最主要的是剽竊者最終獲得了法令的制裁。”無論是她仍是律師團隊,都認為這場案子并欠好打,而最艱難的便在于漫長的取證過程。
這一工作本家兒要由一只自愿者步隊承擔,嚴酷來說他們才是這場訴訟行為的倡議者,輾轉此中馳驅了 6 年時候:尋覓被侵權作者倡議結合告狀、爭奪訴訟中的經濟撐持、匯集剽竊段落證據、與律師團隊聯系。這只反剽竊小隊鞭策著整個案子隆隆標的目的前。“他們是真正辦實事的”,沈文文告訴我們。
青崖是這支步隊的倡議人,也是 2013 年第一批建造《錦繡未央》剽竊調色盤(既剽竊與被剽竊作品內容比對)的人,那時辰經他們清算,發現《錦繡未央》全文只有幾個情節沒抄。其余大量文字復制粘貼其余作品,整個框架也是照搬小說《長歌全國》,而涉及到的被侵權作品高達百余部。
顛末他們的清算,這些對比也在網文圈子中普遍傳播,激發了軒然大波。而那時辰青崖的目標也只是想讓連載網站瀟湘書院下架這部作品,作者報歉。
可隨后瀟湘書院不痛不癢的處置和周靜漫不經心的立場卻激憤了以青崖為首的反剽竊自愿者們,2013 年 8 月,這部小說也被克頓影視買下影視化改編版權,更是令他們大為掉望。“我們那時辰起就決議要用法令兵器維權了,不管多災。”青崖說。
而在后續的過程中,無論是聯系作者,仍是收集證據,都證實了這條路的難走。
“我們那時用各類方式去尋找涉及到被侵權的作者。借助反剽竊、推文組的微博大號、作者信賴的親朋等等,根基上把收集上能尋覓到蹤跡的被侵權者都找了一遍。那會兒我們已經找到了資金幫助,也承諾會幫他們清算證據,作者們只需要簽字授權在各個流程確認就可以。可是依然進展的不算順遂。”
自愿者小隊聯系上了 70 余位作者,他們有的早已淡圈不想趟這趟渾水,有的則還在寫作不肯意卷入訟事分心,還有的自己的被侵權作品也涉嫌剽竊。最嘲諷的是,一位不止一部作品被剽竊的作者那時已經轉型當作為了編劇,正負責電視劇《錦繡未央》的腳本編撰工作,對于訟事,天然也是避之不及。
但在青崖們不竭的盡力之下,最終仍是有 11 位作者介入到了結合維權中,簽訂了相關代辦署理和談。更令他們欣慰的是,2017 年 2 月,被這樣的維權和反剽竊精力所打動的溫瑞安師長教師也插手到了這場維權中來,當作為了最終的第 12 位作者。
也恰是他們的精力,打動了律師團隊以極低的費用接下了這則案子,以偏公益的心態,一路介入到了這場維權中來。
而這場多方助力的維權步履,在經濟上供給了鼎力撐持的是不少編劇們。經由過程收集得知了剽竊事務的知名編劇汪海林、余飛倡議眾籌,幫忙訴訟步隊獲得了資金。
而眾籌撐持《錦繡未央》案的編劇們之所以如斯積極,除了自身的公理感外,也與影視行業的嚴重剽竊現象不無關系。尤其是 IP 熱鼓起之后,大量有剽竊嫌疑的收集小說被搬上熒屏,環境越來越復雜,傳統編劇也越來越被邊緣化。
前兩年的 IP 高潮曩昔后,近期行業內的剽竊現象仍然沒有獲得好轉。光比來激發剽竊爭議的影視作品就有《紳探》《如懿傳》等。前不久編劇余思也發文控驚池文化“偷書名、抄人設、搶 IP 出書”,“心猿意馬制剽竊”其原著小說。兩邊各不相謀,至今沒有心猿意馬論。
“只要沒有呈現高云翔這種導致封殺全劇的環境,行業就不會有轉變。”汪海林直言。至于《錦繡未央》剽竊案帶來的影響,因為懲罰較輕,對行業的震懾感化也很有限,“有道德良心和職業聲譽感的人,可能是以會謹嚴接活、謹嚴投資。不要臉的,這案子影響不了他,他可能只在心里來一個:呵呵。”余飛說。
為什么業內剽竊現象越來越嚴重?問題的關頭在于,對剽竊的鑒定確實太難,剽竊當作本又太低。法令對剽竊的鑒定只看說話是否相似,對情節的剽竊還沒有明白的律例。余飛曾總結過一套《剽竊評估三道理》,并按照這套尺度判定了《熱血長安》《三生三宿世十里桃花》等劇,但最終發現做這件事吃力不奉迎。因為認心猿意馬《三生三宿世十里桃花》沒有剽竊,他被很多網友圍攻。
“干這件工作若是找到了本相,會獲咎錯的那一方;若是沒找到本相,會獲咎對的那一方;若是找到的工具半真半假,兩端獲咎——若是沒有相對同一的判定尺度、以及對判定人員的信賴及庇護,無論輿論仍是訴訟維權都不會有成果,也不會知足維權者。”余飛在微博中暗示。
于是他垂垂不再做剽竊判定。法令很難管,平易近間又無力管,整個行業的剽竊現象只會越來越多。若何才能削減這種現象呢?除了行業自律,余飛但愿官方能狠狠沖擊本錢黑暗節制的輿論反剽竊惡流,同時本家兒管部分牽頭組建法令和行業專家組成的判定團隊,對每一路相關案件拿出專業判定定見。
其實官方曾組織過判定剽竊的委員會,客歲 3 月 20 日,海說神聊京影視著作權專家判定委員會正式當作立,判定委員會由 14 位法學專家和 12 位文學藝術界專家構成。但一來委員會精神有限,短時候內無法大量接活兒,二來委員會當作員中可能會有好處相關方,實操時要想法子規避。
涉嫌剽竊的小說原作者敗訴了,那由涉嫌剽竊的 IP 改編的影視劇呢?是否可以作為下一個責任方對原作者進行侵權補償?
