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市面上有哪些比較好的軟件測評公司? 求幾個南昌的各種軟件開發公司?

    目前做軟件測評或者測試外包也是一大流行趨勢,選擇一家好的軟件測評公司能幫助企業方解決很多問題。在選擇好的軟件測評公司時肯定要考慮非常多的因素,比如測試機構資質,...

    ·······································································

    市面上有哪些比較好的軟件測評公司?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目前做軟件測評或者測試外包也是一大流行趨勢,選擇一家好的軟件測評公司能幫助企業方解決很多問題。在選擇好的軟件測評公司時肯定要考慮非常多的因素,比如測試機構資質,測試環境等。畢竟市面上做軟件測試的機構有很多,有的測試機構成立時間比較短,有的測試機構技術能力還有待考量,所以要在眾多測試機構中挑選出適合自己業務的,還是有一定難度。可以從以下兩點進行考慮:

    1、測試機構資質;在選擇第三方測試機構時,一般選擇具備CMA和CNAS雙重測試資質的機構,比如卓碼軟件測評,具備雙重資質的機構一般說明技術能力受到了認可。

    2、測試機構技術水平及團隊經驗;選擇測試公司的另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對測試團隊經驗的考察,測試人員技術能力及團隊協作完成項目的能力決定了工作的效率,所以盡量選擇經驗豐富的測試團隊。

    更多軟件測評資訊可關注:2020軟件測試內容

    ···································^^····································


    這幾天買了 Kindle 再重讀 Joel on Software。Joel 很喜歡用 Big Mac 和餐飲業來類比軟件開發。所以我突然覺得這是一個很貼切的比喻。

    結論就是,如果你真的非常非常非常喜歡在一個餐廳工作,廚師這個角色是你唯一要追求的。

    你想做很好的老闆?那麼你祇是碰巧在一個餐廳。你可以向任何領域投資。你想做很好的 waiter?真正尊貴的客人都是由廚師接待。你想做美食家?你應該屬於媒體而不是這個餐廳。我們不要求每個人都成為廚師,但是只有一個角色屬於餐廳。

    以下是原來的答案:

    贏得一場戰爭,每個人都很重要。只是,讀讀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的開篇你就有答案。

    看到 @陳甫鸼 的答案,不能不說一些。甫鸼的技術水平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如果因為測試隊伍中有這樣的人才,就認為測試和開發是同一個境地,那就錯了。

    在一場戰爭中,特別是現代戰爭中,有無數的人員支持戰斗人員和指揮鏈上的指揮人員。沒有這些支持人員,戰斗人員和指揮人員就是瞎子,聾子。但是,即使有人把這些支持人員做到最好,一個沒有戰斗指揮人員的軍隊就等于零。雖然在雙方的戰斗指揮人員旗鼓相當的情況下,支持人員的優劣可以決定勝負,但是另一方面,戰爭是千變萬化的,在某些極端時刻,戰斗指揮人員甚至可以分出一部分精力來執行支持人員的功能,甚至在局部短時間可以放棄支持。而支持人員一刻離開戰斗指揮人員,他的功能就是零。

    好,我們可以說這兩者各有分工,他們的技能完全不同,他們的角色都不可或缺。但是作為一個把軍事作為最高追求而不是勉強靠服役獲取福利的人,你選擇哪種角色?作為一個資源有限的團體,你會先照顧哪種角色?我們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就用有人提出的造炸彈和拆炸彈的比喻,如果你只能招一個人,你會招哪個(造炸彈的起碼可以當半個拆炸彈的,因為這是他的工作本質決定的)。如果你非要說拆炸彈的也會造炸彈,我只能說你給他的 title 錯了(因為這不是他的工作本質決定的,而是他的興趣決定的,@陳甫鸼 的興趣十分廣泛)。

    在這個軟件工業里,只有開發者旗鼓相當的公司,才能拼測試。而實際上,開發者的生產力可能會相差到十幾倍。

    ···································^^····································


    天吶,這都2020年了,怎么還會有這么落后的思想啊?

    說再多的廢話都沒用,直接還是來一些數據比較靠譜。

    下面是BOSS直聘的測試開發工程師的招聘薪資。

    再來看看招聘的技術要求:

    哪里說要比開發技術要求少了?而且要想做到這個崗位上,還必須要做過開發呢!

