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焦點深埋于地表下方3000公里的處所,一向可以延長至地表下方6400公里之處。在地核中,大部門的物質構成為鐵,還有一部門為鎳。因為地核很是深,并且溫度又高達幾千度,人類今朝沒有能力鉆到那邊,所以我們對地核的領會很是有限。
比來有一項研究[1]表白,熾熱的地核并不“孤傲”,它與其他層混在一路。研究發現,地球最深處的部門物質會泄露到地幔柱中,而且此中一些最終會達到地球概況。
地質學家暗示,這一發現有助于解決幾十年來一向爭論不休的一個地質學問題:地核和地幔是否互換了物質。事實表白,在曩昔25億年里,地球焦點一向在標的目的地幔泄露出物質。

研究地核并不輕易,因為它起頭于地下3000公里的深處。人類以科學探測為目標所挖出的最深坑洞是科拉超深鉆孔,深度僅為12.3公里,這仍然沒有挖出地殼達到地幔。
固然科學家無法挖到地核中,但元素周期表中的第74號元素——鎢(W)會告訴我們地球內部的環境。鎢是一種親鐵元素,可以或許與鐵共生。是以,地球焦點中含有一些鎢也就層見迭出了,因為地核本家兒要由鐵組成。
在天然界中,鎢存在五種同位素(同種元素的原子核中包含分歧的中子數),此中包羅鎢-182(中子數為108個)和鎢-184(中子數為110個)。研究人員意識到,這些同位素可以幫忙他們解決地核泄露的問題。
另一種元素,鉿(Hf),是一種親石元素,這意味著它能與巖石共生,可以在地球上富含硅酸鹽的地幔中找到。鉿的放射性同位素鉿-182的半衰期為890萬年,它衰變為鎢-182。科學家揣度,這意味著地幔應該比地核擁有更多的鎢-182。

因為玄武巖來自地幔柱,按照洋島玄武巖中的鎢-182/鎢-184比例,可以檢測到地核和地幔柱之間的化學互換。不外,鎢的這種不同極小,地幔和地核中的鎢-182的當作分估計只有大約200 ppm的不同,宿世界上只有寥寥幾個嘗試室能做這種闡發。
成果表白,在地球的演化歷程中,地幔中鎢-182與鎢-184的比例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地球上最古老巖石的鎢-182/鎢-184的比例比大大都現代巖石都要高,這意味著地核中的鎢長時候泄露到地幔中。
地球大約在45億年前形當作,但地球上最古老地幔巖石中鎢的同位素并沒有發生任何顯著的轉變。這表白,從43億年前到27億年前,地核和上地幔之間幾乎沒有物質互換。
但在曩昔的25億年里,地幔中的鎢同位素構成發生了龐大的轉變,為什么會這樣呢?

地質學家認為,若是地幔柱從地核-地幔鴻溝升起,那么,這可能就像蹺蹺板一樣,來自地球概況的物質會進入地幔深處。這種概況物質含有氧元素,它會對鎢發生影響。于是,地球深處的氧濃度上升之后,可能會迫使地核中鎢的遷徙到地幔中。
參考文獻
[1] H. Rizo, D. Andrault, N.R. Bennett, et al., W-182 evidence for core-mantle interaction in the source of mantle plumes, Geochemical Perspectives Letters, 2019, 11, 6-11.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