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身份交換是基于Internet的通用身份識別(ID)系統的中心,有時也稱為Identity 2.0。這個想法的中心是在Internet上為各種不同的站點使用普遍認可的登錄信息。在許多方面,數字身份交換的想法是讓互聯網更像真實世界,在這個...
數字身份交換是基于Internet的通用身份識別(ID)系統的中心,有時也稱為Identity 2.0。這個想法的中心是在Internet上為各種不同的站點使用普遍認可的登錄信息。在許多方面,數字身份交換的想法是讓互聯網更像真實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只有一張身份證,比如駕照或護照,幾乎在任何一個人可能去的地方都可以接受的身份識別。這種想法在互聯網隱私團體的贊揚和蔑視之間交替出現。在大多數當前的網絡登錄情況下,手持電腦的人,用戶在站點上創建帳戶。該站點獨立于其他站點跟蹤此人的登錄信息。同一個人可以使用相同的信息在不同的站點上創建帳戶,但由于兩個站點沒有連接,因此信息保持獨立。同一用戶還可以在使用不同憑據的原始站點。這將允許用戶在同一個位置使用多個平臺進行活動。使用數字身份交換系統,用戶的登錄信息將保留在中心位置,而這個位置將允許一個人登錄到不同的網站,而不是網站檢查其內部記錄尋找帳戶,而是查詢一個中央數據庫。如果該站點適合用戶,中央數據庫會將信息傳送到網站上。用戶不必設計個人資料或登錄;它已經在中央記錄中了。數字身份交換已經并入OpenID系統。OpenID的工作原理與原始系統相同,盡管它目前使用大公司作為驗證而不是中央服務器像Facebook、Google或PayPal這樣的網站允許用戶使用自己的網站登錄到專門配備的第三方頁面,第三方網站認可大公司登錄的有效性,并允許其登錄,而不是專門針對其網站的登錄。互聯網隱私團體對數字身份交換系統的有效性存在分歧。一方面,一個人將不再需要在互聯網上傳播個人信息。這將減少通過欺騙網站或安全性差竊取身份的數量。此外,如果一個人開始表現出奇怪的網絡行為,這個系統可以像信用卡公司對失竊的信用卡那樣關閉他們。這種隱私和安全性的提高是有代價的。無論用戶是否希望存儲信息,中央數據庫都會記錄用戶的網絡登錄記錄。這個數據庫還將跟蹤互聯網活動,最后,任何試圖破壞中央數據庫安全性的行為都將允許使用憑證訪問任何參與網站,而不是單一的黑客網站或密碼
-
發表于 2020-08-07 21:22
- 閱讀 ( 874 )
- 分類:電腦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