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稱多處理(SMP)是一種計算機體系結構,其中兩個或多個中央處理器(CPU)共享同一內存的公共鏈路。它最初開發于20世紀60年代,自那時以來一直用于各種配置。SMP系統中的任何處理器都可以從共享的任何部分訪問和運行軟件記憶。...
對稱多處理(SMP)是一種計算機體系結構,其中兩個或多個中央處理器(CPU)共享同一內存的公共鏈路。它最初開發于20世紀60年代,自那時以來一直用于各種配置。SMP系統中的任何處理器都可以從共享的任何部分訪問和運行軟件記憶。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的變化,這種裝置的受歡迎程度在這一年中波動不定,但它仍然是最常見的多處理器技術之一。

一種中央處理器SMP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早期,是一種通過高速連接連接多個處理器并使它們能夠訪問同一組內存模塊的方法。由于內存是在處理器之間共享的,因此SMP硬件可能比其他技術更便宜,這些技術可能會將內存專用于每個處理器有人用一個簡單的橫桿連接兩個處理器,而另一些人則在多達32個處理器之間使用更復雜的互連。任何對稱的多處理系統都會因這種互連的速度和容量而受到阻礙;一個有32個處理器的系統不一定要快32倍,因為這些處理器和系統內存之間的公共鏈路可能會阻塞與其他技術相比,對稱多處理的一個關鍵優勢是,SMP系統或多或少地平等對待所有處理器,從而使每個處理器都能以相同的質量訪問其他計算機硬件,這意味著系統中的任何處理器都可以從軟件程序中讀取和執行指令,而不管這些指令在哪里程序駐留在計算機內存中。許多軟件程序現在被分成更小的塊,稱為線程;當這些程序在SMP系統上運行時,每個處理器都可以運行程序的一個線程,用戶級軟件不需要修改就可以在支持對稱多處理的系統上運行,但是底層操作系統必須支持這項技術。隨著其他技術的發展和新體系結構的探索,對稱多處理的流行程度在過去的幾年里逐漸減弱技術對計算可能產生的影響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初;一些公司,尤其是Sequent計算機系統公司,開始專注于制造高端SMP系統。Sequent于1999年被IBM收購,其設計備受贊譽,但從未能夠有效地與計算機行業的巨頭競爭在高端系統中,新的多處理技術,如非統一內存訪問(NUMA)已經部分取代了SMP多年來,計算機制造商已經在消費級硬件上進行了對稱多處理的試驗;然而,除了昂貴的狂熱硬件之外,大多數個人計算機都缺乏這項技術。使單CPU系統更高效的新技術,如同時多線程或"超線程","隨著多核技術的興起,在不增加SMP成本的情況下提高了計算機的性能。但是,將這些技術結合起來是可能的,最強大的臺式計算機可能包括多個通過SMP連接的多核處理器,從而創造了一個具有大量計算能力的系統。