    所以題主,包括各位網友,不要再被什么測試不需要技術這樣的話坑了!

    這句話就類似于以前說的:上大學有啥用?本科學歷有啥用?

    現在有學歷的,找個對口的工作都難,更何況沒學歷的呢?

    那些說沒學歷也有工作的,你有人家的家庭背景么?你有人家的顏值么?你有人家的天賦么?如果沒有,還是認真好好讀書!

    這里也一樣,說測試不需要技術的,就是不會測試的,不了解一個行業的發展前景和從業要求,一個啥也不了解的人,說測試不需要技術?多么可笑啊?

    至于說女孩子作什么更好?請看下面這個回答:

    女孩子做實施,測試,還是開發?女生學軟件測試,容易嗎,這個工作會不會壓力很大?大四女生,軟件測試崗,對測試也不太了解,編碼能力也不行。不知道未來該如何規劃,如何系統性學習測試呢?

    ···································^^····································


    不能說哪一個要求更高,或者哪一個更好。只能說軟件測試的入行門檻相對于軟件開發要低一些,但并不是指軟件測試的要求就比開發低。就好比,你能說教語文的就比教數學的要求低么?

    軟件測試剛在國內發展時,大多數從業人員是做一些基礎的功能性測試執行工作,這讓很多外行人都誤以為軟件測試就是點點點。但隨著互聯網行業的發展,用戶對產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未來單純只是做功能性軟件測試的人不再滿足于企業的招聘要求,而懂得一定開發知識的綜合性技術人才才是發展趨勢。

    今年,很多研發企業中測試工程師的職能已經開始慢慢轉移到開發工程師身上,并且由項目經理做引導,使兩個開發團隊去測試對方團隊開發的軟件。這樣就能夠有效的避免思維誤區,同時也能增強軟件開發工程師的溝通協調、風險意識、挖掘需求、分析總結等能力。

    這兩年的自動化測試比重明顯增加,一些簡單的極限操作測試將會由接口程序來完成,比如測試軟件圖片從重復加載多少次會造成軟件卡頓、游戲軟件里撞墻多少次竟然能夠穿墻,這些簡單無聊的測試以前會耗費測試人員大量的時間,并且可能花了大量時間后也無法測試到真正問題的原因。但如果使用接口程序來解決,就可以大量的節省測試時間以及測試的全面性,這樣的效率對于手工測試而言,是完全無法達到的。

    未來3-5年內,一些低端的測試人員會被行業所淘汰。軟件的性能測試、需求測試等方面的需求仍然無比巨大,因為這些需要主觀分析總結,用經驗和邏輯分析得出的問題,是算法無法實現無法取代的,正如AI永遠取代不了程序員一樣。

    簡單的測試技術已成為軟件開發工程師的必備技能,開發人員將自己打造成復合型人才,具備綜合技能與專精技能;而軟件測試也將慢慢發展為測試開發型復合人才,只有真正有能力的程序員,才能與行業同行,不被市場所淘汰。

    現在一些新手,包括很多IT從業者,都可能對軟件測試有一些偏見或者誤解。大體總結如下(包括你聽說或者認為的軟件測試員要求比軟件開發員低),希望對大家認識軟件測試有所幫助。

    1) 測試人員不需要了解軟件開發的知識

    這個很要命的,我們談到軟件測試人員未來的發展方向大致有:自動化測試,性能測試,測試管理,項目經理。這其中自動化測試和性能測試包括項目管理,都會要求對軟件開發有深入的理解,如何能設計一個好的自動化框架,好的性能測試用例,如何管理一個開發團隊,這都需要我們在軟件開發方面有所掌握。不單要掌握,而且要精通,此其一。

    其二,如果不了解開發知識,測試人員很容易被開發人員牽著鼻子走,因為開發人員隨便一忽悠,你如果不了解個中奧妙,你一個字也說不上來。(以前我們討論Cookie和Session,由于GoAhead不支持Session,只能用Cookie來控制,差點別開發人員忽悠了。)

    2) 測試很簡單

    如果你這么想,那么請別去做測試,如果你做了,你也做不長久。以前面試一位小伙子,做了3年測試,問他測試都怎么做的?答不上來,原來他測的都是很簡單的小軟件,根本就沒有系統地去學習過測試,無語。

