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利病毒是一種惡意計算機程序,旨在感染基于Windows?的操作系統。它最初被稱為CIH病毒和Spacefiller。“切爾諾貝利病毒”這個名字是因為它的第一次有效載荷激活發生在1999年4月16日,切爾諾貝利災難13周年紀念日...
切爾諾貝利病毒是一種惡意計算機程序,旨在感染基于Windows?的操作系統。它最初被稱為CIH病毒和Spacefiller。“切爾諾貝利病毒”這個名字是因為它的第一次有效載荷激活發生在1999年4月16日,切爾諾貝利災難13周年紀念日切爾諾貝利病毒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是在切爾諾貝利災難發生13周年之際發射的Hau于1998年在臺灣大同大學(Tatung University)讀大學時寫下了這種病毒。他承認自己是在意識到可以追溯到自己的情況下編寫的病毒。切爾諾貝利病毒的設計目的是感染使用Windows?95、98和ME操作系統的計算機切爾諾貝利病毒被設計用來感染Windows 95,98和ME操作系統。病毒的初始有效負載通過秘密覆蓋PE格式文件來工作。第一次安裝時,病毒會自我分裂并將其部分嵌入文件之間的空間中。這使病毒能夠快速復制。通過填補空白,病毒不會增加文件的大小,使防病毒軟件更難檢測到它。這使病毒獲得了昵稱“Spacefiller”“像切爾諾貝利病毒這樣的計算機蠕蟲會破壞它們感染的計算機上的程序和可執行文件。它們會用額外的腳本來壓倒計算機,導致計算機速度減慢。以切爾諾貝利病毒為例,它的二級有效載荷也會感染阻止計算機啟動的flashbios。亞洲和中東國家受到病毒打擊最嚴重。這主要是由于盜版操作系統和無視這些國家的計算機安全。據估計,該病毒在清理和文件恢復方面造成了超過2億美元(USD)的損失。從最初的版本開始,病毒已經有了幾個變種被激活。三個鮮為人知的變種是CIH v1.2 TTIT、CIH v1.3和CIH v1.4。這些變種之間的主要區別是它們的有效載荷激活日期。最后一個已知的變種,CIH.1106,是在2002年發現的。但是,由于大多數防病毒軟件能夠識別病毒,其影響并沒有那么廣泛切爾諾貝利病毒的另一個變種是臭名昭著的“我愛你”病毒或“愛蟲”。這種病毒通過電子郵件傳播,主題是“我愛你”。由于這個主題,大多數收到這封郵件的人打開了它。這擴大了愛蟲的傳播,感染了數百萬用戶,包括政府和公司的電腦。據報道,病毒造成的損失達數十億美元切爾諾貝利病毒是一種惡意計算機程序,旨在感染基于Windows的操作系統
-
發表于 2020-07-31 07:43
- 閱讀 ( 955 )
- 分類:電腦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