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1880年,達爾文在論文《植物運動的本領》中描述了植物生長的“向光性”。以此為開端,科學家們展開了一系列關于植物生長的研究,并于20世紀30年代發現了植物生長激素吲哚乙酸。對生長激素的研究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終于在80年代發明了高效制備動物生長激素(包括人體生長激素)的方法,激素研究從此進入快車道。到上世紀末,人體生長激素已經廣泛用于臨床,除了治療各種疾病,也能促進生長發育和抗衰老。
一、“長高針”助力,業績一直在長高
1995年,加州大學博士,拿過美國生物學最高獎項“克萊文獎”的金磊回到國內,計劃在國內生產促進人體長高的生長激素,也就是俗稱的——長高針。
生物制藥前期投入不小,剛回國的金磊也確實沒什么錢,這時長春國資拋來橄欖枝,由旗下企業長春高新(000661)出錢,金磊出技術,合資成立了金賽藥業生產“賽增”系列激素產品。
國內“長高針”市場原本一直被諾和諾德等外資藥企壟斷,但是金賽抓住水針替代粉劑的機遇,于2005年推出了自己的水針產品。這是一個很高的技術壁壘,把很多競爭者擋在了身后。2014年金賽長效生長激素也研發成功,這個技術壁壘更高,到今天仍然是國內獨一份。與每天一次的粉劑和水針相比,每周注射一次的長效產品是太香了,所以價格也非常美麗:一年20萬上下的花費大概是水針的3倍多,粉劑的近10倍。
作為國內唯一覆蓋粉劑、水針和長效產品的“長高針”廠家,金賽一家獨大。這種技術優勢帶來了超額收益,長春高新的生物制藥業務率毛利長期穩定在90%以上,所以前三季度公司營收增長17.55%,而凈利潤足足增長了82.19%。金賽藥業貢獻了公司64億營收和22.6億凈利潤中的絕大部分,并且仍然保持高速增長。
顯然,長春高新能躋身一線白馬,主要是靠金賽的野蠻生長。一旦金賽的龍頭地位受到威脅,公司就需要拿出B計劃。
二、追趕者兇猛,疫苗充當B計劃
目前在國內能對金賽產生威脅的對手只有安科生物(300009)。安科的“長高針”水針產品已經于去年拿到生產許可,是金賽之外唯一有水針的國內廠家。
目前安科的產品售價略高于金賽,而且水針的產能也不夠,所以暫時沒什么像樣的威脅。但是安科的水針產品有望于今年完成產能爬坡,屆時將追平金賽的產能。產能到位了,銷售就有了穩步放量的基礎,金賽的市場份額受到擠壓不可避免。如果再有第三家企業拿著水針產品入局的話,恐怕價格戰就會開打。
而且,2019年2月1日安科生物董秘在互動平臺上回答投資者提問時稱,安科的長效“長高針”當時已經完成三期臨床試驗,即將進行生產申報。橙哥這個產品很可能今年完成申報,明年上市銷售,這就把戰火燒到金賽的核心地盤了。此前流出的一份調研紀要也顯示,金賽內部已經下調明年增長預期,從35%降到了25%左右。
作為地方國資的綜合持股平臺,長春高新主要有四塊業務。金賽藥業之外,還有疫苗企業百克生物、中成藥制造商華康藥業和搞房開的高新地產。其中,唯一有實力充當B計劃的就是百克生物。但是百克的實力其實也不強,主力產品只有水痘疫苗這一個品種,因此公司準備將百克分拆到科創板單獨上市,籌資搞研發增強實力。目前百克的研產品包括鼻噴流感疫苗、狂犬疫苗凍干劑型、帶狀皰疹疫苗和13價肺炎疫苗等。
百克“分家”意味著,長春高新對金賽的業績依賴將更加嚴重,公司業績發生較大波動的風險在加劇。
三、結語
安科的長效產品仍然存在不確定性(公司沒有發過關于長效產品的任何公告),加之國內生長激素市場潛力仍然巨大,所以長春高新未來若干年內維持相對高的增長是無憂的。但是“長高針”價格戰已經浮現在地平線,百克的生物疫苗能闖出多大名堂也實在是個未知數。長春高新目前整體的業務布局既沒有體現出什么高遠的眼光,也缺乏有成長性的新業務,可以說是“既不怎么高,也看不出什么新”。
或許,這也是金磊博士宣布將于年底減持長春高新的原因所在吧?
