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一、2020年政策變化預測及評審最新標準(重點)
1、企業申報高企當年申請或轉讓的專利、知識產權不予計分,知識產權獲得要有延續性,如企業所有知識產權獲證的時間都是同一時間段,會被質疑為臨時包裝,不被認可或分數極低。
2、企業系統填報的軟件著作權,區級組織現場考察時要求企業必須進行演示操作,所演示的功能需與系統提交的軟著申請表中描述的功能一致。演示人員必須是參與本項目的研發人員。部分地區要求對軟件的源碼進行修改,及功能確認。
3、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必須“三表一致”。即企業年度所得稅納稅申報表(A104000期間費用明細表)、企業財務報表、研發投入專項審計報告中的企業研發費用數據要求一致。
4、企業核心高新技術產品(服務),須提供對應的合同、發票、知識產權證明。
5、產學研協議的簽訂時間需在2017-2019年,申報當年簽訂的不予計分,且需提供產學研合作的記錄證明(如項目支出的發票及憑證等)。
6、對企業提交的申報材料整體的邏輯性要求越來越嚴格:專家評審、國家備案過程中,重點考核提交資料中是否體現“研發項目-科技成果-高新技術產品-知識產權-技術領域”之間的相關性。
7、成果轉化、組織管理水平部分考核越趨嚴格:2019年高企網絡評審結果顯示,成果轉化和組織管理水平的得分普遍偏低,只是簡單提供產品合同發票、模板化的制度模板、框架型產學研合作、自建性質的研發機構,都不能獲取專家的認可,或評分較低。
二、如何規劃?(重點)
1、知識產權(Ⅱ類知識產權數量至少5件以上、Ⅰ類知識產權至少1件以上):知識產權數量和質量雙達標。知識產權是高企申報的重要條件,同時也是認定評審的主要得分項。知識產權(自主研發、轉讓、受讓)方面的工作需要在本年度內完成。
2、科技人員(科技人員占職工總數不低于10%)①科技人員名單,盡量統計所有符合條件的科技人員,指標不要剛好過線。②科技人員必須入職繳社保或個稅183天以上。③研發組織架構完善合理,所設置崗位、職務清楚得當、安排合理。
3、研發費用(收入在5000萬以下的,占比5%以上;5000萬-2億之間的,占比4%以上;2億以上的,占比3%)①研發費用結構合理,對于不同技術領域的研發活動結構明細特征各有不同。②研發輔助賬或專賬規范合理,在年度審計報告、匯算清繳報告中進行披露,所披露數據保持一致。
4、高新技術產品收入①高新產品名稱、合同發票規范,檢測報告與產品說明要體現所定的高新技術產品。②高新技術產品(PS表)論述跟技術領域的相關性貼切,產品的核心技術、關鍵指標、競爭優勢以及知識產權支撐突出,提升高新技術產品價值。③高新產品的佐證資料,除合同、發票建議提供第三方的產品認定、檢測報告等來佐證。
5、科技成果轉化能力①由技術專家根據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總體情況和近3年內科技成果轉化的年平均數進行綜合評價。同一科技成果分別在國內外轉化的,或轉化為多個產品、服務、工藝、樣品、樣機等的,只計為一項。②科技成果轉化的計算是按照一個成果對應一個轉化,要想獲得高分必須產生15個不同的科技成果,盡量多申請相關知識產權等;每個成果確認轉化為不同的產品、服務、工藝、樣品、樣機、檢測、查新、試用等證明。
6、研發組織管理水平研發組織管理水平部分今年提出了很多異議,審查較往年更加嚴格,核實意見表中也增加了企業是否有實際崗位運行的考察,建議企業不可格式模版化簡單處理。
7、成長性評價成長性的評價主要根據企業近三年的財務數據,計算企業的銷售收入和凈資產增長率,得出相應分值。對于成長性低于5分的企業,打分風險比較大,專家評審時也提出了成長性弱的問題。特別是對于銷售收入成長性不好的情況,更要完善其他三方面材料。
8、領域選擇2016年國家四部委對《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進行了較大調整,很多企業自身技術很好,但在領域的選擇上出現偏差,導致申報結果不理想。建議企業在準備認定材料過程中結合自身研究開發項目、產品、專利技術等來選擇對應的領域,做到研發項目、產品、專利、領域的四點統一。
三、高新技術企業評分細則
企業創新能力主要從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研究開發組織管理水平、企業成長性等四項指標進行評價。各級指標均按整數打分,滿分為100分,綜合得分達到70分以上(不含70分)為符合認定要求。四項指標分值結構如下:
01知識產權(30分)
Ⅰ類:發明專利(含國防專利)、植物新品種、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國家新藥、國家一級中藥保護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Ⅱ類: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軟件著作權(不含商標)
02科技成果轉化能力(30分)
形式:自行投資、向他人轉讓、許可他人使用、與他人共同實施轉化、作價投資、折算股份或者出資比例、以及其他協商確定的方式。依據:產品、服務、樣品、樣機等。證明材料要全面、多樣、專業、清晰。
03研發組織管理水平(≤20分)
04企業成長性(≤20分)
2020年申請高新技術企業的要求將會升高,審查機制也會越發嚴格。小編提醒各企業:要確保申報成功率,必須提前做好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規劃,前期準備越充分,找對服務機構,申報成功率越高。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我舅舅公司辦理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證書是在上海恬真商務咨詢有限公司辦理的,上海做這個業務的公司很多,價格不等,時間也不定,你可以多了解了解。
···································^^····································
