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端午小長假起頭了,估量有良多伴侶要去逛從頭開展的中國人平易近革命軍事博物館了。冷刀兵研究所之前的《軍博能看甲騎具裝了!想知道中國歷代軍事陳列有何亮點和槽點嗎?》一文,介紹了“中國歷代軍事陳列”展廳。而本文將接著介紹一下軍博中由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紀念館、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紀念館從頭整合當作的“中國共產黨帶領的革命戰爭陳列”。

“革命戰爭陳列”展示面積6300平方米,位于展覽大樓二層東、西各3個展廳,共6個展廳,展出照片圖表等1200余張、文物2400余件、藝術品43件、圖表94幅。作為冷刀兵保藏快樂喜愛者的筆者當然要去看看此中眉目。亮點:展廳變大了,藏品展示多了。有一些以前見諸于資料上的文物未展示的此刻能看到了。槽點:申明牌和文物來歷、名稱不符現象凸顯。

參不雅前做的功課——參考書:2005年9月上旬的《輕刀兵》雜志簽名孫當作智、魏連福的《軍事博物館保藏的三把日本刀》46-48頁中介紹的三把日本刀什物,筆者都看到了,就此提點小我定見。
1、陳賡保藏抗日戰爭期間繳獲日軍的短刀:這把短刀沒什么可說的,較著是日本貴族的隨身衛體兵器而非制式刀兵。刀身平造,全長49厘米,刃長40.8厘米。雜志原文說“從刀緒上看,該刀為日本將軍佩刀”這個說法是較著錯誤的,但究竟結果這是14年前的文章了。那時資訊不發財,大師熟悉有誤差也屬正常。

2、何應欽利用的日制批示刀:該刀標牌申明為:解放軍占領南京時繳獲的何應欽的批示刀。(下圖第二把刀,該刀軍博申明牌編號為5)這個來歷說法和原文就對不上。先看什物吧,這刀外裝是日本舊軍刀:明治八年/十九年式佐官用批示刀,帶明治四十五年佐尉通用黑色略緒。刃長72厘米,柄長22厘米,雙掛環,外包野戰馬皮革覆,用以庇護電鍍鞘身。按資料上的介紹刀條是日本名刀:山浦環正行在天保年間(1830-1840)鍛造。山浦環正行就是日本名匠源清磨,以“大亂紋”為典型特征。可惜軍博此刀未出鞘展示,刀條看不到是個遺憾。再看那篇文章梗概如下:何應欽這把批示刀是他在1933年5月31日于海說神聊平軍分會簽訂《塘沽協心猿意馬》時日本代表送的。1950年在何的老家貴州興義縣家中查獲,在省委辦公廳庫房存儲10年,后轉入公安廳庫房存放。后由原二野五兵團十六軍副政委吳其實保藏。他發現此中一把是何應欽的戰刀,于是很好的保留下來。1991年,那時任全國人大代表的吳實同志親自將這刀贈給軍事博物館。

雜志文章申明清晰完整,所以軍博標牌解放軍占領南京時繳獲的何應欽的批示刀的說法不準確。建議標牌上應改寫為“何應欽用獲贈日制批示刀”較好。


▲軍博標牌及文物實拍圖
3、平型關戰爭繳獲日制短佩刀(該刀軍博申明牌編號為4)資料顯示該刀全長38.5厘米,刃長22厘米。可申明牌居然寫作……


按日式刀劍分類,肋差是肋差,短刀是短刀,是兩種工具。這申明牌配的太不專業了。這詞訟者也說欠好制式,從外不雅形態看近似于日本水兵昭和期間的短劍,但軍博這刀是單環,目釘飾蓋的圖案也分歧,申明牌建議改寫為“日制短佩刀”。

說完這三把刀,必需要說一下那把所謂“岡村寧次上繳的刀”。以前筆者曾寫過文章,指出該刀有極大可能并不是岡村寧次昔時上繳的佩刀。下圖是軍博官網截圖:我們能清晰的看到本無家徽的旗本軍人家族身世陸軍上將岡村寧次上繳帶家徽留空的掛佐官緒的佩刀。

而軍博什物展示2號是岡村的刀,而另一把是水兵中將佐賀啟次郎上繳的刀是1號刀。兩把刀均寫作(一級品)。

我們看下文物實拍圖



▲軍博什物展示所謂水兵中將佐賀啟次郎的上繳軍刀有掛牌JB2931。
作為陸軍上將的岡村寧次,怎么可能上繳一把東京若瀨魚皮裝掛佐官緒的藤原重行?這個問題,筆者已經多次提出定見了,但一向都沒有獲得更正。就在軍博輕兵器環廊中(下圖左側),軍博還在用軍刀緒來展示佩戴者的級別。文物實拍圖,右側刀為帶將官緒的陸軍九四式佩刀,左為帶佐官緒的陸軍九八式佩刀。將官緒是真絲黃穗茶紅緒帶相間帶Z字紋金絲,佐官刀緒是茶紅兩色緒帶茶紅兩色刀穗。這個可以等閑的分辯出來。這一點疑問沈克尼師長教師早在《輕刀兵》雜志2003年第4期39頁中就曾指出過:“軍博館藏有一把由藤原重行鍛制的軍刀,此刀系茶、紅雙色編織的佐官刀穗,而在一些媒體上它常被稱為岡村寧次上將的軍刀,這是錯誤的。事實上,岡村寧次授上將軍銜,他所佩的軍刀為茶、金雙色編織將官刀穗的九八式軍刀,1945年日本降服佩服時由何應欽交蔣介石,1949年被我軍在南京總統府所獲,1958年由總后軍器研究所捐贈軍博。岡村寧次在其日志中矢口否定他的軍刀為我軍博所藏。我們在這一問題上應當真看待,以免因缺乏常識而倒持泰阿。”

而此次水兵中將居然會上繳了陸軍九八式早期軍刀,這是什么鬼?這個加倍過度,我們都知道二戰時代日本陸水兵不和。作為水兵中將上繳陸軍刀是底子不成能的。下圖是日本水兵太刀型軍刀尺度圖:

這樣的日本水兵刀在軍博輕兵器展廳也有展示。

我們對比下軍博岡村上將、佐賀中將的展陳,就是外行也能發現陸水兵刀的區別吧?更為嚴重的是,軍博的官網對佐賀啟次郎那刀用對了水兵刀圖,可什物展示隨便拿把陸軍九八刀假充水兵刀怎么行呀?




筆者但愿軍博可以或許熟悉到這個嚴重的展示錯誤,并盡快加以更正。究竟結果軍博作為中國軍事保藏的第一流存在,犯這么嚴重的錯誤,其實是不該該呀。莫非是原品過分珍貴,所以沒有展出?僅拿一把替代品出來展覽?那也應該按照原品修復或者仿制一個替代品來展出,而不該該犯拿佐官刀當將官刀的錯誤啊!除此外,此外錯誤也有。象偽軍刀標為日軍刀(標牌:冀熱察挺進軍第3科科長賈順林繳獲的日軍戰刀)

▲仿日本軍偽軍刀外裝細節


▲平易近國造葉挺在海說神聊伐戰爭(1926-1928年)中利用的批示刀(也是一級品)后配日軍(明治)三十二年(1889-1945年)式鞘。


作為愛國本家兒義教育基地,國度級的大型博物館呈現了這么多錯誤其實是不該該。作為冷刀兵保藏快樂喜愛者的我們,當然但愿軍博能更上一層樓,給各界一個準確、杰出的形象展示。但實現這個的前提是當真的立場和專業的常識。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