注: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星空財富”(ID:xingkongcaifu1)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600148長春一東 600215長春經開 600333長春燃氣 000661長春高新 600189吉林森工 600742一汽四環 000800一汽轎車 太多了
···································^^····································
2015賽季中超,長春亞泰的首發名單: 陣型:4-4-2 門將:29-宋振瑜 后衛:5-伊斯梅洛夫、15-孫捷、23-張笑飛、6-裴帥 中場:7-韓德明、8-杜震宇、17-馬曉磊、32-李光 前鋒:25-阿克斯、9-莫雷羅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事件
公司發布發行股份及可轉換債券購買資產的預案:長春高新發布發行股份及可轉換債券購買資產的預案:該預案提出,長春高新擬向金磊、林殿海發行股份及可轉換債券購買其持有的金賽藥業29.50%股權。標的資產即金賽藥業29.50%股權的交易作價為56.37億元,收購價格相當于2018年公司業績的16.87倍。上市公司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支付交易對價的92.02%,即51.87億元;以發行可轉換債券的方式支付交易對價的7.98%,即4.5億元。
同時,上市公司擬向其他不超過十名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10億元,將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我們的觀點
56億收購金賽藥業少數股東權益,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
收購完成后實際控制人不變,公司管理更加順暢業績增長可期。
本次交易完成前后,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均為超達投資,實際控制人均為長春新區國資委,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均未發生變化,本次交易不會導致上市公司控制權變更。
由于金磊先生持有的金賽藥業281,280股股份(占金賽藥業總股本的0.39%)涉及潛在爭議,為避免該事項對本次交易進度產生影響,金磊先生所持金賽藥業0.50%股權不參與本次交易,本次收購其所持金賽藥業的23.50%股權。
根據方案,金賽藥業29.50%股權的交易作價為56.37億元,其中,金磊擬轉讓金賽藥業的股權比例為23.5%,總對價為44.9億元;林殿海擬轉讓金賽藥業的股權比例為6%,總對價為11.47億元。
本次重組完成后,金賽藥業股權結構更加統一,我們認為隨著重組的完成,金賽藥業的管理效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本次重組對金磊先生、林殿海先生承諾在12個月鎖定期屆滿后,其所持的因本次交易獲得的股份應按33%、33%、34%的比例分三期解除限售。同時,金磊先生和林殿海先生作為業績承諾方,承諾金賽藥業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實現凈利潤分別不低于155,810萬元、194,820萬元、232,030萬元;即2019、2020和2021年度的業績增速分別不低于48%、25%和19%,承諾期累計實現的凈利潤不低于582,660萬元。
我們認為,鎖定期內的三年,金磊先生及林殿海先生與公司利益高度一致,業績承諾有望超額完成,從而推動公司業績實現快速增長。
金賽藥業作為長春高新的核心資產,業績實現快速增長。
近年來,金賽藥業的業績一直維持高速增長。2016-2018年金賽藥業凈利潤分別為4.96億、6.86億、11.32億元,同比增長30%、38%、65%。我們認為其業績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生長激素的快速放量。生長激素快速增長的原因我們認為主要為:1)需求端方面—消費升級帶來生長激素放量,兒科新患數大幅增加,推動了公司的業績增長。隨著分級診療政策的推進生長激素向基層市場下沉,同時處方外流帶來藥店銷售額的增加;2)供應端—公司加大學術推廣力度,市場營銷方面拓展多渠道,提升生長激素的滲透率。新產品的長效生長激素是公司未來銷售推廣的重點產品,在2018年開始貢獻利潤增量。隨著公司進一步的渠道下沉及銷售隊伍的擴張,我們預計生長激素的銷售收入將維持50%以上的快速增長,全年增長可期。
發行股份收購金賽藥業剩余股權,公司業績有望增厚。
按照業績承諾,金賽藥業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實現凈利潤分別不低于155,810萬元、194,820萬元、232,030萬元;即2019、2020和2021年度的業績增速分別不低于48%、25%和19%。
若金賽藥業少數股權2019年實現并表,根據公司給出的業績承諾,我們預測上市公司2019-2021年的備考凈利潤為18.51億、24.60億和29.26,業績增速分別為84%、33%和19% 。我們認為公司業績增長確定性高,增發完成后有業績承諾保障,治理機制逐漸清晰。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
在不考慮金賽藥業股權并表的情況下,我們預計2019-2021年公司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為14.28億元、19.50億元和25.83億元,同比增長41.8%、36.6%和32.5%;對應EPS分別為8.39元、11.46元和15.18元,我們判斷金賽在渠道下沉和新品占比逐漸上升等因素的驅動下能夠保持高速增長,持續為公司貢獻利潤;百克生物在“疫苗事件”之后逐漸恢復國內銷售,同時邁豐生物生產工藝調整完畢,有望走出虧損,為公司貢獻利潤。因此,我們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行業變動風險、產品推廣銷售不達預期。
團隊介紹
東吳醫藥團隊具備一二級投資經驗,擅長把握成長股投資機會,立足產業、深入研究,旨在為投資者提供專業的投資建議!
團隊榮獲2017年水晶球最佳分析師醫藥行業排名第二,公募排名第一。2014-2016年多次榮獲新財富最佳分析師、水晶球最佳行業分析師上榜或入圍等榮譽。
東吳醫藥團隊介紹:
全銘:北京大學藥事管理學碩士、經濟學藥學雙學士,2016年8月入職東吳證券,歷任民生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中國銀河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對醫藥政策、醫療服務、醫藥流通見解獨到。
焦德智:劍橋高分子材料博士,2016年8月至今就職于東吳證券醫藥團隊。具備一級市場并購與二級市場投資方面的經驗,對前沿醫療技術的應用和投資理念理解深刻,3年證券從業經歷。
許汪洋: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碩士、物理學學士,2017年2月就職于東吳證券醫藥團隊。
李穎睿:伊利諾伊理工大學生物學碩士,中國農業科學院農學碩士,2017年2月就職于東吳證券醫藥團隊。
周田:南京大學公共政策學士、耶魯大學衛生政策碩士,2018年2月就職于東吳證券醫藥團隊。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