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兩個主要的分支:上座部和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基于一個集體的覺悟觀念,人們互相幫助。上座部佛教被認為是這兩個流派中較古老的一個,更具個人主義色彩——認為每個人都必須自己獲得覺悟。 根據上座部佛教,所有人類痛...
佛教有兩個主要的分支:上座部和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基于一個集體的覺悟觀念,人們互相幫助。上座部佛教被認為是這兩個流派中較古老的一個,更具個人主義色彩——認為每個人都必須自己獲得覺悟。

根據上座部佛教,所有人類痛苦的起因都是嫉妒和憤怒等負面情緒。
上座部佛教認為,上進者或尋求者只能從自己的經驗和調查中獲得精神洞察力,而不是盲目的信仰,也不是來自他人的經驗和調查。然而上座部傳統中的經文也強調聽從智者的建議。因此,它實際上是一個人的經驗和調查的結合,加上明智的忠告,最終會導致精神的成長和覺悟。

上座部佛教是較古老的這兩個學派。
上座部佛教的開悟者必須遵循并實踐佛陀教導的八正道,以實現終極真理。八道包括正確的觀點、正確的愿望、正確的言論、正確的行動、正確的生活,正確的努力,正確的正念和正確的專注。當這條道路被忠實地遵循時,人們相信尋求者會被引導到精神上的覺醒。
在上座部佛教中,所有人類痛苦的起因都是渴望,或者說是"苦行"這種渴望可以表現為許多種玷污,包括憤怒、惡意、貪婪、嫉妒、仇恨、自負、恐懼、執迷、肉欲、復仇、惱怒、沮喪和焦慮。上座部佛教認為,欲望不僅傷害個人,但是,同胞們也一樣。
為了使自己從痛苦中解脫出來,獲得覺悟,修行者必須冥想。這是實現精神覺醒的最好也是唯一有效的方法。只有在冥想中,才能調查和理解這些不潔,并以這種方式消除。最終,冥想者會來為了實現覺悟和涅盤,上座部佛教的終極目標。
涅盤是指一種完美的幸福狀態,伴隨著從出生、疾病和,衰老和死亡。每個人都有責任實現他或她自己的啟蒙和解放。
上座部佛教目前在世界各地,包括斯里蘭卡、柬埔寨、老撾、緬甸和泰國。在中國、越南和孟加拉國的部分地區,也有一些少數民族信奉上座部佛教。今天已經結束了全世界有一億追隨者,近幾十年來,它也吸引了西方的追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