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倫斯·科爾伯格是著名的現代心理學理論家,1927年出生于一個富裕的家庭,他過著樸素的生活,先是當水手,后來幫助偷渡猶太人進入巴勒斯坦。他在20世紀40年代末和50年代在芝加哥大學學心理學,1958年完成他的論文。他的論文概...
勞倫斯·科爾伯格是著名的現代心理學理論家,1927年出生于一個富裕的家庭,他過著樸素的生活,先是當水手,后來幫助偷渡猶太人進入巴勒斯坦。他在20世紀40年代末和50年代在芝加哥大學學心理學,1958年完成他的論文。他的論文概述了他現在非常著名的理論: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他于1987年死于一次可能的自殺。

心理學家讓·皮亞杰對勞倫斯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科爾伯格。
Lawrence Kohlberg受Jean Piaget的影響,他是一位心理學家,他為兒童的認知發展提出了一個階段理論。和之前的階段理論家一樣,Jean Piaget和勞倫斯·科爾伯格都認為每個發展階段都必須完成換句話說,孩子們不能跳過學步或學前班的認知課程;他們需要通過這些階段才能進入每一個連續的認知狀態。
勞倫斯·科爾伯格提出的階段理論與其他理論有些不同,原因有兩個:第一,科爾伯格沒有為每個階段指定特定的年齡跨度;事實上,他假設,許多人無論活多久,都不會到達最后階段。第二,勞倫斯·科爾伯格沒有像前一階段理論家那樣處理心理或認知發展問題。相反,科爾伯格把他的理論集中在兒童和成人道德推理的發展上。
Lawrence Kohlberg認為道德思維經歷了一系列的六個階段,可分為三個一般階段:第一個一般階段被稱為前傳統階段在這一階段,道德推理開始于完全基于懲罰和獎勵的概念,并朝著按照懲罰和獎勵的規律行事有益于自己的認識發展,這一階段的道德推理出現在幼兒身上。
根據勞倫斯·科爾伯格的說法,道德推理的下一個一般階段推理被稱為傳統推理,在這一階段,個體的注意力不再僅僅局限于自身,而是作為社會一部分的自身。因此,這一階段的前半部分是理解"對"和"錯",即獲得他人的認可或責難;后半階段則超越了尋求同齡人的認可,根據社會的規律來判斷是非。
勞倫斯·科爾伯格道德發展理論的第三個階段被稱為后傳統階段,與前兩個階段不同的是與錯是由自身利益或與他人的關系決定的,后傳統階段或道德推理是由對錯的理想支配的,前半個階段是真正關心他人的階段,下半階段是由普遍的對錯原則支配的,以及滿足良知的需要。勞倫斯·科爾伯格認為,很少有成年人達到這一點;事實上,他的研究在這個階段提供的人太少,以至于他無法在他的理論中完整地描述這一點。
科爾伯格的研究方法不同尋常,因為他尋找過程,不是產品。為了確定一個人所處的道德階段,勞倫斯·科爾伯格向每個參與者呈現了一個典型的道德困境。然而,科爾伯格感興趣的并不是個人對什么是錯的決定更確切地說,正是這種推理決定了一個人目前處于什么樣的道德階段——一個人是如何決定是非的。這個過程的關注點是科爾伯格理論的核心,并最終將其與其他理論區分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