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假設是一種理論,認為學習一門新語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通過個人和直接的互動。這一理論專門應用于外語或第二語言的習得。這一理論通常歸因于邁克爾·龍教授在他寫的一篇題為“角色”的論文時互動假說是一種理論,認...
交互假設是一種理論,認為學習一門新語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通過個人和直接的互動。這一理論專門應用于外語或第二語言的習得。這一理論通常歸因于邁克爾·龍教授在他寫的一篇題為“角色”的論文時互動假說是一種理論,認為學習一門新語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通過個人和直接的互動通過相互作用假說,龍教授整合并調和了關于第二語言習得的兩個假說:輸入假說和輸出假說。輸入假說指出,語言學習者只需要通過閱讀、聽對話、語法和詞匯課等形式獲得“輸入”另一方面,強調了練習和說話對保持和記憶語言的重要性,互動假說將“輸入”和“輸出”結合起來,認為互動不僅是學習者學習語言的一種手段,也是學習者實踐所學知識的一種方式在各種類型的互動中,對話可能是互動假說中最為強調的,這一觀點很可能來自伊夫林·哈奇教授1978年提出的“話語方法”,論文強調了持續的溝通和互動對二語習得的重要性。互動假設承認,在對話過程中,有些情況下參與者不理解對方所說的話,但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學習變得更加有效。理論將這種情況稱為“協商”,即參與者在互動過程中試圖理解和修復錯誤的溝通談判中的一步就是互動本身,當雙方都開始進行對話時。第二步,即“負反饋”,發生在參與者不理解某個單詞時,有時會出現在非言語行為中,比如眉頭的皺紋處。在某些情況下,另一個參與者可以通過說“對不起”來要求澄清?或者“你能再說一遍嗎?”?“被誤解的參與者努力讓另一個參與者理解的過程稱為“修改輸出”。參與者可以解釋或舉例說明該詞的含義,直到另一個參與者以他已經理解的肯定方式作出回應交互假設認為第二語言學習者和母語者之間的互動,因此學習者可以在最真實的環境中學習語言通過這種方式,學習者不僅可以學習語言,還可以學習單詞的細微差別和其他非語言線索。英語國家的許多大學都有英語課程和課程,為許多出國學習英語的外國學生開設了注重個人互動的英語課程
-
發表于 2020-08-29 02:41
- 閱讀 ( 5053 )
- 分類:社會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