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畢業的袁隆平,幾番流轉,最后在湖南省安江農業學校當教員。1960年7月,他初次嘗試用人工授粉的方式培育雜交水稻。
1964年7月5日,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種子被成功種植出來。
1966年2月28日,發表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一石激起千層浪。此項研究使得當時處于饑荒年代的水稻大量增產。
1970年夏,袁隆平與其團隊去南島崖縣南江農場進行三季水稻實驗,并在1973年攻克了三系水稻的難關。
1979年4月,《中國雜交水稻育種》的論文在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召開的科研會議上奠定了中國水稻研究的領先地位。
1985年,袁隆平發表了《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探討》一文,提出了培育核質雜種,但并未成功。
1991年8月,應邀赴日本作兩系雜交稻研究新進展學術報告。11月2日,任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名譽院長;同年受聘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首席顧問。
1993年,第三次赴印度傳授雜交水稻技術。1994年,赴美國休斯敦與美國水稻技術公司草簽合作開發兩系雜交稻協議。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同年5月,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2003年,海南省聘請袁隆平院士為海南省政府高級科技顧問。2005年,被貴州省人民政府聘為貴州省農業科學院顧問。
2007年3月16日,赴美國華盛頓參加美國科學院年會正式就任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8年5月,擔任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
2013年1月,當選湖南省政協副主席,3月選政協十二屆中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2013年1月,當選湖南省政協副主席,3月選政協十二屆中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