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現在大家口口相傳的都是半斤八兩呢,這還要從古代說起了,因為舊制一斤為十六兩,八兩剛好是半斤。
半斤與八兩二者輕重相等,所以半斤八兩實際上比喻的就是那個不相上下實力相當的人,多是用于貶義詞使用。
半斤八兩的出處又是哪里呢?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一:“問:‘來時無物去時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師曰:‘秤頭半斤,秤尾八兩。’”
此外還有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28出:“兩個半斤八兩,各家歸去不須嗔。”
一斤十六兩這個舊制一直延續使用了2000多年,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后十六兩制在計算的時候有些不方便,才改成現在的一斤等于十兩。
由于使用了那么久,人們也就習慣了說半斤八兩而不是五兩了,實際上在說的時候也不是真正用來計量,只要是它所代表比喻的意思。
還有就是在古時候一吊錢可以兌換一兩白銀,七十兩白銀可以兌換一兩黃金,而一斤有十六兩,那半斤等于8兩了 。
其次,根據相關了解,現如今在臺灣所使用的度量衡都還是曾經的一斤十六兩,這也是之前沒有完全發布實施的原因。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