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藥非那西丁是世界上第一種合成藥物,由美國化學家開發,1887年開始銷售。非那西丁通常與阿司匹林和咖啡因一起被稱為APC藥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之后,非那西丁在美國的使用在20世紀80年代由于與癌癥和其他不良副作...
止痛藥非那西丁是世界上第一種合成藥物,由美國化學家開發,1887年開始銷售。非那西丁通常與阿司匹林和咖啡因一起被稱為APC藥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之后,非那西丁在美國的使用在20世紀80年代由于與癌癥和其他不良副作用有關而停止使用,非那西丁可用于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化學成分C10H13NO2,由Harmon Northrop Morse于1878年首次開發。除了具有止痛特性外,它還被用作退燒藥、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和肋間神經痛的治療,肋間神經痛是一種罕見的引起肋骨周圍神經疼痛的疾病。它是第一批非阿片類止痛藥同時又不具有抗炎作用。

獸藥中使用的非那西丁被證明會在大鼠體內引起腫瘤實驗性實驗室研究。
1983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禁止非那西丁進入美國市場,因為非那西丁被發現具有致癌特性,并且與腎功能衰竭有關。FDA稱,非那西丁單獨被認為是人類致癌物或致癌劑,含有這種藥物的止痛藥混合物是已知的人類致癌物,但幾乎沒有證據表明非那西丁是人類致癌物,因為它通常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

對乙酰氨基酚通常用于治療關節炎。
服用含有非那西丁的藥物的人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貧血和癌癥,而且他們因腎衰竭或泌尿系統疾病而死亡的風險更高。1989年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天服用非那西丁的人患腎病的可能性是不經常使用非那西丁的人的5.1倍,在實驗性的實驗室研究中,它也被用于獸醫學,在老鼠和大鼠身上都能引起良性和惡性腫瘤。

在美國被禁止使用之前,非那西丁通常被用作發燒一些非處方止痛藥制造商用撲熱息痛代替非那西丁,撲熱息痛是一種尚未被證明是致癌物的類似藥物。撲熱息痛也被稱為對乙酰氨基酚。研究表明,對乙酰氨基酚也會對腎臟造成損害,但其副作用不如非那西丁嚴重。

服用含非那西丁藥物的人更容易患高血壓。
非那西丁在某些國家仍然可以作為處方藥使用,特別是在歐洲,它因英國幫派使用它來稀釋可卡因而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這兩種毒品在物理上有著非常相似的地方。

非那西丁有時被用來稀釋可卡因

非那西丁因與腎衰竭有關而于1983年被禁用。

肋間神經痛是一種罕見的引起肋骨周圍疼痛的疾病。

非那西丁以白色結晶粉末的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