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號協奏曲在巴洛克時期首次被作曲家使用,如小號協奏曲最早出現在巴洛克時期,由作曲家喬治弗里德里希·漢德爾(Georg Friedrich Handel)創作,朱塞佩·托雷利(Giuseppe Torelli)和喬治·菲利普·泰勒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巴洛克時期的小號演奏范圍比后期更為有限,但韓德爾的小號協奏曲多年來一直是小號演奏者的曲目之一。泰勒曼也在器樂合奏的背景下使用小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小號協奏曲由一個完整的管弦樂隊伴奏古典時期小號協奏曲中最著名的例子是約瑟夫·海頓于1796年創作的協奏曲,這部作品具有開創性,因為它是為小號演奏家安東·韋丁格寫的,他發明了一排閥門,使小號能夠以較低的音域演奏一系列的半音音階,這大大擴展了小號作為獨奏樂器的可能性,海頓在這部作品中通過引入半音樂段來突出小號的新可能性。1804年創作的約翰·內波穆克·胡默爾的小號協奏曲是另一部三樂章作品,也展示了樂器的新可能性。這首曲子包括了在舊形式上不可能的調式小號和抒情的第二樂章慶祝小號作為一種多功能獨奏樂器的到來,各種小號協奏曲以不同的風格探索了樂器的不同可能性。瓦恩·霍爾姆博于1948年創作的《小號與管弦樂隊第11號協奏曲》,以一個短促而緩慢的樂章開始,接著是三個樂章,以小號的旋律可能性為特征。1950年創作的小號協奏曲亞歷山大阿魯蒂尤尼安的作品包括反映亞美尼亞和俄羅斯民間音樂風格的旋律段落。作品不分樂章,而是分為五個部分,中間沒有停頓。這首曲子傳入美國后,成為小號劇目的重要組成部分。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