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南京,甩掉“弱省會”焦慮 高新技術企業申請有哪些條件?

    剛翻過2019年,南京迫不及待公開成績單。 據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2019 年預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 14050 億元、可比價增長 8%,增幅連續 11 個季度保持 8% 及以上。 盡管杭...

    南京,甩掉“弱省會”焦慮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剛翻過2019年,南京迫不及待公開成績單。

    據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2019 年預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 14050 億元、可比價增長 8%,增幅連續 11 個季度保持 8% 及以上。

    盡管杭州、寧波等“萬億俱樂部”城市尚未公布2019年GDP增速,但南京已迫不及待透露,其增速“位居東部地區GDP過萬億元城市和全省首位”,拔得頭籌的喜悅“溢于言表”。

    近兩年,外界對于南京的討論,多集中于“弱省會”、“首位度”、“徽京”等爭議話題,并時常把“后G20前亞運”光環下的杭州拉出來對照一番。對于此次交出一把漂亮“答卷”的南京來說,是否正在迎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

    增速挺住

    回顧去年初定下的2019年預計增長7.5%-8%的目標,南京達到了預期最佳水平。

    與東部萬億級城市相比,南京8%的年增速的確難得。先不提逼近2萬億的蘇州以及體量更大的上海,在一萬億至一萬五千億區間,與南京體量相當的東部城市有杭州、寧波、無錫、青島四座。它們尚未完全公開2019年增速,但從前三季度增速看,與8%有明顯差距。

    數據來源:各市統計局 制圖:城市進化論

    拉遠視野,南京也是這5座城市中近五年唯一保持8%左右較高增速的城市。從2016年開始,無錫、寧波、青島增速一直波動在7%~7.9%區間,至2018年已低于7.5%。

    數據來源:各市統計局 制圖:城市進化論

    而南京最有力的對手杭州增速持續放緩,2015、2016年高于南京,2017年與南京持平,2018年,南京依舊保持8%,杭州則從8.1%放緩至6.7%。這個數據也與二者2019前三季度的表現一致。

    南京和杭州作為蘇、浙兩省省會,常常被拿來相互比較。近年來,杭州首位度和省內輻射帶動能力更顯耀眼。2001年至2018年,南京GDP也一直略低于杭州,2018年排名全國城市第十一位。不過,隨著2019年南京從1.2萬億量級跨越到1.4萬億,也帶來一個猜想,南京能否在2019年超越杭州(杭州2018年GDP1.35萬億),躋身全國城市經濟總量前十?當然,即便不能,杭州也將面對追兵漸進的局面。

    數據來源:Wind 制圖:城市進化論

    再看南京另一個“對手&隊友”蘇州。南京之所以常常被詬病為“弱省會”,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這座地級市中的“戰斗機”。

    與隔壁省會杭州比,南京經濟總量少幾百億,但論地均GDP和人均GDP,南京反而高出一截,2018年人均GDP已達15.3萬元。可以說,不是南京自己太弱,而是隔壁鄰居太強。

    盡管經濟總量要追上蘇州短期來看很難實現,但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南京五年來首次縮小與蘇州的GDP差距。2015年,雙方差距為4890億元,到2018持續擴大至5780億元,而2019年這一數字縮小為5250億元左右。實際上,這也是十年來南京二度拉近雙方距離。未來能否繼續“咬住”,還是個未知數。

    數據來源:Wind 制圖:城市進化論

    “唯一選擇”

    能取得這樣的表現,南京是如何做到的?

