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你買得起的有機蔬菜,可能是假的?

    有機蔬菜真與假

    “真正的有機蔬菜,價錢為通俗蔬菜的數倍甚至10倍才能保本”

    今朝,在良多城市的大型超市中,除了通俗散裝蔬菜,往往都有品牌蔬菜的發賣專區。與通俗蔬菜大量堆放發賣分歧,這些蔬菜多以2個洋蔥、3根黃瓜、4個辣椒等小包裝為本家兒,且貼有“無公害”“綠色”“有機”等標簽。

    貼牌蔬菜的價錢比通俗蔬菜價錢高數倍,此中有機蔬菜的價錢更高達10倍擺布。可是,有業內助士透露,這些蔬菜中的“貴族”有的名不符實,其實就是通俗蔬菜,此中有機蔬菜的及格率甚至不到一當作。

    菜價高,農戶和企業利潤并不高

    近日,本刊記者在濟南市山川大潤發超市看到,通俗散裝西紅柿售價每斤1.99元,貼了“綠色”標簽的某品牌西紅柿每斤售價14.8元;散裝黃瓜每斤2.3元,帶著品牌和“綠色”標簽的每斤售價6.8元。而在電商平臺上,某品牌有機西紅柿收集發賣價每斤25元,價錢是通俗西紅柿的十多倍。

    超市賣的綠色、有機蔬菜價錢雖高,但菜農的收入并沒有增添幾多。

    山東省青州市何官鎮戴樓村是蔬菜蒔植集中區,菜農劉冠軍曾給某品牌綠色蔬菜供過貨。他說,綠色蔬菜對農藥殘留尺度、質量要求很高,每批都要抽檢。為知足供貨要求,得做防蟲網、用生物農藥,破費時候增添良多。算下來,每畝黃瓜當作本要增添500多元,產量卻低1000斤擺布。

    經營高端蔬菜的企業也感應獲利不大。

    優渥有機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慈潤宇說,為經營有機蔬菜,公司對拿來的地盤在前3年什么都沒種,而是把豆粕埋下去,慢慢把地“養起來”,以達到有機的泥土尺度要求。“從起頭做有機蔬菜到此刻已經6年了,每年都在吃虧,我們作好了吃虧8年的籌辦。”

    山東燎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司理李愛紅說,以綠色黃瓜為例,為了讓菜農有積極性,公司收購價比市場價每斤高2毛錢,再加上分揀、貼牌、包膜、損耗等,每斤當作本至少增添1元。此外,還有企業員工工資、物流運輸、超市導購員工資等費用。

    壽光菜農之家結合社理事長朱在軍說,在超市這個環節,發賣當作本一會兒提高了。一些超市的出場抽當作費高達20%,并且按品類收入場費,結算時候長達半個多月。

    “綠色蔬菜的銷量僅是通俗蔬菜的十分之一擺布。蔬菜賣不了就爛,按價錢計較,回條目率能跨越70%就已經很好了。”李愛紅說。

    李愛紅說:“不消農藥、化肥,人力當作本大大提高。真正的有機蔬菜,價錢為通俗蔬菜的數倍甚至10倍才能保本。”

    除了當作本和市場問題,最讓綠色蔬菜經營者憂?的,是這個高端蔬菜市場中魚龍稠濁、冒充叢生。一些商家用通俗菜仿冒綠色、有機菜,導致大量以次充好的產物進入市場,甚至必然水平上形當作了劣幣擯除良幣的現象。

    一位綠色蔬菜經銷商說,有些出產通俗蔬菜的公司并沒有進行認證,但也仿照綠色蔬菜的包裝,外不雅很是相似,“我們賣幾多錢他們也賣幾多錢,消費者誤覺得都是一樣的。”

    山東鄒平縣君暉農場負責人崔大有經營有機農業8年,曾和濟南、淄博等地的知名酒店、飯館合作。“他們用了幾回有機菜,感覺確實好,但感覺當作本高后邊就不消了,卻會繼續假充我們的品牌。”崔大有說,他在外埠也曾看到打著其企業燈號的蔬菜在發賣,但一看并不是他們出產的。

    仿冒時有發生,證書花錢就能辦

    據領會,無公害、綠色、有機三種蔬菜的尺度分歧。無公害是許可利用農藥和化肥,但不克不及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綠色是從無公害標的目的有機成長的一種過渡產物;有機的尺度要求最高,不僅出產加工過程中禁止利用農藥、化肥等,還對泥土、水質等周邊蒔植情況有嚴酷要求,被認為是純自然、無污染、平安營養,幾乎當作為健康的代名詞。

    固然價錢較高,可是,跟著綠色消費理念深切人心,高端健康蔬菜越來越受蒼生接待。

    按照農業部的統計數據,自1990年啟動綠色食物工程以來,今朝全國綠色食物企業已跨越1萬家,產物接近2.5萬個,基地面積近2億畝,部門產物已占本家兒要農產物總量的5%至8%。自2003年農業系統有機農產物認證啟動以來,全國認證企業接近1000家,產物接近4000個,且數目還在增添。

    那么,貼著各類認證標簽的蔬菜是否貨真價實?

