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左右的嬰兒有時會咬父母的臉,這是正常現象,他們長牙的時候就想咬東西,在感到疲勞的時候就更會這樣了。就算1-2歲的孩子咬了別的孩子,無論是出于友好還是因為生氣,那都沒有什么。當這個年齡的孩子感到氣餒,或者有什么愿望的時候,他們都無法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的心思,所以他們就會用原始的方式來表達,比如咬人。另外,他們也不會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他們甚至連自己的行為會給對方造成多的傷害都意識不到。
父母或者看護孩子的人可以溫柔而堅定地對他說;“疼!輕點。”同時把他慢慢地放在地上,或者讓他離開游戲場所待一會兒。這樣做的目的只是讓他知道,他這種行為讓你不高興了。即使他太小還理解不了你的確切意思,你也應該這樣做。
如果兩三歲的孩子咬人比較嚴重,你就必須弄清楚這是不是一個單純的問題。回想一下孩子多長時間咬人一次,他在其他方面的表現又怎么樣。如果他多次時間都顯得神經緊張或者不高興,而且總是要咬別的孩子,這就表示有問題了。或許是因為他在家里受的約束或限制太多了,所以變得暴躁而又高度緊張;也許是因為他很少有機會去熟悉其他孩子,于是就認為那些孩子對他有危險或者造成了威脅;也許是因為他嫉妒家里的小弟弟或者小妹妹,所以就把他的擔心和怨恨轉移到其他所有比他小的孩子身上,就好像他們也是他的競爭對手一樣。如果咬人還伴隨著其他的挑釁行為和焦慮表現,那么這些現象就意味著更加嚴重的問題,而不是咬人的問題了。
也有的孩子在其他方面都表現良好,但是突然地咬起人來,簡直像晴天打雷一樣意外。這種情況是兒童發育過程中一種正常的行為,并不是什么心理問題的癥狀。盡管如此,大多數父母仍然非常擔心,害怕自己可愛的孩子長大后會變成一個殘酷的人。但是咬人只是發育過程中的暫時現象,即使是最溫順的孩子也可能經歷這樣一個階段。
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咬人之前做好防御工作。你的孩子在咬人的時間上有規律嗎?如果有,父母就可以在這段時間對孩子進行監督,一般都能收到比較好的效果。另外,孩子會不會因為自己是小伙伴中最沒有能力的一個,或者因為你對他的要求往往前后不一致呢?如果是這樣,你就需要考慮一下,是否應該對他的日常活動安排做一些調整。與此同時,在他表現好的時候,一定要給他熱情的肯定和鼓勵。有的父母只有當孩子打碎了什么東西或咬了誰的時候,才會給孩子大量的關注。父母應該更加關注孩子的表現,這樣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如果你發現孩子的沮喪情緒越來越強,就要想辦法把他的注意力引到別的活動中去。如果孩子已經懂事了,你就可以另外找個時間跟他談一談這個問題,讓他想一想咬人有多疼,還要想一想當他想咬人的時候,是否有別的辦法可以控制自己的沖動。
如果咬人的事情已經發生,你最好先把注意力放在被咬的孩子身上,暫時不管咬人的孩子。安慰完對方之后,你就應該讓咬人的孩子明確知道,他咬人的行為讓你多么生氣,告訴他不許再去咬人。然后,你可以陪著他坐幾分鐘,讓他慢慢地消化這個教訓。如果他想走開,你就要握住他的手或者緊緊地抱著他,一定不要對他進行長篇大論的說教。
對于一個非常小的孩子,如果你真的去咬他或者打他,他就會把那當成一種打著玩的游戲,然后和你對咬或者對打下去。他還會認為,既然你可以這樣做,他為什么不可以呢?所以當你發現他又想咬人的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往后退,防止再次被咬,要讓他們明確地知道你不喜歡他這種行為,你也不想讓他咬你。
孩子到了3歲的時候,咬人的現象就會明顯減少或者完全消失。因為這時他們已經學會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愿望,或者發泄自己的挫敗感。而且這么大的孩子也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沖動了。但是孩子到了這個年齡還繼續咬人,那就可能意味著更加嚴重的發展問題或行為問題。要找有經驗的醫生或者其他專業人士看一看,這是很有必要的。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