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擺是由木頭或金屬制成的相對較長的細桿,末端在圓盤上。在最早的鐘擺時鐘中,圓盤在鐘擺從一邊移到另一邊的過程中使鐘擺的重量減輕。一個擒縱裝置,它將齒輪的運動轉換為鐘擺的擺動,允許能量進入鐘擺以克服摩擦,使其繼續擺...
鐘擺是由木頭或金屬制成的相對較長的細桿,末端在圓盤上。在最早的鐘擺時鐘中,圓盤在鐘擺從一邊移到另一邊的過程中使鐘擺的重量減輕。一個擒縱裝置,它將齒輪的運動轉換為鐘擺的擺動,允許能量進入鐘擺以克服摩擦,使其繼續擺動。后來的鐘擺由彈簧驅動,最后是電池。

伽利略被認為提出了鐘擺作為測量時間工具的概念。
伽利略被認為提出了鐘擺作為測量時間工具的概念時間,早在1582年就研究過它的運動。雖然伽利略為一個鐘擺鐘起草了設計計劃,但在他真正能制造出一個鐘擺鐘之前,他于1642年去世。1656年,荷蘭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是鐘擺鐘發明的功臣。

1921年推出的短時鐘成為天文臺的首選時鐘。
惠更斯最早的鐘擺測量時間的誤差小于每天一分鐘。在后來的模型中,他能夠為了將誤差降低到10秒以下,1721年,喬治·格雷厄姆將誤差降低到每天1秒,從而提高了擺鐘的精度。他通過調整擺桿長度來達到這一目的,這是由溫度變化引起的。
Siegmund-Riefler和W.H.Shortt進一步提高了鐘擺鐘的精度。Riefler的鐘使用了他在1889年完善的一種擒縱機構,現在被廣泛應用于天文觀測臺,每天的精度降到百分之一秒1921年推出的短時鐘,采用雙鐘擺隨動和主控原理,取代了里弗勒的時鐘,成為天文臺的首選時鐘。
石英鐘技術在20世紀20年代被引進,并在隨后的幾十年里成為計時的標準。鐘擺鐘開始呈現出收藏家的地位古董和現代風格的物品。收藏中常見的三種鐘擺是布谷鳥鐘、祖父鐘和壁爐架鐘。布谷鳥鐘和祖父鐘的鐘擺通常每秒擺動兩次,每兩秒鐘擺動一次,1656年,荷蘭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發明了鐘擺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