    多位從事蔬菜出產經營的企業負責人說,市場上真正達到有機尺度的蔬菜,能有一當作就不錯了。“證書代辦都貿易化運作了,花錢就能辦。”一位企業負責人說。

    本刊記者領會到,有機證書的認證機構有中綠華夏、五洲等多家。網上一些代辦署理公司稱,可以代辦這些機構的證書,打點周期為兩個月到半年不等。

    本刊記者聯系到一家代辦署理公司。營業員稱,打點中綠華夏的有機認證需2.6萬元,其他的1.8萬元。當被問到“用化肥、農藥會不會無法經由過程審核”時,這名營業人員稱,“查抄的時辰現場不要有這些工具,產物檢測不出問題就可以了”。

    本刊記者調查發現,產物檢測環節也有空地可鉆。按照辦證流程,現場審核完后,查抄員會現場開具農殘、重金屬等項目檢測。然后再由被查驗人本身把樣品郵寄到海說神聊京的一家嘗試室檢測,繳納檢測費。

    營業員提醒說,因為是自行送檢,所以盡量遴選沒問題的產物郵寄到檢測中間,一般都能順遂經由過程。中綠華夏的認證比力難經由過程,若是出產的蔬菜是比力頻仍利用農藥化肥的話,可以進行其他單元的認證。

    按拍照關劃定,有機蔬菜的蒔植基地周邊不克不及有垃圾場、化工場等污染源。但這名營業人員說,在村里蒔植的一般都可以,距離多遠沒有明白要求,最低要求是“看不見”,其他的都可以操作。

    多名蔬菜出產商說,即使有了有機證書,產物也很難真正達到有機的品質。按照尺度,用一次化肥農藥就不克不及稱為是有機。可是,手藝人員不成能天天盯著合作社和農戶,查驗人員也不成能一天24小時在大棚里蹲守。“質量本家兒要靠出產企業和農戶自律。”一位出產商說。

    晉升綠色認證公信力,成立企業可追溯系統

    2017年中心一號文件強調加速晉升國內綠色、有機農產物認證的權勢巨子性和影響力,將晉升綠色食物品牌公信力擺在了加倍凸起的位置。

    若何解決通俗蔬菜假充綠色、有機等高端蔬菜發賣的現象?農業專家暗示,認證機構設置門檻較低、認證行為缺乏監管等原因,導致一些認證機構不專業、不負責。認證審批后,限于人員和精神等原因,證后監視也不到位。

    海說神聊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傳授周清杰說,今朝,國內各類食物認證本家兒如果基地認證而非產物認證,認證行業發育畸形。蔬菜的買賣數目大、頻次多,而出產本家兒體組織化水平不高,規模小,監管起來堅苦很大。

    專家提出以下建議:公開認證企業的信息,接管當局和公家的監視;提高認證企業天資門檻,成立專業化步隊;在認證過程中引入第三方監視。

    農業部總畜牧師馬愛國曾公開暗示,要將綠色食物、有機農產物質量抽檢納入各地例行監測、法律抽查、風險評估監測規模。果斷沖擊標記侵權、冒充以及不規范用標等現象和行為。據悉,2016年,我國共打消了110個綠色食物產物的標記利用權。

    朱在軍說:“企業要出產高品質農產物,就要成立出產、品牌維護、發賣全程可追溯的封鎖系統。”

    山東省農業專家參謀團農經分團副團長劉同理建議,辦理部分對出產基地應增強在線監控,削減貼牌冒充。此外,要加大蔬菜的檢測力度,并把成果標的目的消費者公開。

    現實上,僅從外不雅和口感方面,一般消費者很難區別蔬菜到底是通俗仍是綠色、有機的。李愛紅提醒,采辦蔬菜時不要只看外不雅包裝,還要細心看標簽上的內容,一些賣高價但并沒有“綠色”“有機”標識的,必定是仿冒的。

    作者:邵琨張志龍王陽
          來歷:《瞭望東方周刊》2017年第32期 

    • 發表于 2019-04-19 12:00
    • 閱讀 ( 775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