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劇院是1599年在倫敦建成的一座劇場,以演出威廉·莎士比亞和《張伯倫勛爵之人》劇團而聞名。1613年,它被一場大火摧毀,在莎士比亞的《亨利八世》(Henry VIII)的一次演出中,對環球劇院進行了兩次重建,一次是在17世紀,另一次...
環球劇院是1599年在倫敦建成的一座劇場,以演出威廉·莎士比亞和《張伯倫勛爵之人》劇團而聞名。1613年,它被一場大火摧毀,在莎士比亞的《亨利八世》(Henry VIII)的一次演出中,對環球劇院進行了兩次重建,一次是在17世紀,另一次是在1997年完成的,離原址750英尺(230米)遠。

莎士比亞和他的許多同時代的人把流行故事改編成舞臺。
,1576年,他租了一大片土地,建造了一座戲院,取名劇院。1598年租約到期后,房東計劃拆掉這座戲院,聲稱這座戲院屬于他。他決心繼續經營下去,他的兒子理查德·伯比奇,張伯倫勛爵手下的演員們花了幾天的時間,一根一根地拆除劇院,并把它運到泰晤士河岸邊的一個倉庫。1599年初,這些建筑材料被運過大河,變成了環球劇院。

莎士比亞和莎士比亞;年代末到十七世紀初,環球劇院在全球上演。
最初的環球劇院沒有建筑規劃,但學者們對它的歷史進行了多年的調查,對這座建筑有了基本的了解。人們認為它是一座近乎圓形的劇院,露天圓形劇場,可容納3000名顧客。座位由帶長凳的上層陽臺組成,供較富有的顧客使用,而站立的房間只供那些窮得買不起座位的人使用。
43英尺寬(131米)長方形舞臺,稱為"圍裙",伸入觀眾席27英尺(8.2米),據信離地約5英尺(1.5米)。舞臺后部有一個稱為"天堂"的屋頂。舞臺和天堂都配有活板門,用于神奇的出入。天堂之上的陽臺在1613年莎士比亞的最后一部戲劇《亨利八世》的一次演出中,一個道具大炮壞了火,把屋頂點著了。主要由木材組成,第二個地球劇場在第二年在同一個基礎上建造,繼續運行直到1642關閉,1644被摧毀。建筑工人在1989發現了環球劇院的基礎,對準確重建劇院。1993年,在建筑師西奧·克羅斯比(Theo Crosby)的指導下,新劇院開始修建。根據戲劇歷史學家約翰·奧雷爾(John Orrell)的研究,該劇院的建造與現行建筑規范和現代便利條件盡可能接近。新的劇場,以莎士比亞環球劇院的名義運營,1997年正式開業,演出莎士比亞的《亨利五世》,戲劇只在夏季舉行,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觀眾。

環球劇院于1993年至1997年間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