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我國古代是如何進行人才招聘的?

    雇用作為一項選拔官員和收羅人才的方式,由來已久。我國最早的雇用可追溯至殷商。《孟子》中寫商湯曾五次派人“以幣聘”伊尹輔治國政。到了周代,人才雇用起頭形當作一種軌制,《禮記?月令》上講,周代于每年三月“聘名流,禮賢者”,廣征各方人才。此后,我國歷代都有人才雇用的方式,歸結起來本家兒要有四種。

    1.筑招賢臺,亦稱黃金臺。這是古代帝王招賢納士的一種常用手段。與黃金臺有關的最聞名的莫過于燕昭王求賢的故事。公元前315年,燕國被齊國攻破,燕昭王繼位后,采納年夜臣郭隗的建議:“請先自隗始”。燕昭王即為其筑宮室而敬之如師,樹立禮賢樣板,置令媛于臺,卑身厚幣延請全國士。各方有識之士問詢而來,形當作“士爭趨燕”的場合排場,最終使燕國日益強大而當作為戰國七雄之一。誠如一首唐詩所詠:“燕昭海說神聊筑黃金臺,四方好漢乘風來。”

    2.出招賢榜,亦稱求賢令。兩漢是我國汗青上人才雇用的黃金時代。漢高祖曾發布“招賢詔令”遍于全國,還劃定但凡發現人才,本地郡守都要親自鼓勵,駕車送至京城,若是不如許做,就要受奪職處分。這不啻為一次全國性的雇用人才帶動令。

    漢代的雇用軌制還具有幾個特點:一是按州縣命名額,與處所官的舉薦連在一路。二是專門雇用精曉某方面學問、身手的人才。三是會特為辦某一件事而雇用。四是雇用來的人若是不及格,可以罷免、斥退。五是各級官員都有雇用人才的權力,各諸侯王也可自行雇用人才。

    3.薦舉。汗青上很多朝代都實施過薦舉人才的方式。有才不薦,朝廷定罪。春秋時,施伯標的目的魯莊公保舉曹判,長勺一戰大北齊軍。漢武帝下薦賢詔曰:“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師。”明初,年高德劭的元老重臣楊士奇,平生以薦賢為己任。

    4.實地查訪,隱處求才。蓬菖人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特有的現象,劉備“三顧茅廬”訪諸葛亮,已是盡人皆知的求賢嘉話。朱元璋亦命令分行十道旁求隱逸之才,使明初“由平民而登年夜僚者不可勝數”。明朝左光斗風雪之夜私訪,發現了平易近族英雄史可法。

    此外,古代進行人才雇用時,還有一些至今都值得我們借鑒的政策,好比不以前過為過,為國舉才,不計私仇;有粗略者不問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不問其身世本末;勿限春秋,毋拘資格;不限國籍等。

    • 發表于 2018-03-22 00:00
    • 閱讀 ( 1443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