    3) 測試就是為了找到Bug

    很多人最初都是這樣的看法,千萬要小心。如果你只是為了找到Bug,那么Bug會成天纏著你。

    4) 測試人員和開發人員從來都是死對頭

    我以前發起過一個倡議,我們討論的時候不要用他們(開發人員)和我們(測試人員),而是統一用咱們(開發人員和測試人員本來就是一起的)。如果測試人員能與開發人員成為朋友,你會發現,生活是多么美好。

    5) 自動化測試太難

    有的人一進公司就想做自動化,覺得它有難度,有挑戰。我說你如果做不好手工測試,你同樣做不好自動化,手工測試才是基礎。而另外還有一部分人一說到自動化便望而生畏,認為這個東西太難了,不想碰(特別是很多女生,就有這個心理)。其實大可不必這樣想,自動化測試工具它只是一個工具而已,它跟Word這樣的工具沒有任何區別。

    6) 手工測試太沒挑戰

    什么都不說了,能把它做好的人沒幾個。

    7) 大量的重復性的工作很乏味

    于是大家學得測試這份工作不好玩兒,特別一些男生,特別一些開發人員,從來都瞧不起做測試的,覺得這玩意兒太沒勁。我想說的是,要掌握方法,要學會創新,任何東西都有它的特點,你如果總覺得成天在做重復性的工作,那么請靜下心來想想,怎么能讓它不重復(事情本身是死的,人是活的)。

    8) 白盒測試是開發人員干的事

    一個合格的測試人員必須掌握白盒測試,理解其中的原理。不管什么樣的測試,都必須要有測試人員的思維才能做好。

    9) 女生適合做測試

    不管適合不適合吧,反正我以前所在的公司有5個Team Leader,3個Test Manager,其中只有兩個是男生(加上我),這是現實。但是做自動化測試的,全是4個男生,這也是現實。不太想加以評論。只想說,女生未必適合做測試,男生同樣能把測試做好,且做得更加專業。

    10) 測試就是給開發擦屁股的

    如果這樣想,那么請每天多準備些手紙。測試人員永遠要站在客戶的角度來想問題,很顯然,客戶是從來不會給誰擦屁股的,相反,是客戶在驅動著軟件的進展與成型。測試人員就應該扮演這樣的角色,在大部分時候,要驅動開發人員完成軟件的功能,驅動他們做改變。

    11) 我做開發可能不行,做測試吧

    這個觀點特別適應于應屆畢業生,在以前面試的過程中,有一部分人就是覺得我代碼寫不好,所以入行做測試,還有一部分人稍微明白一點的,是覺得自己在開發方面沒什么優勢,主動給自己定位做測試工作。其實測試要掌握的技能遠比開發多得多,至少面要廣得多,要做一個好的測試人員,遠比做一個開發人員難得多。

    12) 功能性測試掩蓋了可用性測試的必要

    測試人員甚至我們的設計人員,開發人員都不太注重可用性(usability)方面的設計和測試。

    我們往往只在意功能性或者性能方面的測試,而忽略了用戶體驗,即使談不上用戶體驗,哪怕是方便使用也行,這些方面往往從軟件需求,設計一開始就沒怎么考慮。到后來,用戶使用的時候便是邊用邊罵娘。(我常舉的例子是,咱們買手機的時候,手機功能一切正常,但偏偏蓋子上有條劃痕,我相信大家都會要求重新換一臺,就這意思。)

    以上觀點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希望大家在進入軟件測試這一行以前,能對測試有一個更深入的認識。

    接下來,我們來重點聊聊很多IT新人比較關心的一個話題:軟件開發和軟件測試,該從事哪個方向?

    我一直認為,在開發領域,強哥的測試技術非常扎實,在測試領域,強哥的開發能力實在牛逼。如果我天天糾結到底是開發好還是測試好,還活不活了?

    我們先來談談技術追求這個事情,就像強哥學院的Logo一樣,“工匠精神”這個詞,自從被羅胖提出來以后,現在全民都在提,這不是什么壞事。至少,讓浮躁的人們知道了,“工匠”其實是最受人尊敬的,也是最有尊嚴的一個群體,就像現在丈母娘都越來越喜歡IT宅男一樣的道理(錢多,事兒少,脾氣好,俗稱“經濟適用男”)。所以,偶你還在糾結做開發還是做測試,證明你其實是沒有技術追求的,這一點你不一定會承認,但是身體是誠實的。

    為什么這么說,其實道理很簡單,我們來設想這樣一個場景:如果你是一個爺們兒,突然在你的生命中出現了一個美麗的姑娘,你會怎么辦?

