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動作電位的階段可以歸納為五個階段,前兩個階段是上升階段和超調階段,后三個階段是下降階段、不足階段和恢復階段。一些來源,無論是生理學家還是教科書,在列舉動作電位的各個階段時,有時包括上升階段之前的初始靜息期,可...
通常,動作電位的階段可以歸納為五個階段,前兩個階段是上升階段和超調階段,后三個階段是下降階段、不足階段和恢復階段。一些來源,無論是生理學家還是教科書,在列舉動作電位的各個階段時,有時包括上升階段之前的初始靜息期,可能是為了說明動作電位開始前神經元的狀態。

神經元形狀像樹,頂端有細胞體,樹突呈樹枝狀延伸動作電位是一種發生在神經元之間的事件,目的是為了把信息從大腦傳送到身體的不同部位,不管是出于自愿還是非自愿,動作電位可以描述為神經元細胞體內產生的短電脈沖,這些脈沖是由鉀離子和鈉離子進出細胞體時正負離子交換引起的,交換產生的"火花"沿著軸突或神經元的干狀部分傳播,在許多情況下,當大腦需要"發送"許多信息時,動作電位會出現在一個叫做"尖峰序列"的序列中通常含有帶正電荷的鉀離子(+K),而鈉離子(+Na)也帶正電荷,位于神經元的外圍神經元通常含有帶正電的鉀離子(+K),而鈉離子(+Na)也帶正電荷,位于神經元的外圍。在靜息期,神經元是不活躍的,含有-7毫伏的"電位"。這種負電荷是由神經元的鈉鉀泵維持的,該泵將兩個+K離子帶入,同時將三個+Na離子帶出細胞膜。當大腦"發送"一個信息時,大量的+Na離子進入神經元,動作電位的上升和超調階段在這些階段,神經元經歷"去極化"后,由于+Na離子的進入而帶正電,當其正電荷超過0 mV時,神經元進入過沖階段,神經元帶的正電荷越多,更多的鈉通道開始打開,更多的+Na離子涌入,使鉀鈉泵更難將離子帶出。為了釋放正離子,鉀通道會在鈉離子通道關閉后立即打開,并發生動作電位的下降和欠沖階段。在這些階段,神經元經歷"復極化"并帶更多的負電荷,以至于在欠沖階段電荷會達到-70毫伏以下,也就是所謂的"超極化"。當鉀和鈉通道都關閉后,鈉鉀泵在引入+K離子和執行+Na離子方面更為有效,在最后的恢復階段,神經元恢復到-7mv的正常狀態,直到動作電位再次出現很有趣的是,所有這些階段的動作電位都發生在兩毫秒之內。

神經元內的短電脈沖產生動作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