    今年元旦過后開工第一天,南京就拿出大動作,召開“2020年南京創新名城建設推進大會”,匯聚近3000人參會。當地報道稱,“規模之大、規格之高,史無前例”。

    會上宣布,正式成立南京市委創新委員會,擔當本市優化科技創新治理體制機制、推進創新發展的“尖刀連”;同時發布支持創新發展新一輪政策。

    類似動作其實并非今年才有。從2018年開始,南京連續三年新年“第一會”主題均聚焦創新名城建設,每年發布的“創新一號文”也逐步升級。

    2018年:《關于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

    2019年:《關于深化創新名城建設提升創新首位度的若干政策措施》

    2020年:《關于進一步深化創新名城建設加快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的若干政策措施》

    2018年初,南京舉行創新名城建設動員大會,正式按下“啟動”鍵。在當年的南京市兩會上,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首次提出,“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南京的唯一選擇”。

    當時,南京日報發文進一步解讀:“南京已經到了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創新抓得不實更不行的發展階段。……從創新態勢來看,全國地區之間、城市之間呈現出你追我趕的白熱化競爭態勢。南京如果不高點定位、下決心打造創新名城,必將在創新大局中受擠壓,被邊緣化,淪為一座‘平庸的城市’。 ”

    同時,一組對標深圳、自曝家短的數據廣為流傳。

    目前(2018年初)全市的高新技術企業總數1850家左右,深圳僅去年上半年的新增量就接近我們的總量。我市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45%,遠低于深圳的90%……

    如今,兩年時間過去,南京有何進步?

    不久前,尚未“去代轉正”、還是南京市代市長的韓立明透露,“兩年凈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已遠遠超過多年積累的總和”。2017年底,南京全市高新技術企業1844家,到2019年底,這一數字已達4593家。同時,2019年南京PCT專利申請達到1400件,較上年增長89%;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有所提高,達3.28%,居江蘇省第一位。

    圖片來源:攝圖網

    盤活“資產”

    眾所周知,南京是科教大市,擁有53所高校,還有中科院6個研究所以及14所、28所、55所等一批軍工科研和生產單位。 同時,南京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學科數量僅次于北京和上海;每萬人在校大學生、研究生數量均排在全國第二位;在寧“兩院”院士數量位居全國第三位。

    可以說,這是南京最寶貴的一筆“資產”。那如何才能用好、盤活這筆“資產”?

    此前,江蘇就要求南京著力提高創新首位度。當下,被南京視為推進創新名城建設的一個主抓手和突破口,則是新型研發機構。

    科研人員雖然掌握有新技術和科研成果,但術業有專攻,讓科研人員去做市場轉化、創業并不容易,這也不是高校和研究院這類平臺的“主要業務”。而新型研發機構依托高校院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二次開發;提供技術、人才、研發平臺支撐,培育眾多科技型企業,也因此被視為研發型企業的“老母雞”。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2018年4月,圖靈獎唯一華人得主、時年72歲的姚期智院士到南京開始首次“創業”。由其率隊組建的新型研究機構——南京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成立。經過一年半時間發展,這個研究院已孵化出20個創業企業。

    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底,南京已備案四批新型研發機構,累計備案數超過210家,南京也拿出真金白銀對“老母雞”們進行扶持。

    例如,對于納入備案管理的新型研發機構,南京市財政一次性給予每家50萬元平臺資金補助。年底績效評估后,還會擇優發放最高500萬元獎補。

    這些“老母雞”沒有讓南京失望。至2019年底,新型研發機構累計孵化引進企業3000多家,這正是南京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爆發式增長的重要來源。在此基礎上,2020年,南京是否還能有更多收獲?


