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與西藏,這兩個面積居于前二甲的巨無霸自治區占有了快要我國陸地邦畿面積的1/3,兩大自治區分界線就長達1300多公里。

中國西部一些龐大的省份和自治區
零丁拿出來面積都半斤八兩于一個中型國度的規模
這漫長的分界線若是放到東部地域,不知道會斥地出幾多條通道,但放在新藏之間,因昆侖山脈的反對以及藏海說神聊高原天然情況的惡劣性,適用性通道的數目屈指可數。


同樣標準下,新藏分界與東部沿海的城市和交通密度
是以在汗青上,西域與西藏高原各作為相對自力的地輿板塊,互訂交流交往并不緊密親密,參看自治區分界線南海說神聊兩地的平易近族分布狀況即可知曉。但這并不料味著兩地之間毫無聯絡。
今天的文章,就來探尋這一條條布滿艱辛的新藏密道。

新藏初接觸
眾所周知,西藏對應的地輿標簽是青藏高原。但其與新疆的分界線并不是按照高原的鴻溝來劃分,而是大致處于昆侖山脈本家兒脈的南麓,這意味著一部門藏海說神聊高原的地盤被劃入了新疆境內。
新疆規模內也有著藏海說神聊高原半斤八兩大的一塊

這一點并沒有完全遵循“山水形便,長短不一”的原則,而是采用了傳統習慣線(族群勾當鴻溝),從塔里木盆地標的目的南天然延長至上游的山區,而人跡罕至的藏海說神聊高原則當作為與西藏南部之間寬廣的隔離帶。
這里是海說神聊面塔里木盆地河道的上游
而南面的藏海說神聊高原(羌塘高原)生齒少少
是以,在藏海說神聊高原,你既能看到庫勒(維吾爾語:湖),也能看到錯(藏語:湖)。并且昆侖山脈南海說神聊兩麓,尤其是西部的阿克塞欽盆地邊緣,分布著一系列柯爾克孜(吉爾吉斯)、(高山/色勒庫爾)塔吉克、維吾爾等平易近族聚居區,反而完全不見藏族蹤影。
藏海說神聊高原上的湖、錯與庫勒
(顏色做了必然區分)


這一區域的現實辦理權也大多屬于新疆和地步區,只有南部的一小部門附屬于西藏阿里地域。
大體上,這條鴻溝線以海說神聊為干旱天氣,對應新疆的綠洲文明,以南為高山天氣,對應西藏的高原文明,其朋分感化半斤八兩較著。
海說神聊方的戈壁綠洲
與南邊的高原河谷

在唐以前,西域與青藏高原也確實鮮有接觸。吐蕃王朝成立之后,跟著贊普松贊干布慢慢同一青藏高原,并將高原內部資本進行整合,吐蕃昌隆起來,也邁出了對外交戰的步伐。
吐蕃王朝的交流和擴張本家兒要仍是在東海說神聊偏向
西海說神聊偏向的塔里木過于遙遠


安史之亂爆發后,唐朝從河、隴地域抽調大部門軍力平叛東部,吐蕃則趁虛而入,先拿下河湟谷地與河西走廊,后期又逐漸節制了安西四鎮(昆侖山海說神聊麓的塔里木綠洲),南疆綠洲遂為吐蕃所據。
固然吐蕃在極盛期擴張至西域和河西走廊
但中心當局對遙遠的占領區節制有限
是某種事實上的“分封制”在支撐

后來吐蕃王朝發生內訌,尤其是朗達瑪滅佛與“邦金洛”農人起義發生之后,吐蕃走標的目的衰敗,戈壁南緣的一片片綠洲也逐漸歸于回鶻。
這是青藏高原與西域第一次大規模對話,使得西域通往青藏高原的道路被新開辟或進一步操縱起來,尤其是穿越昆侖山脈的交通孔道。
昆侖山也并非不成跨越

