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于東南亞國家婆羅洲、馬來西亞和蘇門答臘的內陸水域,有些人還把虎刺稱為蘇門答臘倒鉤。虎刺的學名為Puntius anchisporus,因為它是鰩鰭魚的一個屬。鰩鰭有一個獨特的結構,由多骨刺上的皮膚構成。虎刺和所有其他的朋提烏斯屬都是小魚科的成員倒鉤魚是淡水魚,喜歡溫暖和微酸性的水。在自然界中,這種魚生活在清澈的淺水中,分布在從溪流到沼澤湖泊的區域。那些被養在水池里的魚喜歡在開闊的空間里與大量的真的或人造的植物一起游泳。壽命長達6年,虎刺的性成熟期大約在它們出生后的6周或7周左右。雌性通常一次產卵約200至300個,但已知最多可釋放500個。虎刺是雜食性的,如果不與它們分開,它們會吃掉自己的卵。存活的卵通常在36小時內孵化出來。在野外,虎刺的長度通常不超過7厘米,寬度不超過3英寸。這種魚的身體特征包括橫貫身體的四條垂直的黑色條紋或條紋。此外,人們還可以通過其紅色或橙色的鰭和鼻子來識別虎刺。在圈養時,老虎的倒鉤通常達不到它的全尺寸水族館的愛好者們繼續購買這種魚,不是因為它的大小,而是因為選擇性繁殖所提供的受歡迎的顏色變化。最受歡迎的顏色變形虎刺包括綠色、金色和白化病品種。黑色、紅色和許多其他顏色也可供選擇。各種顏色使一些人提到了這種魚作為裝飾性的或裝飾性的。在水族館里,如果把虎刺分成一小群養在一起,它可能會表現出對其他魚類的攻擊性行為,老虎的倒鉤互相追逐,對彼此和魚缸中的其他魚類攻擊性較小。不建議將虎刺放在與安靜且行動緩慢的魚類一起的水族館中。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