“起首我們要先把手上關于小說的案子竣事。然后再談電視劇。究竟結果 12 個原告中只有一個判決成果出來了,后面的 11 個還沒有成果。而之后是否針對電視劇方進行告狀,還要看作者的后續意愿。究竟結果電視劇已經把小說說話轉化為鏡頭說話,這塊的判定難度會更高一些。”王國華說。
更主要的是,改編為影視版本的《錦繡未央》原本便基于原小說進行了大量的劇情和點竄,按照編劇的話,根基上“保留人物人設”,這天然也會讓良多原著中的明白剽竊內容消逝。同時據自愿者團隊不雅察,小說中良多剽竊情節在劇版《錦繡未央》都沒有,好比劇中李敏德送禮品給女本家兒李未央的情節,這一段涉嫌剽竊小說《君生我已老》,但電視劇里對應的沒有類似臺詞,只是送禮的前因后果一樣。
愛爬樹的魚《君生我已老》和秦簡《庶女有毒》剽竊調色盤
更有趣的是,《錦繡未央》的編劇——那位涉嫌被剽竊兩部作品的原作者,在電視劇里保留了《錦繡未央》抄本身書部門的內容。
事實上,早在《錦繡未央》播出前,編劇汪海林就提醒過華策的工作人員,注重把《錦繡未央》中涉嫌剽竊的部門刪減從頭剪輯,那時華策方也暗示正在刪改。這就導致最終的當作片中,有較著剽竊嫌疑的處所并不多。
這申明,片方在這方面仍是比力謹嚴的。之前先覺采訪驚池文化創始人王肅超時,他就暗示“影視公司不會采辦有版權膠葛的小說,這點很是明白。”
某業內制片人也告訴先覺游報(ID:yuyanjiayoubao),片方在買 IP 以及和編劇簽合同時,城市要求作者注明原創。若是被爆出來剽竊,作者就要按照合同商定承擔違約后果。嚴酷來說,制片方也是受害者。
不外,有網友質疑,很多小說在被售出影視改編權之前,就被爆出涉嫌剽竊,片方怎么可能不知道?對此,一位業內制片人暗示,是否知情也要用證據措辭。退一萬步講,即使能確認片方知情(如上文所述《錦繡未央》案),若是片方對涉嫌嚴重剽竊的部門做了刪改,法令也很難認心猿意馬片方的責任。
另一位制片人告訴先覺游報(ID:yuyanjiayoubao),《錦繡未央》這部劇是原著小說涉嫌剽竊,按理說不關片方什么事,“不管是不是 IP 改編,其實大部門制片人在操盤項目時,都或多或少會避免剽竊嫌疑。”
她以本身建造的一部古裝 IP 劇為例。小說自己沒什么剽竊爭議,但書中有個腳色的名字和職業與某經典片子中的腳色一模一樣,為了避免被指剽竊,就讓編劇改了名字。在買歌的時辰,這位制片人也會注重是否有剽竊嫌疑。有一次一部熱點劇因為涉嫌剽竊日本服飾上了熱搜,第二天她就讓美術組改失落了有點仿日設計的建筑圖紙。
總的來說,今朝業內的狀況是:因為剽竊判定沒有同一的尺度,當局和平易近間都很難節制越來越跋扈狂的影視剽竊現象。其實對投資方來說,改編有剽竊爭議的 IP 較著是得不償掉的行為。前幾年還有制片方為了賺快錢,找幾個同題材的 IP 作品,也不給版權費,就拉一幫編劇來改編。但跟著大 IP+ 流量明星的公式掉靈,這么做越來越不劃算。
真正最有念頭剽竊的,其實是 IP 作者和編劇。但與此同時,一位編劇也告訴先覺,此刻行業熱錢少了,演員片酬也降下來了,良多制片方給編劇的創作時候也更充沛。這樣必然水平上可能會改善業內剽竊當作風的現象。
“對原創的庇護不但片方要做,它涉及行業的良多方面,包羅工會、版權庇護協會等等,不是片方本身能解決的事。我們能做的是,只要知情就必然不做。”一位制片人最后總結道。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