    你會糾結嗎?

    你糾結什么?

    假設正常情況下,你不糾結。

    為什么呢?

    因為你內心很篤定,就是她了,你一定不會跑來問強哥的。我們選擇職業,道理也是差不多的,人為什么會糾結,只是因為不夠堅定而已。就像到底學Java好還是學Python好這樣的問題,每天充斥著QQ群或者交流論壇中。現實的情況是,測試也好,開發也罷,如果你不去執著于對技術的追求,你相信我,你一樣都干不好,建議你也別干這行了。就像很多人之所有選擇測試,是因為害怕編程,基本上來說,不懂編程,要想在測試技術領域有所作為,很難,30歲以后轉行的不少,中年危機更甚。

    人性就是這樣,這山望著那山高,老婆總是別人的好,那個優秀的孩子總是別人家的,或者經常聽到一些自我催眠的話,哥的人生哥作主,等等言論。我們不談對錯,只談現象。強哥接觸的人,特別是學生,各種風格,各種性格,形形色色,當然也有各種奇葩,基本上,我在很多人身上,都能夠感受到一點:很多人總是把希望寄托在一些不切實際的未來,而不是把握當時當下確定的現在。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這些都是人之常情。

    強哥也是熱愛技術,大學一直自學編程,但是,當第一家公司安排我去做測試工作時,我想都沒有想,我要做程序員,還是接受公司的安排,做軟件測試。因為原因很簡單,我只想搞技術,我必須要進入IT這個行業,特別是當年我還是一個小菜鳥的時候,尤其又是一個統計學的學生。至于IT這個行業未來會怎樣,管它呢,我又掌控不了,我唯一能確定的是,我喜歡這個行業。再退一步,無論我做什么工作,誰都阻擋不了老子寫代碼的熱情。所以,強哥現在仍然保持足夠的代碼量,所以我能寫書,出視頻,寫教材,所以我能在公司里面保持技術的領先地位,即使現在我是一個CEO,很多朋友都勸我作為一個CEO,要做好三件事情:“找人,搞錢,定戰略”。去他媽的三件事,老子就想做好一件事:“用技術去征服世界”。讓技術,成為蝸牛學院的定海神針,建立培訓機構的技術壁壘。為什么我們不能強大到讓人來找我,讓錢主動送上門,這才是格調!

    回到本話題的出發點,學軟件開發還是軟件測試?

    強哥給你的建議就是兩句話。第一句:“做任何你周邊的朋友不敢做的事”。第二句:“做你認為你自己最想做的那件事”,強哥怎么建議你,不重要,朋友怎么建議你,不重要,老師怎么建議你,不重要。當然,如果你仍然無法抉擇,那么你就跟隨強哥吧,把測試和開發,前端和后端,管理和技術,通吃。走向人生巔峰,指日可待。

    這個世界上,為什么成功的人總是少數?

    可能只有1%,強哥來告訴你,因為那99%的人都選擇走大路,走一條容易走的路,只有1%的極少數人,走的人別人從未走過的路,是一條難走的路,他們不成功,天理難容。

    注:本文觀點節選自蝸牛學院資深IT屌絲兼CEO鄧強老師知乎專欄“強哥學堂”,如需轉載請私聊本號獲得授權并注明出處。

    現實地說,我得承認@pansz 的看法很有代表性。我所知的很多公司的看法都是這樣。但這不是我認同的看法。水平差點可以做測試,實際上就是把測試部門當作垃圾收容所。但是實際上說這些話的人,我相信并不理解測試究竟是什么。

    如果我們不打算做深入的分析,其實要駁倒這個所謂的理論只需要一個例子就可以了。很多程序員不是總喜歡用架構來形容程序么?架構這個概念來自建筑行業。可是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建筑需要專門的人負責質量管理的,也就是保證交付建筑的質量滿足需要。我們不會允許建筑公司自己做完工程自己驗收然后直接交付使用的。我們都知道測試本身存在的目的是為了保證軟件的質量滿足需要,那么為什么樂于用架構對比軟件的程序員們卻認為軟件可以不需要測試人員?顯然這是荒謬的。

