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 holding計算機使晶體管小型化是小型計算機50年發展的標志。在摩爾定律中,工程師們能夠在固定尺寸的芯片上安裝的晶體管的數量每18到24個月就翻一番。因此,整個計算史上有幾十個雙倍的增長。然而,不幸的是,對于計算行業來說,這種趨勢不能永遠保持下去——微小的電流晶體管開始違反物理定律制造更小的納米晶體管是實現摩爾定律和為客戶提供更好更快的電子產品的努力傳統的光刻技術限制了納米晶體管的制備規模,因此人們正在嘗試新的方法,包括利用微生物和緩慢的化學氣相沉積來合成晶體管元件。制造納米晶體管的努力走在了納米技術的前沿2001年11月,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們朝著更小的納米晶體管的方向邁出了一大步,他們以單個分子的規模制造了可單獨尋址的納米晶體管。這些器件非常小,大約1000萬個可以裝在為這些晶體管制造微型電極的挑戰是通過自組裝來解決的——將分子按一定的混合物組合在一起,使它們在沒有工程師直接干預的情況下結合在一起并自組裝。然而,不幸的是,這種方法仍然是實驗性的,不適用于大規模制造然而,2008年1月,伊利諾伊大學的科學家們制造出了納米晶體管的另一個里程碑,他們建造了一臺納米晶體管收音機,其活性成分完全由碳納米管制成碳納米管是一種極為靈活的材料,具有無與倫比的強度和在電子學中的用途。由于碳納米管非常小,其行為不能完全用現有的理論來描述。因此,人們一直在努力開發可應用于納米尺度的新理論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