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數字多功能光盤,許多人用它的首字母縮寫"DVD,"是一種直徑通常為4.7英寸(12厘米)的塑料光盤,它利用光盤表面的微小凹坑來存儲信息。凹坑上覆蓋著一層鋁涂層,這樣一個薄激光就可以讀取信息。它們可以包含4.7到17.0千兆字...
一種數字多功能光盤,許多人用它的首字母縮寫"DVD,"是一種直徑通常為4.7英寸(12厘米)的塑料光盤,它利用光盤表面的微小凹坑來存儲信息。凹坑上覆蓋著一層鋁涂層,這樣一個薄激光就可以讀取信息。它們可以包含4.7到17.0千兆字節的數據。由于其存儲容量大,數字多功能光盤是數據存儲的常用介質,也是存儲和分發視頻(尤其是電影)的常用介質。

可以使用珠寶盒來防止刮傷數字多功能光盤。
數字多功能光盤與光盤或CD非常相似,但可以容納多達26倍的數據。它們依賴于CD所采用的激光技術,但由于DVD播放機使用的激光比CD播放機中的激光要薄得多,存儲數據的凹坑可以小得多。DVD也可以有一個半透明的第一層,允許激光在下面訪問第二層數據,使容量加倍。數字多功能光盤也可以是雙面的,又增加了一倍的存儲容量。

只能讀取DVD ROM,雖然可以使用其他類型的DVD R來寫入信息。
有幾種不同類型的數字多功能光盤,盡管它們都使用相同的基本技術。DVD R允許用戶一次性將信息寫入光盤,而DVD-RAM、DVD-RW,DVD+RW允許用戶多次向光盤寫入信息。DVD-ROM光盤不允許任何寫入操作-只能讀取DVD視頻和DVD音頻光盤也很常見,允許分別分發視頻和音頻內容。
數字多功能光盤格式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流行,一些不同的制造商正在開發同一種技術的變體,但沒有一個行業標準。許多主要的計算機制造商不想陷入不同格式之間的爭斗,拒絕使用這項技術,直到光盤制造商能夠就單一標準達成一致。1995年,這些制造商確實就一個標準達成了一致,今天的數字多功能光盤格式就是這樣的結果。
數字多功能光盤技術在1996年在日本首次發布后不久就在國際市場上流行起來。起初,它的大存儲容量使它在軟件開發人員中很受歡迎,但它作為一種此后,分發視頻的方式緊隨其后。DVD最終超過了VHS磁帶,成為向國內市場分發視頻的主要格式。這主要是由于數字多功能光盤為家庭電影觀眾提供了更好的圖像和聲音質量。大存儲容量允許更多的圖像和聲音包含的信息。
此后,新技術似乎與數字多功能光盤競爭。其中一種是藍光光盤,它使用的激光比DVD技術使用的激光更薄,從而允許更大的數據存儲。這種激光較短的波長使其呈現藍色,而不是DVD激光的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