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內蒙古為什么這么“浩特”?

    “你哪兒來的啊?”

    “我是呼和浩特的。”
           “哦哦, 新疆人啊, 跑這么遠來上學。”
           “...新疆的是烏魯木齊, 內蒙的是呼和浩特...”

    內蒙前人心里吼怒:我們呼市名字這么好聽,求求你記住它吧!

    其實,“浩特”在內蒙古可是一個常見的地名,不止首府呼和浩特,還有烏蘭浩特、二連浩特、巴彥浩特、錫林浩特……初來乍到的外埠伴侶可得頻頻確認本身的目標地——

    “事實是哪個‘浩特’來著?”

    ▲來歷:微博

    part.1   內蒙古地名,草原味兒實足

    在內蒙古,“浩特”們很是整潔齊截地同一了地名后綴,不外,外埠伴侶要問了,浩特到底是什么意思?

    先來科普一波——

    其實,在古代蒙語中,浩特是“游牧假寓點”的意思,跟著城市化歷程的鞭策,“浩特”從游牧寄義轉化為了農耕文化中“固心猿意馬城邦”的寄義,此刻的意思是“城市”。正如中亞地域的連續串“斯坦”,其實“斯坦”意思也是 “...之地”。

    領會了怪異的蒙語布景,這些城市名就好懂多了。

    貴為內蒙古首府的呼和浩特,在蒙語中是“青色之城”

    烏蘭浩特——“紅色的城市”

    二連浩特——“五光十色的城市”

    巴彥浩特——“富裕之城”

    錫林浩特——“高原之城”

    而除了“浩特”們,內蒙古的其他地名中也保留了大量蒙語,這使得內蒙古處處都布滿了草原味兒。

    好比,和其他省市自治區比擬,內蒙古的行政區劃確實是獨一份兒:

    盟——地級市、自治州;旗——縣級行政區;蘇木——鄉級行政區;嘎查——行政村......

    因為地大物博,凡是這些行政區劃之間相隔甚遠,粗枝大葉的他鄉人很輕易被逼瘋,好比烏拉特前、中、后旗,三地一字之差,相距百公里,若是不小心混合,那么你就要流著淚再開兩個多小時車了。

    ▲萬萬別開錯

    也許是羅致了草原平易近族的氣息,游牧元素在內蒙古地名中俯拾便是,諸如阿拉坦額莫勒(金馬鞍)、阿魯科爾沁(山海說神聊的弓箭手)、巴林(軍寨)、哲里木(馬鞍肚帶),總有一處能助你“鐵馬冰河入夢來”。

    在漢化時,生僻字的大量運用也讓不少內蒙古地名附上了紛歧樣的風情(歸正看不懂就感覺很神秘)。

    扎賚(lài)特旗、莫力達瓦達斡(wò)爾族自治旗、敖力布皋(gāo)鎮、賁(bēn)紅鎮、西圐圙(kū lüè)圖村、碌碡(liù zhou)坪村......

    這些地名不看注音你真的會讀嗎?

    ▲烏蘭察布市涼城縣的樊家圐圙(kū lüè)火車站,大伙爽性稱其為樊家四面八方站

    雖說內蒙前人扎根內陸,但視野老是無比坦蕩寬大曠達,例如赤峰市宇宙地鎮,“宇宙地站”幾個大字鵠立六合間,藍天白云為幕布,頓覺一派廣寬。

    ▲“宇宙地站”收費站,是不是感覺很氣派

    part.2   內蒙古地名為什么這么有趣?