可以找北京晶慧藝凡科技發展有公司,專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對你說的問題了如指掌,可撥打全國400免費電話:4006110091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蘇州東安巖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上海巖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連續幾年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為公司的業務拓展及更快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2020上海市第三批擬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名單公示截圖▲
“高新技術企業”是指在《國際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內,持續進行研究開發與技術成果轉化,形成企業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經營活動的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嚴格,對于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高端技術開發能力尤為看重。本次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充分體現了公司在技術研發能力、企業創新能力、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企業高成長性等方面具有一如既往的實力,也是國家相關部門對東安巖芯自主知識產權能力的認可。
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也是企業不斷向前邁進、永葆生機的重要驅動力。自成立以來,東安巖芯便高度重視核心技術的研發,不斷提升技術創新能力,例如與上海大學電力電子實驗室達成產學研聯動合作,組建了由高校博士、碩士和企業精英協同合作的人才隊伍,為企業的專業與智能儲備建立了強有力的保障。建設戰略性新能源產業創新中心,暢通科技成果轉移化渠道。
東安巖芯專注于新能源領域核心電力電子產品“微型逆變器”的研發和生產,以科研機構、高校的人才、研究成果輸出作為企業生產發展的驅動力,建立了從研發到產業化的通道。注重技術應用與用戶體驗,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減少技術創新的盲目性,縮短新產品從研發到進入市場的周期,有效降低了技術創新的風險與成本。
      作為東安巖芯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發中心,上海巖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上海大學電力電子實驗室20多年在新能源領域研發的經驗,通過和復旦大學、中科院進行廣泛深度合作取得了多項專利技術成果。是一家專注于新能源領域核心電力電子產品“微型逆變器”的研發和生產,以及針對商用,工業及民用“太陽能發電系統”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工程安裝和運營維護為一體的產學研相結合的高科技實業公司。
▲公司光伏項目案例▲
蘇州東安巖芯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新能源及相關產業為主的綜合性能源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內最早聚焦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的能源綜合服務商,目前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6個,18個實用新型專利,12個軟件著作權,2個商標注冊。
2009年起專注于新能源領域相關電力電子產品的研發至今,東安巖芯堅持穩健經營、持續創新、開放合作,在工業制造業、企業、政府及其它公共項目等領域構筑了高效能的分布式光伏發電解決方案優勢,為工商業客戶、大工業客戶和政府項目提供具備競爭力的電力能源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并致力于未來智能社會、努力構建更美好的可持續發展的世界。
蘇州東安巖芯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集團總部,位于江蘇昆山。上海巖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集團的研發中心,位于安徽的黃山東安新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集團的數據中心,三家公司相互協同,完成了光伏電站全產業鏈的行業布局。
 
分布式光伏發電整體解決方案的領跑者及能源管家
關注東安巖芯
回復分布式光伏發電,獲取分布式光伏發電資訊
回復招商,獲取招商加盟政策
回復逆變器,獲取微型并網逆變器資料
回復產品,獲取產品詳細資料
回復公司簡介,獲取蘇州東安巖芯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介紹
獲取更多信息,歡迎致電:
電話:0512-50332888
傳真:0512-50332929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東安巖芯官網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