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說法一:立法改革說
1582年,法國國王查理九世決定采用新改革的紀法——格里高利歷(即目前通用的陽歷),以1月1日為一年的開始,改變了過去以4月1日為新年的開端。但一些守舊派反對這種改革,依然按照舊的歷法在4月1日這天送新年禮,慶祝新年。主張改革的人把守舊派這些做法大加嘲弄,在4月1日給他們送假禮物,邀請他們參加假聚會。從此,4月1日捉弄人便流傳開來。當人上當受騙的時候,捉弄他的人會大叫:“四月之愚”(“POISSON D'AVRIL”),意為“四月惡作劇”。
來源說法二:宗教說
“愚人節”是公元十五世紀宗教革命之后始出現的一個說謊節日。當時西班牙王腓力二世曾建立一個“異端裁判所”,只要不是天主教徒就被視為異端,在每年四月一日處以死刑。臣民感到非常恐怖,于是每天以說謊取笑為樂,來沖淡對統治者之恐懼與憎恨。其后,沿用日久,演變為今日的“愚人節”。
來源說法三:紀念耶穌受難說
基督教徒的說法是:“愚人節”是為了紀念耶穌受難的日子,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之前,被迫到處奔走。后人以四月一日這一天來紀念他此種無辜地被人活活釘死,其實含有警惕之意義。
來源說法四:亞當傳人說
相愚人節愚人節傳距人類始祖亞當之后約一千六百五十年間,上帝以洪水來毀滅世界,但僅留下亞當的第三個兒子慧德的后代諾亞,他以一條人造的大船保全了一家大小的生命。洪水稍退之后,諾亞便放出一只白鴿,想探求一塊洪水消退之后的陸地,因為這一天正好是四月一日。后人認為,在這一天去做一種毫無意義的事,就好像一只白鴿做了白工一樣,行為愚蠢,為“愚人節”之起源。
來源說法五:小丑說
波士頓大學美國幽默學名譽教授約瑟夫-波斯金認為,愚人節起源于開玩笑。1983年,波斯金曾經表示,愚人節的概念來自公元三到四世紀羅馬君士坦丁一世時期的羅馬小丑。據說,當時小丑們向統治者請愿成功,統治者允許他們推舉一名成員在某一天中能夠成為國王。因此,在四月一日當天,君士坦丁一世將羅馬帝國的統治權交給了他的一個小丑--庫吉爾國王。庫吉爾隨即頒布法令,將四月一日永遠定為荒謬的一天。
來源說法六:飛行表演美夢落空說
1545年,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突然收到一封信,一位叫盧夫·利爾波的科學家稱已經揭開了飛行的秘密,并請國王在4月1日駕臨威斯敏斯特宮觀看他所做的飛行表演。4月1日這一天,國王和政界要員們站在威斯敏斯特宮的大廣場上,苦等幾個小時,什么也沒有看到。從那以后,英國就形成了一種風俗,把4月1日定為“愚人節”。巧的是,飛行員的名字“LoofLirpa”,如果倒著念會發現就是AprilFool(愚人節傻瓜)!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