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起,可移動介質是一種通常通過磁性或光學方式存儲計算機數據的方法。這些數據包含在便攜式存儲設備上,這些設備沒有永久性地與計算機相連,例如工廠安裝的硬盤驅動器。可移動介質有很多種類型,而創造這些設備的硬件...
自2011年起,可移動介質是一種通常通過磁性或光學方式存儲計算機數據的方法。這些數據包含在便攜式存儲設備上,這些設備沒有永久性地與計算機相連,例如工廠安裝的硬盤驅動器。可移動介質有很多種類型,而創造這些設備的硬件行業也在不斷發展。磁帶機是20世紀50年代制造的最早的可移動電子媒體形式,但這些面向個人電腦的軟盤格式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才出現。截至2011年,許多新型的存儲設備都有其獨特的優點和缺點。

SD卡。
1951年首次創建的可移動磁介質存儲最不便攜的方法是磁帶機,通常用于備份公司服務器數據,而且最初只能存儲224千字節的數據。磁帶機還在不斷發展,并被用于必須半永久性地存儲大量公司、政府或個人數據的環境中。截至2011年,磁帶機最多可存儲5000 GB的數據或5 TB的數據,約為22000,比1951年第一臺磁帶機所能容納的數據多出1000倍。

CD是可移動媒體的過時產品,但對于配備CD驅動器的電腦用戶來說仍然有用。
1983年,被稱為軟盤的磁帶出現在基本個人計算機系統中,大小為5.25英寸(13.34厘米)或3.5英寸(8.89厘米),每種磁帶的最大容量約為1.2兆字節一個壓縮磁盤和一個容量為3.89厘米的軟磁盤相比,一個壓縮磁盤和一個容量為3.89厘米的軟盤相比,壓縮磁盤的容量要大得多,很快就被更高密度的型號所取代,這種型號可以容納250兆字節,然后每個容量可以達到750兆字節。

U盤。
隨著光學數據存儲開始實用化,磁性可移動介質在90年代初的短期內被淘汰。到1997年,光盤只讀存儲(CD-ROM)平臺作為一種光學數據存儲方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光盤閱讀器成為個人計算機系統的標準,取代了舊的軟盤閱讀器,并使笨重昂貴的Zip磁盤閱讀器的外圍設備過時。而CD-ROM磁盤只能存儲大約700兆字節的數據,可移動磁盤的價格比壓縮磁碟機更便宜,CD-ROM光盤本身已經被數字視頻磁盤(DVD)技術所取代,一張DVD能容納4.7到17.08千兆字節的數據。這使得1張DVD的存儲容量至少等于7張CD-ROM光盤。像DVD這樣的光盤之所以能占據市場份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們可以像商業電影一樣容納視頻演示的全部內容,而這在早期形式的可移動介質中是不可能實現的藍光是2000年創建的DVD的一種新格式,它使用更緊湊的藍色激光將數據寫入磁盤。藍光格式由日本索尼公司(Sony Corporation)發明,截至2011年,每張磁盤的數據量可從23G變為54G。

DVD是一種可移動介質。
隨著可移動介質領域的不斷發展,許多類型的便攜式磁存儲選項已在市場上流行,包括通用串行總線(USB)閃存驅動器、安全數字(SD)卡和緊湊型,外置USB連接硬盤。截至2011年,閃存驅動器每個容量可達16G,非常受歡迎,因為它們是拇指大小的小型單元,幾乎所有的個人電腦都有USB端口,其中還包括設計用于在插入驅動器后輕松讀取驅動器內容的軟件。SD卡及其高密度(HDSD)版本主要面向數碼相機市場,盡管大多數現代個人電腦上也有SD端口,每個郵票大小的卡片夾可以包含數千張靜態數字照片,以及視頻、音頻,

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人們才開始使用軟盤這種可移動媒體。

Zip驅動器可用于存儲數據。

USB電纜用于連接設備,如打印機,鍵盤和音樂播放器——電腦。

硬盤讀卡器允許硬盤像便攜式大眾媒體設備一樣工作

外部讀卡器可用于讀取存儲卡。

高存儲磁帶機用于備份公司服務器數據。

閃存驅動器被視為可移動介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