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則,公家號:內德羽則說 微博:羽則數據足球
先寫幾個印象比力深的,其他的想到再彌補。
1、皮爾洛家是鋼鐵大王
國內哄傳皮爾洛是一個超等富二代,父親是歐洲聞名的鋼鐵大王,家族企業在歐洲鋼鐵行業數一數二。小時辰他爸跟他說喜好足球就買個俱樂部玩玩,但皮爾洛拒絕了,而且當作為了一個不為錢踢球、工資卡和非洲什么基金會掛鉤的頂級球星。這種說法傳播很廣,甚至上過什么中考仍是高考的模擬題。
我固然也算是皮爾洛球迷,現場看過他踢意甲,可是對于這個謠言其實是……
起首,這是意大利媒體原文的一部門。
這篇報道的本家兒要內容是,皮爾洛家在 Flero 和 Castel Mella 等小鎮有六家公司,本家兒要從事鋼鐵商業,也有本身的小型工場。圓管和方管的發賣額從 2004 年的 4100 萬歐元增添到 2010 年的 6300 萬歐元,峰值是 2008 年的 7200 萬歐元。
簡單來說,皮爾洛真的是個家道殷實的富二代。但熟悉商業或者鋼鐵行業的人必定會感覺奇異(好比昔時審計過不少家此類公司的我),這個營收怎么可能是“歐洲的鋼鐵大王”呢?咱們這里的沙鋼每年發賣收入可是 2000 億人平易近幣起步啊!
接下來,就是見證古跡的時刻。來看看大部門中文網站上是怎么翻譯上面我說的這段內容的。
看到沒?收入直接釀成了盈利,但這可是商業公司啊,幾萬萬歐元的盈利是什么概念!所以,“產值”直接倒推出了 27 億。
還有,Flero 和 Castel Mella 從小鎮的地名釀成了意大利聞名的費列羅集團和美拉鋼鐵。等等,你確定我們日常平凡吃的費列羅是這么拼的嗎?并且 Castel Mella 怎么就釀成了憑空冒出的“美拉鋼鐵”,你怎么不翻譯當作“美拉城堡”呢???
總之一句話,皮爾洛真的是個富二代,不踢球也會有很優勝的糊口,但真不是什么雞湯里的鋼鐵大王的貴令郎。再多說一句,他踢球的收入比他爸鋼鐵商業公司的利潤多得多,此刻他們家已經轉型到農業和酒莊行業了。
2、米蘭叫圣西羅,國米叫梅阿查
米蘭雙雄共用球場,但 AC 米蘭和他的球迷叫圣西羅,國際米蘭和他的球迷叫梅阿查。這個說法也在國內傳播了良多年,甚至當作為了這兩家俱樂部表白死忠球迷立場的一種體例。若是有人在米蘭相關內容里提梅阿查,多半會被人怒噴不懂球和臥底。反之亦然。
那么,請看 AC 米蘭官網的申購季票條條目。
“圣西羅的梅阿查球場”。
再來看看國際米蘭官網的新聞。
“接待來圣西羅!”