    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內蒙古地名大都履歷了很多變遷。

    拿首府呼和浩特來說,就履歷過云中郡—心猿意馬襄郡—盛樂—綏遠—歸綏—厚和浩特(偽當局期間)—呼和浩特(首府從張家口遷到歸綏后改當作呼和浩特)多個期間。

    ▲云中城遺址

    清朝中后期至平易近國,內蒙古近代化歷程突飛大進,傳統盟旗軌制逐漸崩潰,考慮到各種身分,開國后中心起頭著手成立整潔的內蒙古行政區域。

    從1952年10月察哈爾省建制撤銷起頭,新中國先后公布了《關于核準將綏遠省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并撤銷綏遠省建制的決議》、《關于撤銷熱河等省的議案》。1956年,國務院正式決議, 將甘肅省巴彥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額濟納蒙古族自治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至此,內蒙古地域的原貌根基獲得回復復興,而在恢復的過程中,內蒙古不少地名也逐漸確定下來,變動邏輯本家兒要遵循本地地輿文化風貌和居平易近糊口風貌,著重強調蒙語特征。

    錫林郭勒,意為“高原河道”,得名于錫林河。

    烏蘭察布,蒙語中意為紅色崖口。

    吉蘭泰鹽池澆灌下的富裕河套地域,是巴彥淖爾(富裕的河道)名稱根源。

    赤峰雖說是漢名,也是基于蒙語烏蘭哈達(紅峰)進行漢化,完整保留了當地紅山文化遺址的文化底蘊。

    轄地大于兩個江蘇省的呼倫貝爾,是按照本地盛產水獺得名。

    就連包頭這一略顯隨性的地名也不簡單,蒙語讀當作“包克圖”,意思是“有鹿的處所”,比奈良更奈良。

    此外,汗青上,分歧的崇奉也在內蒙古地盤上生根抽芽,是以宗教文化也融入各地的取名邏輯中。

    part.3   內蒙前人,絕對浩克

    不止地名兒布滿草原氣息,發展于此的內蒙人也是骨子里布滿豪放與廣寬。

    面臨一次次的尷尬提問,內蒙前人早就修煉了一套自嘲精力法。

    ▲求求你,別再問我們騎不騎馬了

    而因為內蒙古跨幅超廣,交界浩繁省份,分歧地區文化在此匯合交融,也形當作了這里兼容并包的氣宇。

    通遼人平易近的一句“嘎哈呀”,排場馬上風云幻化,讓你誤認為身在東三省。在通遼、赤峰這樣的東部城市,豬肉燉粉條、鍋包肉才是根正苗紅的家常美食。

    ▲鍋包肉

    內蒙中西部,生齒組成本家兒要受“走西口”影響,包頭、呼和浩特等處所言歸屬于晉語,被稱作“此地話”。

    內蒙人的包涵與豪放,還可以在酒桌上獲得透辟的解讀。內蒙古共有上百家酒廠,內蒙人又對高度白酒情有獨鐘,此中錫林郭勒的草原白酒,江湖人稱“悶倒驢”,度數從38度到60度不等,總有一條目能讓你醉臥在蒼莽草原。

    內蒙人喝酒的豪放,不止表現在酒量大度數高,重點是在內蒙古,喝酒完全不需要附加前提,想喝就喝,要喝得利落索性。

    ▲來歷:知乎

    如果你問一個內蒙人,中國哪里最能喝酒,內蒙人八當作也不跟你掰扯,只是拿起缺了口的酒碗咣咣咣就干下幾碗,對仗義的內蒙人來說,那些都是虛的,實干才是真本領。

    你印象中的內蒙古是什么樣子?

    接待評論區和我們分享

    (感激內蒙古師范大學對此文的幫忙)

    作者|達米安

    編纂|未生

    [1]領會你的家鄉地名——內蒙古地名來歷、寄義大全.[EB/OL].新浪網.2015-5-27

    [2]丁瑞雪,平易近族處所自治與現代平易近族國度建構 ——20 宿世紀上半期內蒙古汗青歷程[J],中心平易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3)

    [3]孟和寶音,草原文化與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區劃形當作和成長[J],前沿,2010(5)

    [4]張瑜,內蒙古宗教地名說話文化特征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9-6

    [5]呼和浩特:四百多年的汗青變遷.[EB/OL].搜狐網.2018-3-12


    • 發表于 2019-09-14 02:01
    • 閱讀 ( 768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