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科斯·卡贊扎基斯是1885年出生于克里特島的劇作家和小說家。他有生之年目睹了兩次世界大戰在他深愛的歐洲上演,他的作品成為了他哲學的模板。他稱寫作為政治變革的"戰場"尼科斯·卡贊扎基斯從存在主義哲學家弗里德里...
尼科斯·卡贊扎基斯是1885年出生于克里特島的劇作家和小說家。他有生之年目睹了兩次世界大戰在他深愛的歐洲上演,他的作品成為了他哲學的模板。他稱寫作為政治變革的"戰場"尼科斯·卡贊扎基斯從存在主義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那里獲得了很多靈感,他的小說《希臘的佐爾巴》(Zorba the Greek)最為英語讀者所熟知,事實上,《基督的最后誘惑》一書的出版一直被忽視,直到1988年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制作了一個電影版本。這部電影引發了一場關于耶穌被描繪成一個相當普通人的批評風暴,陷入了一場信仰與否認的存在主義斗爭中。這部電影不僅暗示了耶穌和抹大拉的瑪麗之間的性關系。這部電影在大多數希臘影院被禁,羅馬教廷對此予以譴責尼科斯·卡贊特扎基斯以寫一部關于耶穌基督的小說而聞名。這部電影的譴責可能導致了比預期更高的票房回報。這進一步激起了對這位作家很感興趣,這本書的銷量比任何其他哈薩克族小說都要高基督的斗爭是卡贊扎克人的斗爭,他從存在主義哲學家尼采和佛教哲學中汲取了很多靈感,盡管他自稱無神論者,但他不斷地探索基督的思想,甚至在修道院里花時間試圖理解人與神的關系卡贊扎基斯曾一度是蘇聯獨裁者列寧的朋友,盡管他信奉共產主義的大部分思想,但他無法將其與他個人的宗教哲學相調和。他的書可以看作是一種嘗試一個新的理論,既包含了社會主義,又加入了佛教和基督教的元素,特別是哈薩克孜的佛教思想使他受到了垮掉作家的贊賞,以及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花童們。他想要一種遠離物質主義的生活,他提倡個人自由,這樣人們就可以找到自己的道路了。卡贊扎基斯在追求成功的公共服務事業的同時寫道。他出生于農民,但他早年對教育的執著促使他離開農場去認真學習,他擁有相當于雅典大學學士學位的學位,還學了四年的法律,但他并不想從事法律工作20世紀頭十年,卡贊扎基斯到巴黎法國學院學習哲學,學習后,他游歷了俄羅斯、中國、西班牙和英國回國后,他開始從事社會工作,并于1919年成為希臘公共福利部部長。后來他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任職,二戰后成為希臘政府的部長。Kazantzakis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說《蛇與莉莉》于1906年出版。他的其他最杰出的作品是1938年出版的《奧德賽》的續集,并在1950年代被翻譯成英文;1946年出版的希臘文《佐爾巴》,1952年翻譯成英文;1953年出版的《神人》,1962年,他以小說《圣弗朗西斯》的英文譯本出版。他還將許多經典作品翻譯成希臘文。閱讀《卡贊札其》是一項挑戰,即使對那些受過文學或哲學研究訓練的人來說也是一項挑戰尤其困難。大多數人認為《佐爾巴》和《圣弗朗西斯》是他最平易近人的作品。
Zorba尤其是對Kazantzakis的生活方式的研究。這本書在20世紀60年代被拍成一部受歡迎的電影,由安東尼·奎恩擔任主角1954年,卡贊茨基險些讓加繆獲得諾貝爾獎。據報道,加繆曾說,卡贊扎基斯比加繆更應該獲得諾貝爾獎。卡贊扎基斯的妻子在她丈夫的傳記中寫道,他總是帶著但丁的《神靈》一書旅行他1957年去世時,就在他的床邊,墓碑上寫著:"我什么都不希望,我什么都不怕,我自由了"

尼科斯·卡贊扎基斯曾是蘇聯獨裁者弗拉基米爾·列寧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