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印度群島國家海地貧窮的一些原因包括缺乏教育和工作機會。海地通常被認為是西半球最貧窮的國家。雖然少數精英階層的海地人非常富有,但據估計,該國80%的人生活在赤貧中,依賴國際社會糧食援助。腐敗的政府、不衛生的環...
西印度群島國家海地貧窮的一些原因包括缺乏教育和工作機會。海地通常被認為是西半球最貧窮的國家。雖然少數精英階層的海地人非常富有,但據估計,該國80%的人生活在赤貧中,依賴國際社會糧食援助。腐敗的政府、不衛生的環境和土地退化多年來在海地屢見不鮮。2010年1月12日,海地首都太子港被地震摧毀,這加劇了那里的貧困。

教育機會有限既是海地持續貧困的原因也是其后果。
盡管海地的貧困已經存在了近兩個世紀,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這個國家的文化和歷史是相當豐富的。在18世紀法國統治下,海地大約占法國國民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歷史學家有時會說,海地在1804年從法國奴隸制中獨立出來的戰爭中所經歷的破壞,仍然是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當今國家的貧困。

貧窮的生活條件往往會導致貧困。
海地是美洲第一個廢除奴隸制的國家。法國政府盡管如此,海地在承認該國獨立前必須支付1.5億法郎。海地沒有冒著來自包括美國在內的仍有奴隸的國家的貿易封鎖的風險,最終于1947年全額支付了賠償金。這筆賠償金連同與許多國家的貿易關系停滯不前,使海地負債累累,經濟嚴重受損

政治賄賂和腐敗經常被認為是貧窮國家貧窮的主要原因。
革命結束后,海地人民選擇放開土地所有權,而不是回到法國經營的糖業種植體系。雖然小農不再是奴隸,現在可以單獨擁有土地,但由于經營效率低下,小農的掙錢能力降低了。一些專家認為,這種個人主義的態度一直持續到今天,這可能是在鼓勵海地的貧困繼續下去。
多年來,腐敗的政權以暴力統治,并使許多海地人陷入進一步的貧困。弗朗索瓦"爸爸醫生"和他的兒子讓-克洛德"嬰兒醫生"杜瓦利埃從1957年到1986年統治海地,據估計已經殺害了30000名海地人,經濟受到壓制,并可能導致許多受過教育的專業人士離開海地。迪阿利埃夫婦及其繼任者讓·貝特朗·阿里斯蒂德可能使海地政治和經濟極不穩定,國際投資基本上無法獲得。2006年,一支聯合國部隊被派往海地維持秩序,盡管販毒、暴力犯罪和日益加深的貧困仍然存在。
海地工人平均每月收入不到70美元,大多數人每天的生活費相當于1美元或2美元。海地的預期壽命為52歲,大約10%的出生嬰兒在4歲之前死亡。全國一半以上的人口是文盲,而熟練勞動力往往稀缺。基礎設施,如道路、技術和能源,是維持經濟發展所必需的,大多數海地人可能得不到干凈的飲用水、衛生設施和電力據估計,只有百分之十三的海地人能得到安全的水源,而且只有百分之十三的海地人能得到安全的水源,而且只有百分之八的海地人能得到安全的水源,海地只有三個小的火力發電廠,沒有煉油廠,因此必須依靠進口石油。
森林、珊瑚礁和土地退化也可能加劇海地的貧困。海地的主要能源來源是砍伐樹木,使木材燃燒,導致森林被砍伐。樹木被毀,土壤被嚴重侵蝕,泥石流是典型的。一些土壤被沖入海中,破壞了珊瑚礁。被砍伐的土地無法承受頻繁襲擊該國的熱帶風暴。

在海地出生的兒童在4歲之前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