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知道早教是早期教育,但卻并不知道早期教育并不是指學習知識,真正意義上的早教并不是強調讓寶寶學會什么,而是通過外部感官刺激促進寶寶大腦發育。而這個感官刺激,主要是通過運動、活動和游戲來達成的。所謂“早教”的全稱應該是“早期運動教育”。
早教理論認為,人的腦容量和智商雖然在出生時有很大的遺傳因素,但人腦的神經元通路是可以通過刺激而增加的。嬰兒剛出生時,相連的神經元非常稀少,隨著年齡增長才會越來越密集。等孩子再長大一些的時候,神經元的聯系反而沒有上一個階段密集了,但是卻更加的粗壯。
而這時的神經元,就是那些寶寶經常用到的部分,逐漸得到強化所形成的。早教就是為了增加神經元的聯系。
早教不是教知識、技能,而是讓孩子全面發展;另一方面,早教甚至不是在教孩子,而是家長自己學習如何當父母,如何為孩子創造環境、提供資源、耐心陪伴、正確引導。
早教并不是一門科學,是一種理論,目前還存在爭議性。早教班則更是商業運作,即使需要早教,也不等于需要早教班,如同不是非要去英孚才能學好英語,不是非要吃安利才能身體健康。
早教班的場地環境是否夠大,如果教室空間狹小,好動階段的寶寶根本伸展不開,那還不如帶孩子去公園。場地的裝修、裝飾用品是否環保?許多商家為節約成本,不會去購買高價的進口商品,讓寶寶在一個充滿甲醛的環境中嬉戲還不如回家玩耍。
許多家長一周只帶孩子上1次課,如果回家之后做不到持之以恒地每天反復練習,可能的影響力其實是很低的。而一些早教班的課程節奏切換又很快,在市場環境下,比起1個小時專注做一件事,如果早教班在1個小時中拿出四、五個“豐富的學習環節”會讓家長們覺得更加物有所值,但實際上不利于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