    當然,我知道這種對比是駁不倒驕傲的程序員們的。我們從數學家那里繼承了高傲的本性,天真地自以為算法就是一切(當然,他們中間的許多人其實多數時間用的算法都不曾超出過大學二年級那一年的課覆蓋的內容),卻不曾真正接受工程師的嚴謹。所以我們還是需要詳細的分析。

    首先,測試是什么?保證產品質量,這個過于模糊的說法說明不了問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數一數測試究竟需要做什么:
    1. 監控產品流程。從時間控制的角度來說,開發新功能和修bug是一個平衡。開發得太快就可能把交付給下一個階段一個問題較多的版本,從而使得后面的問題更難處理。我們如何知曉每個階段軟件質量怎么樣?具體的方法很多,回歸測試,代碼覆蓋、壓力測試等等。但是這些信息誰來收集和分析,怎么分析?能得出什么樣的結論?有多少程序員會自己做這些?
    2. 搭建復雜的應用場景。誰能知道測試一個完整的Active Directory服務器的回歸測試環境需要多少臺域控?我搭建的紀錄是11臺,還不包括中間可能動態加入和刪除的客戶端。其中包含大量故意的毀壞性操作。每一次毀壞之后都必須恢復現場進行下一個測試。有多少程序員構造過這種場景?
    3. 簡化問題報告。當發生用戶報告時,他們最初給出的步驟往往過于簡化或者過于繁瑣,缺乏直指問題所在的步驟描述。很多時候由于步驟不清楚,導致分析過程中存在很多彎路。這個時候需要有一個人來不停地和客戶打交道并定位關鍵步驟。這個步驟總是必須完成的,那么誰來處置?有多少開發人員真正負責處理過這些?

    當然我知道很多程序員們會高傲地昂起頭:這些我們都不需要。只要我保證每個函數是對的,最后的軟件必然是對的,所以只要單元測試就夠了。這種理論我不止聽一個人說起過了,也實在是沒法說清楚。我只能說這些信息是有很多人需要的,既然有人需要,就得有人做。

    我承認,有些情況下我們確實不需要專門測試。這種典型場景實際上有一個很簡單的前提,即軟件本身不包含復雜的應用場景。比如單機軟件,比如單服務器網站。但是這不包括那些本身需要復雜使用場景的軟件,比如Exchange、比如Active Directory。這類包含集群和分布式要求的軟件系統不是一個人花一個小時坐在一臺電腦前試一試就能做好的。

    當然,對于開源軟件來說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可以通過大量的發布讓使用者做小白鼠。但是這不適用于所有的軟件公司。對于一個app,也許崩潰就崩潰了,反正也許無非就是一條微博沒發出去;可對于股票軟件的服務器系統,你敢崩潰下試試看?我不知道在這里侃侃而談水平不行就可以做測試的人,是不是確實長時間負責過此類復雜系統。

    說了這么多,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測試和開發需要的技能有交集,但基本上是兩個要求不同的崗位。開發技術不行去做測試,不等于你能成為一個好測試人員。

    當然,我也得承認一點。現在開發和測試分離的做法其實助長了一個傾向,就是開發部門的一些程序員越來越不關注自己的程序質量,也不關心自己的程序是被如何使用的。我記得當初曾經在CSDN的微軟測試專家群論壇上看過有人如此發言,他說一個產品到發布的那個時候對他來說就是死掉了,他就不再關心了。時間太久,我不記得說這話的人究竟是誰。但是我得說這代表了我認識的一部分程序員的看法。但這不是程序員的錯,也不是分工的錯。該指責的是無能的領導,他們設置測試這個職位就是為了丟垃圾的,而沒有能力把握兩個角色的關系改進產品。這種無能的另一種傾向就是雇用大量的測試人員,以為用人去堆就能堆出好產品。他們忘記了,測試人員起到的是監控質量變化的作用,而不是提高質量。提高質量的唯一辦法是開發。

    丟包袱能讓人輕裝前進,但是只知道丟包袱是丟不出好產品的。
    ——我,現在。

    最后推薦一篇文章作為注腳:aqee.net/on-testers-and

    === 對@馮東 老哥增補回答的回應 ===
    從我的經驗上看,我承認測試人員對編碼和算法的要求可以比開發低一些(現實告訴我,我這種成天直接給開發扔fix的測試即便在微軟不是多數派),但我強調的是對編碼能力的要求較低,不表示開發人員可以自動成為一個合格的測試。就像隨便拉一個戰斗部隊的人讓他去負責炊事班,他不可能自動地做得很好一樣。