莫非俱樂部本身都是臥底?!這事其實很簡單,這座球場本來以地點的地域定名,就叫圣西羅。后來米蘭市當局為了紀念在兩家俱樂部都效力過的傳奇球星梅阿查,就把正式名字改當作了“梅阿查球場”。可是呢,大師仍是習慣叫他圣西羅,官方不僅無所謂,并且本身也混著用。
好比這是這座球場的官網(產權不屬于任何俱樂部,屬于當局財富)。名字標出來叫梅阿查,可是域名和 LOGO 都叫圣西羅。
意大利人就這么隨性,官方名字是梅阿查,但他們更常用圣西羅。至少在意大利,沒有“梅阿查本家兒要在國米效力所以國米只叫梅阿查,米蘭不認所以他們只叫圣西羅”的說法,從來都沒有。從莫拉蒂到穆里尼奧等列位國米功勛大佬,接管采訪 10 次有 9 次說的都是圣西羅。
當然這作為中國球迷間的怪異文化也沒什么問題,別拿去給在意大利踢球或者俱樂部工作的相關人員上綱上線就行。因為,意大利人真不在乎這個。
3、英超休賽期不發工資,所以周薪不克不及算滿 52 周
有些球迷昔時喜好比力轉會費,后來還喜好比力工資。在跨國比力工資的時辰,經常會因為稅前稅后和周薪年薪的問題扳纏不清。于是呈現了一種“專業說法”,說英超一般說周薪,換算當作年薪的時辰不克不及算滿 52 周,炎天沒角逐的時辰俱樂部是不發工資的,哪有不踢球不練習白拿錢的功德。
至于到底應該算幾多周嘛,我看見過 48 周、42 周、37 周的各類說法,歸正總能自圓其說。
事實上,英格蘭人哪里會有這么復雜的腦回路啊親!一年 365 天,除以 7 根基等于 52 周,是以周薪換算年薪就是直接乘以 52,直接上圖。
這張來自每日郵報。年薪和周薪擺在那,有樂趣的可以算算看。
這張來自 ESPN UK。注重圖下面提到的周薪和年薪。
所有英格蘭媒體在報道年薪的時辰,都是用周薪直接乘以 52 周來算的。但不知道為什么到了國內,反而“英超周薪不發 52 周”才釀成了準確、專業且懂球的說法。
順帶一提,英超固然名義上都說周薪,但根基上所有俱樂部都是按月發工資的。
4、施拉普納名言:“中國沒有宿世界一流的球星,卻有宿世界一流的球迷”
昔時,施拉普納曾經被視為中國足球的救星,還當作為了春晚嘉賓。固然最后的終局比力慘,但他有一句話后來屢屢在有人攻訐國足時說起:“中國沒有宿世界一流的球星,卻有宿世界一流的球迷”。
是真是假呢?直接看首發記者多年之后的博客吧。
5、徐根寶看不上維埃拉,還看不上雷科巴和舍瓦
網傳徐根寶 1996 年曾經去戛納為申花選外援,然后沒有看上維埃拉,最后讓中國足壇掉去了一位后來的宿世界巨星。近似的“案例”還有良多,徐根寶還“看不上”雷科巴和舍甫琴科,四川“看不上”貝隆,大連“看不上”伊布。總之,要不是中國這些鍛練眼瞎,甲 A 活著紀之交應該能趕英超意。
維埃拉這事真實環境是如何的呢?1996 年元旦,戛納青年隊來上海和申花打了場友情賽。但那支青年隊里并沒有 20 歲的維埃拉,因為他在 1995 年已經提前和 AC 米蘭簽約,比及冬窗開啟之后就正式加盟了意甲朱門。幾年之后,徐根寶看不上維埃拉的新聞就俄然呈現了,而且愈演愈烈當作為了良多媒體人笑話徐根寶的論點之一,此中就包羅了我前面是施大爺那條提到的那位記者。
可問題是,甭管是來上海試訓仍是徐根寶去法國選材,他在 1996 年都不成能看見維埃拉的。而就算是這事發生在 1995 年,維埃拉那個時辰已經打上一線隊本家兒力當作為那時法甲最年青的隊長,真的是“看不上”而不是“買不起”嗎?
雷科巴的工作也有點近似。烏拉圭平易近族 1996 年 6 月來上海加入了錦標賽,雷科巴表示優異,一年之后他就以 300 多萬美元的轉會費去了國米。幾年之后,徐根寶看不上雷科巴的新聞同樣呈現了,和看不上維埃拉一路釀成了中國足球貧乏伯樂的例子之一。可問題是,那個年初哪有中國球隊能出上好幾百美元轉會費啊,不管兩邊有沒有碰過甚,問題也不出在“看不上”這方面吧?
至于舍瓦。1996 年有人組織了一個“烏克蘭聯隊”到中國處處踢角逐推銷球員,據說申花看上了此中一個 7 號,然后沒有談當作。過了幾年之后,這個球員就釀成了核彈頭舍甫琴科,這個故事也釀成了申花錯過了另一位巨星。可問題是,人家舍甫琴科那個時辰已經在基輔迪納摩踢上了一線隊,拿到了聯賽最佳新人,還入選了國度隊,怎么可能跑來中國走穴啊……
至于貝隆啊伊布啊都是近似的故事,要么是他們或者他們有聯系關系的球隊來中國踢了角逐,要么是中國去他們昔時待的處所四周遴選了外援,然后……就這么“看不上”了。
還有什么等我想到再彌補。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