幾條古代新藏線
穿越昆侖山脈并不是一件輕易的工作,與其他幾個進藏偏向比擬,其難度系數也是數一數二。只談及穿越昆侖山脈的通道,在早期有以下幾條本家兒要路線,克里雅舊道、克里陽舊道、桑株舊道等。
廣為人知的一條道路就是克里雅舊道,是幾條舊道中最短的一條,同時也是最為艱險的一條。
它海說神聊起于田縣普魯村,經多個達坂(蒙古語:山口)至克里雅山口(新藏界,昆侖山脈西段與中段的分界處)后達到藏海說神聊羌塘無人區,之后可以操縱藏區內部的交通收集達到改則或經界山達坂(原無名達坂)抵達噶大克(今阿里昆莎機場四周),最終至拉薩。
克里雅線路


唐代,吐蕃翻越于闐南山(今昆侖山脈)進軍塔里木盆地篡奪安西四鎮的此中一條通道即有此顛末。這條舊道之所以被稱作“克里雅”,是因為克里雅山口四周即為克里雅河的泉源,也就是于田在維吾爾語中的稱號。
其其實東邊有一條克里雅河
固然有些繞遠,但也可通行?

其實克里雅河谷很難穿行
尤其是上游

于田縣城街景

第二條是克里陽舊道,因肇端點位于古代葉爾羌汗國(葉爾羌綠洲)焦點規模內,亦被稱作葉爾羌之路。海說神聊起昆侖山海說神聊坡的皮山縣克里陽鄉(克里陽村),經阿克硝爾村再沿克里陽河谷而上,翻越克里陽達坂至今天的G219國道新藏公路的賽圖拉。
克里陽路線
       第三條是桑株舊道,也被稱作葉爾羌之路或昆侖山馱馬舊道。它與克里陽舊道的終點同為賽圖拉,海說神聊起皮山縣桑株鄉(桑株村)經康克爾柯爾克孜平易近族鄉(烏拉其村),沿桑株河谷而上翻越桑株達坂,再經色日克克爾(蒙古包)至賽圖拉。
唐朝期間,這是吐蕃進犯于闐的線路之一。在新藏公路開通之前,這里也一向作為解放軍進藏軍隊補給線路之一。
桑株路線
賽圖拉,維語意為“殉教者”,位于喀拉喀什河谷隘口。清末,左宗棠率湘軍擊敗浩罕汗國的阿古柏戎行(沙俄勢力)收復南疆后達到此地,并將盤踞在此兩年的英屬印度戎行肅清。之后以賽圖拉哨卡為大本營,清軍于四周的昆侖山腹地陸續成立起多個哨卡。
計謀要地賽圖拉

污名昭著的“約翰遜線”即在這個期間降生,而那兩年的侵略布景也當作為后來印度對阿克塞欽地域提出“國土要求”的啟事之一。
賽圖拉哨所遺址以及哨所下的舊時兵營

左宗棠昔時之所以在此成立大本營,是因為此地為昆侖山脈中的樞紐級交通要道,標的目的海說神聊經庫地舊道可到葉城(葉爾羌)、喀什,標的目的東經桑株舊道或克里陽舊道可至皮山、和田,標的目的南可至阿克賽欽盆地、藏海說神聊羌塘、阿里獅泉河,標的目的西翻越喀喇昆侖山脈可至拉達克列城,堪稱一個十字路口。
作為十字路口的賽圖拉
及至近代,跟著開國之后新疆西藏陸續和平解放,兩地的現實節制權回歸中心,為了增強兩地的交流聯系,建筑毗連兩區的公路事宜亟待提上議程。
孔道的現代操縱
1951年,解放軍沿著克里雅舊道構筑新藏公路之時,在硫磺達坂四周碰到昆侖山阿什庫勒火山爆發,遂拋卻因為田縣經克里雅舊道構筑公路的打算,改為今日的G219國道新藏公路。
從硫磺達坂望標的目的海說神聊方
遠處是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瑪干戈壁

這條路線由葉城出發,經阿卡孜舊道的走標的目的翻越昆侖山脈至阿克賽欽盆地繼續南下,至藏海說神聊羌塘高原、阿里獅泉河。G219國道達到獅泉河鎮后,就已經大體完當作毗連新藏兩區交通的任務,之后也可以操縱其他國道或縣道組合,直抵拉薩。
G219國道
     今朝,新藏之間的直接公路通道只有G219國道,但G219國道的庫地達坂段與阿克賽欽段距離印度現實節制區太近。1959年空喀山口事務發生后,印度曾揚言炸毀新藏公路,于中國一方而言建筑一些備用路線是極其需要的。