    每日經濟新聞

    ·······································································

    高新技術企業申請有哪些條件?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條件符合程序簡單

    ···································^^····································


    高新技術企業基本條件
    
      申辦者在辦理新技術企業資格認定前,應是取得了"工商部門"核準的"企業名稱預核準"或已有營業執照的企業,其注冊地址必須在中關村科技區域內。 符合《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和管理辦法》的規定:
      (一)從事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和技術服務。單純的商業貿易除外。
      (二)具有企業法人資格。
      (三)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占企業職工總數的30%以上,其中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研究開發的科技人員應占企業職工總數10%以上。
      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生產或服務為主的勞動密集型高新技術企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應占企業職工總數的20%以上。
      (四)企業每年用于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研究開發的經費應占本企業當年總銷售額的5%以上。
      (五)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性收入與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的總和應占本企業當年總收入的60%以上。
      (六)企業的主要負責人應是熟悉本企業產品研究、開發、生產和經營,并重視技術創新的本企業專職人員。
      說明: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范圍:
      (一)電子與信息技術
      (二)生物工程和新醫藥技術
      (三)新材料及應用技術
      (四)先進制造技術
      (五)航空航天技術
      (六)現代農業技術
      (七)新能源與高效節能技術
      (八)環境保護新技術
      (九)海洋工程技術
      (十)核應用技術
      (十一)與上述十大領域配套的相關技術產品。
      二、需提交的文件和材料
      1 封面
      2 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認定申報材料一覽表
      3 高新技術企業審批表
      4 高新技術企業批準書(封面)
      5 主要登記項目
      6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登記表
      7 股東意見簽署單
      8 高新技術企業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報告
      9 知識產權證明
      10 目技術文件(必備其一):設計說明書、產品說明書、技術合同
      11 法定代表人基本情況表
      12 高新技術企業專職科技和管理人員名單
      13 專職人員(含法定代表人)學歷證書(或職稱證書)復印件
      14 企業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
      15 企業章程復印件
      16 統計財政初始登記表
      三、注意事項:
      申請通過以后,請按照網上要求準備相關文件,補充有關簽字、加蓋公章,連同相關附件一律按a4紙張大小,一式一份裝訂成冊,另攜帶本企業營業執照副本的兩份復印件,辦理有關手續。
    
      ps:可以打電話問問:82022548、82022203,這是一代理公司,也可以讓他們辦。最重要的條件是你們公司的注冊地址要在中關村科技區內。

    ···································^^····································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具體評價方法:(須70分以上,不包含70分)
    序號 指   標 賦值
    1 核心自主知識產權 30
    2 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30
    3 研究開發的組織管理水平 20
    4 成長性指標 20
    合計  100
    
    上述的評分具體內容包括如下:
    一.核心自主知識產權(30)
    企業擁有的專利、軟件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植物新品種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數量(不含商標)。
    [說明]
    1.由專家對企業申報的核心自主知識產權是否符合《工作指引》要求進行評判。
    2.同一知識產權在國內外的申請、登記只記為一項。
    3.若知識產權的創造人與知識產權權屬人分離,在計算知識產權數量時可分別計算。
    4.專利以獲得授權證書為準。
    5.企業不具備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不能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
    注:如果要拿到30分,必須要有6個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或者1個發明專利或者4個實用新型專利。
    
    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30)
    最近3年內科技成果轉化的年平均數需四項以上 
    [說明]
    1.同一科學技術成果(專利、版權、技術使用許可證、注冊的軟件版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在國內外的申請只記為一項。 
    2.購入或出售技術成果以正式技術合同為準。
    3.此項評價可計入技術訣竅,但價值較小的不算在內。從產品或工藝的改進表現來評價技術訣竅等的價值大小(企業可以不披露具體內容)。
    4.技術成果轉化的判斷依據是:企業以技術成果形成產品、服務、樣品、樣機等。
    注:如果要拿到30分,必須要有12個技術開發合同或者12個技術服務合同或者12個銷售合同(分別針對不同產品)
    
    三.研究開發的組織管理水平(20)
    (1)制定了研究開發項目立項報告;(2)建立了研發投入核算體系;(3)開展了產學研合作的研發活動;(4)設有研發機構并具備相應的設施和設備;(5)建立了研發人員的績效考核獎勵制度。
    注:以上五個小項全部齊全后,才能拿到20分
    
    四.總資產和銷售額成長性指標(20)
    此項指標是對反映企業經營績效的總資產增長率和銷售增長率的評價(各占10分),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
    總資產增長率=1/2 (第二年總資產額÷第一年總資產額+第三年總資產額÷第二年總資產額)-1。
    銷售增長率=1/2 (第二年銷售額÷第一年銷售額+第三年銷售額÷第二年銷售額)-1;
    注:總資產和銷售每年是遞增的,才能達到最高20分
    
    五.且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于5,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于6%;
      2、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0,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于4%;
      3、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0,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于3%。
    
    六.上年度的高新產品(技術服務)收入要占總收入60%以上.
    