    測試這個崗位有測試的能力要求,它和開發的主要差異是在于分析和統計的能力。測試的基本能力是能夠嚴格地按步驟執行測試,這個確實是很容易入門的。但好的測試要求的絕對不僅僅是這個。當一個人在測試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他/她就必須開始注意很多流程上的分析工作。我說的流程不是很多人想像的一個老板坐在那里要求手下人做事之前必須做這個做那個,而是對整個開發周期里質量變化趨勢的把握,以及如何用合理的技術手段支持這種趨勢的分析(比如回歸,比如fuzzing,比如壓力測試)。從這個意義上說,我承認測試本身是一個相對容易向管理轉化的職位。但這本身是可以理解的,就像建筑質量檢查員必須了解建筑學常識,但不需要自己去畫藍圖一樣。反過來,他們需要強化交流和溝通能力以備出問題的時候可以有效地要求開發商承認問題,這不等于誰都能做這些事。

    其實開發在這個位置上也是一樣的。最開始面試的時候,只要是計算機科班出身大學又大學四年不太混事的,寫個排序之類的算法都不是難事。但一個好的開發不是只會這些就夠的。當入行時間長了,開發就必須開始注意領域知識(比如東哥最近剛發布的Adaptive Wide Angle濾鏡)、架構、設計(比如互操作性,微軟已經被人罵了很多年了)等等東西。這些東西都和編碼本身無關,但是成為一個好的開發必須掌握這些。這兩個職位也許開始時能力要求接近,隨著時間的發展則差異會越來越大。但這不是開發部門可以用來鄙視測試部門的理由。

    另一方面,也正是因為有了兩個職位的差異,所以才會有興趣愛好方面的區別。有的人一開始不理解測試這個職位,慢慢地越做越喜歡;有人試了之后還是覺得不符合自己的興趣,所以選擇離開。這都很正常。人各有志,這東西勉強不來。

    所以再次重申,測試不是開發的垃圾桶。不是說編碼技術不行的人就該搞測試去。如果一個人希望把開發作為自己的事業卻能力不足,那么他能做的只能是提高開發技術,而不是靠測試混飯吃。

    當然了,如果確實是想在微軟這樣的公司做開發卻發現暫時能力不足,申請做測試也是一種為自己爭取機會的權宜之計。但是如果這樣則更需端正自己的心態,要是覺得做測試是委屈了自己,那么接下來引發的就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人事問題了。如果剛開始就抱著一個混飯吃的心態,最后到哪里都是混不下去的。

    P.S.:關于我的一些狀態變化的解釋。
    我承認我前一陣子剛剛從測試轉到了開發。雖然在這個背景下為測試說話貌似在打自己的耳光,但確實值得說道說道。我必須得說我轉崗位的理由和@馮東 老兄所說的理由不符。我之前負責的是服務器相關,現在轉到了語音。這兩個部門的差別恰恰滿足我之前分析中提到的一個關鍵差異,即從一個對應用場景和部署要求非常復雜而算法要求相對較低的部門,轉到了一個對部署要求非常簡單而對算法要求很高的部門。平心而論,這個新崗位對測試的要求以及發揮空間其實比原來的部門要低很多。對我來說我兩者都可以做得不差,那么我當然會希望找一個更有挑戰性的職位來試試看。另一方面是作為一個五年的測試,我也希望換一個角度看看自己之前的崗位是什么樣子。對于這個選擇,我多少也是遺憾的。

    所以我換了一個崗位,但是我換崗位的前提是我兩者都能做,而且領導也愿意給我這個機會。這和兩個崗位孰高孰低并無干系。

    ·······································································

    求幾個南昌的各種軟件開發公司?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南昌市贛中模具廠 地址:南昌市華東國際工業博覽城E區21棟11-48號 電話:0791-8488298 手機:13870625192 13907087685 13687911212

    檢舉

    回答完畢,希望對你的提問有幫助,如果滿意請采納o(∩_∩)o...哈哈

    ···································^^····································


    沒有,去深圳找

    ···································^^····································


    很幸運看到你的問題。 但是又很遺憾到現在還沒有人回答你的問題。也可能你現在已經在別的地方找到了答案,那就得恭喜你啦。 可能是你問的問題有些專業了,沒人會。或者別人沒有遇到或者接觸過你的問題,所以幫不了你。建議你去問題的相關論壇去求助,那里的人通常比較多,也比較熱心,可能能快點幫你解決問題。希望我的回答也能夠幫到你!謝謝 祝你好運~! .....................................