另一方面,新藏公路阿卡孜舊道,(庫地-賽圖)拉段路況異常惡劣,至今未修當作鋪裝路面,時常發生塌方現象,也需要備用路線輔助。
基建狂魔也會被難倒
(庫地四周)

庫地(阿卡孜)達坂四周塌方

2013-2030年國度公路網規劃中,將建筑兩條毗連新藏的新通道:
一條為聯絡線G580國道,和田/墨玉-烏魯瓦提-印地他什達坂-康西瓦(皮山縣和田縣界),固然本家兒體只在新疆境內,卻能使新藏通道遠離印度實控區以及縮短新藏距離;
康西瓦的主要地標

另一條本家兒線為G216國道,由海說神聊疆紅山嘴港口出發,經輪平易近戈壁公路至平易近豐-黑石海說神聊湖-扎麻芒堡(先遣鄉)-改則,最終至日喀則吉隆港口。其本家兒要路段幾乎與克里雅舊道平行,位于舊道東側,為烏魯木齊到拉薩制造出了一條比來的毗連線路。
平易近豐縣尼雅文物館
聞名的漢代“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
從尼雅遺址出土后曾于此駐留

除此之外,和地步區也有著處所公路網“三橫三縱”規劃,而這“三縱”均與穿越昆侖山脈有關。
此中一縱為G580國道;二縱為幾乎沿著克里雅舊道的線路而建筑的克里雅公路,重點路段為于田縣先拜巴扎-普魯村-克里雅山口-紅土達坂(G219);三縱為幾乎沿著桑株舊道的線路而建筑的桑株公路,皮山縣木吉-桑株-康克爾-桑株達坂-賽圖拉。
由此,穿越昆侖山脈的公路已然當作網。
紅土達坂

因新藏鐵路最終線路規劃暫未出臺,臨時被視作新藏鐵路起點的葉城站,也會跟著新藏公路網的不竭完美而地位不保發生變數,葉城站到時紛歧心猿意馬會作為起點,取而代之的墨玉站或和田站將有很大的幾率作為起點,原因是其他幾條公路的起點均是從和田四周繼續南下進藏。
葉城站

別的,還有一些其他的車轍土路(等外公路,如:且末喀拉米蘭山口路、四大無人區穿越之路等)以及各類邊防公路(如:界山達坂-空喀山口等)或繞行兩區之外的線路也可以溝通新藏。但這些線路大多不僅難走,平易近間適用價值也不高,到了特別環境之時才會動用這些通道。
龍木錯,G219去往空喀山口的
岔路口四周(近界山、紅土達坂)


這些新藏之間的艱難通路,在古代是兩大地輿板塊之間交戰以及商業溝通的橋梁,到了現代則當作為了中國維護西部邊陲和平同一的主要收集。對于旅客來說,奔跑在這些線路上,也能深切體味到中國邦畿之廣寬多彩。
參考文獻:
1.石碩. 西藏高原吐蕃時代以前的交通及其成長[N]. 西南平易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7年4月(18).
2.朱悅梅. 吐蕃王朝與西域的交通及釋教聯系[C]. 三秦出書社:敦煌釋教與禪宗學術會商會文集, 2007.
3.王小甫. 吐蕃時通西域道路若干問題的研究[Z]. 四川大學: 中國藏學研究所,2017.
4.田峰. 吐蕃交通四題[D]. 西安:西海說神聊師范大學, 2007.
5.陸水林. 新疆經喀喇昆侖山口至列城道初探[J]. 海說神聊京:中國藏學, 2011. 88-107
6.王鐵男. 尋蹤塵封的昆侖秘道[J]. 中國國度地輿, 2013, (10): 1-100
7.王鐵男. 昆侖秘道——王鐵男徒步探險筆記[M]. 烏魯木齊:新疆青少年出書社, 2012.
8.侯楊方, 等. 絲綢之路地輿信息系統[DB/OL]. http://silkroad.fudan.edu.cn.
END

作者:托格
制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纂:棉花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