    七.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30%以上,其中研發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10%以上;
    
    此次高新認證重要就是上述幾項硬性指標, 請根據情況做準備.

    ·······································································

    【項目申報 | 南京】江北新區(自貿區)2020年度企業舉薦創新人才申報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根據《關于促進自貿區人才發展、優化升級“創業江北”人才計劃十策實施辦法》及實施細則和有關辦法,《江北新區企業舉薦創新人才實施細則》等有關文件精神,現就做好2020年江北新區(自貿區)企業舉薦創新人才申報工作通知如下:




    一、申報對象



    享有經濟貢獻類企業舉薦權限和省級以上重點人才工程企業舉薦權限的企業舉薦的創新類人才。




    二、舉薦條件及政策待遇



    (一)舉薦條件


    1.企業條件:在江北新區直管區范圍內注冊登記、納稅,開通社保賬戶繳納社保,符合新區主導產業發展方向。


    2.企業舉薦權限:


    ① 經濟貢獻類企業舉薦權限:上年度稅收1億元以上的企業,可舉薦2名創新類人才;上年度稅收1000萬以上1億元以下的企業,可舉薦1名創新類人才。


    ② 省級以上重點人才工程企業舉薦權限:入選省級以上重點人才工程的創業類領軍人才,每人可舉薦1名其核心團隊人員成為創新類人才。


    3.被舉薦人才條件:


    被舉薦的人才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①從事產業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前沿技術項目研究,取得顯著成果;


    ②創新創業成果突出,但受學歷、資歷、年齡等限制,無法申報各類高層次人才項目的優秀人才;


    ③在新區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各類非共識人才。


    (二)支持政策


    被舉薦入選人才,參照新區E類人才享受人才安居購房服務、租賃補貼、協調子女入學等政策。




    三、申報材料



    舉薦材料由人才所在企業統一扎口,申報時需提供以下材料:


    1.《南京江北新區(自貿區)企業舉薦創新人才申報表》;


    2.企業相關證明材料(如:營業執照、納稅證明、社保開戶及繳納證明材料等相關證明材料);


    3.人才相關證明材料(如: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職稱證書、獲獎及專利等成果證明材料、勞動合同、社保證明、個稅繳納證明、舉薦公示等相關材料)。 




    四、舉薦程序



    1. 組織申報:申報通知發布后,申報單位根據相關要求準備申報材料,將蓋章掃描件和電子版材料匯總報送至企業所在產業平臺或街道;


    2. 資格初審:產業平臺和街道對照申報要求,對企業和人才的申報材料進行初審,初審通過后匯總填寫南京江北新區(自貿區)企業舉薦創新人才一覽表,將申報材料蓋章掃描件和電子版材料發送至郵箱694423122@qq.com,紙質材料報送黨群工作部


    3. 資格復審:黨群工作部匯總通過初審名單,會同財政局、教育和社會保障局、稅務局等部門進行復核,形成建議入選名單;


    4. 公示兌現:建議入選名單報新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審定,經批準,確定為新區高層次創新人才。 




    五、其他要求



    1.所有材料受理截止日期為:2020年9月30日18:00


    2.申報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及材料均需真實有效。企業和人才在申報過程中有弄虛作假行為的,一經核實將取消扶持資格,并計入誠信檔案。


    聯系人:黃斌斌,88029273


    附件(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1:南京江北新區(自貿區)企業舉薦創新人才申報表

    2:南京江北新區(自貿區)企業舉薦創新人才一覽表

    載自創業江北公眾號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