    ·······································································

    厚建軟件出席2019媒體融合(南昌)高峰研討會,與南昌臺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8月2日,由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南昌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厚建軟件母公司中科大洋承辦的“2019媒體融合(南昌)高峰研討會”在南昌拉開帷幕,吸引了全國各地百余家廣電媒體蒞臨。厚建軟件作為南昌融媒項目的主要參與者之一,派代表出席此次會議并發表了重要演講。

    研討會通過主題報告、典型案例分享、現場考察等形式,聚焦地市融媒體發展現狀,從機制體制、業務整合、業態創新、理念創新、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等維度把脈地方融媒體新格局,共謀新形勢下區域媒體的融合發展。來自中宣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南昌市委宣傳部、南昌廣電、蘇州廣電的專家領導們作為嘉賓出席了此次會議。

    南昌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萬曉東 致辭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科技委副主任、

    電視藝術家協會媒體融合推進委員會會長 何宗就 致辭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導,中宣部媒體融合專家組成員

    宋建武《中國媒體融合的內在邏輯與解決方案》

    南昌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張金潔

    《地市融媒體在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中的作用》
    在推動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過程中,南昌廣電找好發力點,搞好自身發展的同時,高效賦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在“一市一平臺”搭建的過程中展現“南昌速度”  。中科大洋副總裁王杰中先生帶來題為《業務先行,協作賦能》的精彩演講,深度解析了“四中心兩平臺”的技術架構和業務框架,而厚建軟件的M2O Plus全媒體運營平臺和1024融媒學院,便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M2O Plus全媒體運營平臺打造面向媒體機構、政企單位、社會團體等進行資源聯動、聚合發布的傳播矩陣平臺。此次南昌融媒實現市、縣級媒體平臺聯動新模式,便得益于M2O Plus強大的發布功能。
    1024融媒學院”是全國首家為融媒體中心提供提供全流程運營指導。提供獨立的數據監測、評測報告、運營分析、運營指導等服務;提供線上線下課程培訓;提供“現狀診斷、目標分析、方案編制、駐場帶訊、活動執行、資源投放”等一系列全流程的策劃和執行服務,推動地方媒體運營工作更順利地展開。


    厚建軟件副總裁、1024融媒學院創始人兼首席導師林剛先生帶來了主題為《融合贏天下,運營定未來》的演講。林剛先生先從“老生常談的媒體困境”“融合良藥的藥理”“由淺入深的融合關鍵”三個方面,闡述了傳統媒體需要融合轉型的深層原因。接著提出“平臺化融媒體的3個玩法:“融媒技術的一騎突破”“運營方式的推陳出新”及“合縱連橫,精準復制成功”。最后鼓勵傳統媒體利用既有的優勢尋求突破,并將傳授了“融媒10字秘訣”:“取·舍”、“先·后”、“守·進”、“張·弛”、“虛·實”,給地方媒體運營工作帶來啟發。

    接著,林剛先生和南昌廣電總編輯王慶就區域融合媒體運營問題,現場簽訂了運營服務的戰略合作協議。1024融媒學院將和南昌廣電共建”縣級融媒體中心南昌實訓基地“,今后雙方將在戰略咨詢、人員培訓、宣傳推廣等方面達成合作,并為周邊融媒機構提供各種運營實戰服務。

    最后,林剛先生和王慶女士一起為“1024融媒榜”揭牌。“1024融媒榜”是由1024融媒學院推出近3年的品牌產品“剛剛發榜”升級而來,已發展為集線上評榜、線下盛典為一體的運營服務,相信業內影響力和權威性會更勝從前。

    通過參加本次研討會,厚建軟件近距離了解了地方媒體融合的需求,同時密切了與地方媒體單位之間的交流聯系,為提高今后地方融媒的服務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編輯:王靜

    審核:林剛

    end

    • 媒體更具價值

    • 厚建  ▏媒體產品、技術及運營服務供應商

    • 發表于 2020-11-13 12:15
    • 閱讀 ( 461 )
    • 分類:軟件測評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