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耗戰中,雙方都有相同的力量,每一方都試圖通過削弱對方來迫使對方投降。占優勢的一方只會比另一方活得更久,造成人員、裝備、武器或食物的持續損失。生活在公元前722-481年的軍事戰略家孫子,他是一位中國將軍,據信他寫...
在消耗戰中,雙方都有相同的力量,每一方都試圖通過削弱對方來迫使對方投降。占優勢的一方只會比另一方活得更久,造成人員、裝備、武器或食物的持續損失。生活在公元前722-481年的軍事戰略家孫子,他是一位中國將軍,據信他寫了一本關于軍事戰略的經典著作《戰爭的藝術》。他認為消耗戰是必須避免的,他認為這種戰爭背離了通常的戰爭原則,即機動、突然襲擊,集中兵力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困在戰壕中的士兵是消耗戰的一部分。
1969年3月至8月進行了一場名為消耗戰的軍事行動作為埃及和以色列之間一場規模更大的有限戰爭的一部分。1967年6月,在六日戰爭期間,以色列把埃及趕出加沙地帶和西奈半島,直到1969年3月埃及總統宣布對以色列軍隊發動消耗戰,以色列和埃及都為大規模、長期的軍事行動做好了充分準備,埃及人決心通過持續不斷的炮擊、空襲和突擊隊的突襲來削弱以色列軍隊的力量。在這些交戰國家之間的實際邊界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傷亡慘重,最終達成了停火。

美國內戰就是消耗戰的一個例子
最著名的消耗戰可能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線戰壕中,當法國和德國的軍隊發現自己被困在一條橫跨歐洲數百英里的單一戰線上相互對峙的防御陣地時。除了反復地進行正面交鋒以期逐漸削弱對方的軍隊外,任何一支軍隊都無法對抗對方U、 美國內戰,尤利西斯·S·格蘭特將軍繼續推動和打擊南方軍,因為他們相信,聯邦軍的人力和物資最終會把敵人消耗殆盡。拿破侖在1812年入侵俄羅斯時使用了類似的消耗戰術。這些歷史事件中的每一個都將被視為消耗戰。
人們認為,中東激進極端分子發動的針對美國和西方的反恐戰爭是一場消耗戰,這些極端分子不斷攻擊美國的利益,有時在美國本土,有時在國外的軍事設施、基地,我們的目標是讓美國疲憊不堪,最終屈服于他們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